少年犯罪人亦稱“未成年犯”,簡稱“少年犯”。實施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其與成年犯罪人的區別:(1)大多數國家的司法機關將18歲作為區分少年犯罪與成年犯罪的界限。(2)通常認為其對自身行為的罪責少於成年犯罪人。(3)較之其違法犯罪行為本身。(4)對其的處理傾向於運用非正式的和個別化的法庭程式,而非嚴格遵循司法程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年犯罪人
- 釋義:實施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
少年犯罪人亦稱“未成年犯”,簡稱“少年犯”。實施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其與成年犯罪人的區別:(1)大多數國家的司法機關將18歲作為區分少年犯罪與成年犯罪的界限。(2)通常認為其對自身行為的罪責少於成年犯罪人。(3)較之其違法犯罪行為本身。(4)對其的處理傾向於運用非正式的和個別化的法庭程式,而非嚴格遵循司法程式。
少年犯罪人亦稱“未成年犯”,簡稱“少年犯”。實施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其與成年犯罪人的區別:(1)大多數國家的司法機關將18歲作為區分少年犯罪與成年犯罪的界限。(2)通常認為其對自身行為的罪責少於成年犯罪人。(3)較之其違...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據人的生理年齡所作的犯罪類別劃分。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檔案中,對"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與少年的合稱,"青年"是指人從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少年"指人從十歲左右...
劍橋少年犯罪人發展研究(Cambridge study in delinquent development),英國劍橋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組織進行的預測性縱向犯罪行為研究。1961—1962年,該研究所對周圍一英里範圍內若干國小的411名小學生進行研究,目的是確定引起犯罪或與犯罪有...
據當時參與辦案的民警熊理介紹,2008年3月20日,一名受害人家中被盜,警方在被砸損的窗玻璃上提取了犯罪嫌疑人的指紋,比對分析的結果指向剛從少管所出來的少年犯馬清林。經過縝密偵查,警方得到馬清林藏匿在阿拉山口的線索,遂趕赴距離博樂...
少年犯罪主要指少年超出法規、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行為,如公開說謊、偷竊、損害他人利益或公共財物、結夥搶劫、為非作歹、亂搞男女關係、殺人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這些行為也是病態心理或行為障礙的表現,經常是流氓團伙的集體行為,較少是...
犯罪嫌疑人抓獲判刑 2012年3月6日,民警在北京市某技工學校將自稱“郭毅”的犯罪嫌疑人張鵬抓獲,原來“郭毅”與“王旭”系張鵬一人所扮。經審查,張鵬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間,以言語威脅的方式先後強行與5名在校女生發生了8次性...
人的合法權益,依法懲罰和教育少年罪犯,保障無罪的少年不受刑事追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少年刑事審判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國審判少年刑事案件的司法實踐,制定...
犯罪狀況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青少年犯罪進入了一個高峰期。80年代的嚴打政策出現是犯罪率有所減弱。90年代,青少年犯罪人數量在全國總體犯罪人數中的比例下降,但是其犯罪年齡出現低齡化和暴力化現象,更多的未成年人參與搶劫、殺人、放火...
由於年少不更事,缺乏辨別是非、美醜能力,往往不加區分地去模仿影視中幫派活動的形式,結夥犯罪。有的則由於受到成年犯罪人的教唆、誘導與脅迫,而盲目服從,稀里糊塗地走上犯罪道路。第四,報復心理。留守少年自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據人的生理年齡所作的犯罪類別劃分。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檔案中,對"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與少年的合稱,"青年"是指人從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少年"指人從十歲左右...
拉近與法官的距離,從而達到最佳的矯治效果.庭審中要注重對少年犯的人生教育引導、成長過程疏導,脫離純粹的就案辦案的老套做法,使其明辨是非、迷途知返、正直為人,防止重複犯罪.通過回訪活動,把幫教工作延伸到家庭和基層組織,及時掌握對少年...
《歐洲青少年犯罪被害人-加害人調解:15國概覽及比較》內容簡介:歐盟委員會要求其成員國在2006年3月之前修改立法以推進被害人-加害人調解(2001年3月15日框架協定)。《歐洲青少年犯罪被害人-加害人調解:15國概覽及比較》收錄了15個歐洲...
少年犯罪團體是少年共同犯罪的一種形式。一種以非道德的、反社會的並形成了自已所固有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為主要行為特徵的犯罪形態。對於少年犯罪團體的行為特徵,美國心理學家科恩最初使用了“違法行為文化”這一概念。他認為,少年違法(...
虞犯少年研究目的 虞犯少年研究目的用一句話概括即:防止虞犯演變成犯罪人。日本《少年法》設定的“虞犯少年”條款,不是由於該少年發生了違法犯罪之類的行為,而是從立法的價值目標著眼,本著期望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認為其有必要進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