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苦(小黃散)

三叉苦(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乾燥枝葉)

小黃散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叉苦,亦名三椏苦、三叉虎三丫苦、三腳趕、斑鳩花、三羊虎。載《嶺南採藥錄》。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乾燥枝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叉苦
  • 拉丁學名:Evodia lepta (Spreng.) Merr.
  • 別稱:三椏苦、小黃散、雞骨樹、三丫苦、三枝槍、三叉虎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目
  • :芸香科
  • :吳茱萸屬
  • :三叉苦
  • 分布區域: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省區。
  • 拼音名:Sān Chā Kǔ
來源,分布範圍,採收加工,性狀鑑別,主要成分,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lepta(Spreng.)Mer.的乾燥枝葉

分布範圍

主產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性狀鑑別

1.藥材枝呈圓柱形,直徑0.5~1.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有細縱皺紋,嫩枝近方形,質硬而脆。三出複葉對生。葉柄長3~5厘米。小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或不規則淺波狀,基部狹尖延長成短的小葉柄,上面黃綠色至綠褐色,下面色較淺,兩面光滑無毛,有透明小腺點。氣微,味苦。
2.飲片本品為枝、葉混合的段狀。枝圓柱形,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有細縱皺紋。葉紙質,多皺縮,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色較淺。有透明腺點,全緣或不規則淺波狀,兩面光滑無毛。氣微,味苦。
三叉苦

主要成分

左旋加錫彌羅果鹼(edulinine)、左旋7-去羥基日巴里尼定(ribalinine)、右旋異普拉得斯鹼(isoplatydesmine)。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散瘀止痛。用於溫病初起之發熱、頭痛、項強、驚搐。更多用於濕熱火毒所致的咽喉腫痛、感冒發熱、瘧疾、濕瘡濕疹、肺熱咳嗽、蛇蟲咬傷,以及風濕痹阻、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等。扁桃體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或慢性肝炎、瘧疾、真菌感染、蕁麻疹等可辨證用之。
三叉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