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苦(中藥)

三叉苦(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叉苦,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根和葉,全年可采,根洗淨,切片曬乾備用;葉陰乾備用。其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之功效。用於咽喉腫痛、風濕骨痛、瘧疾、黃疸、濕疹、皮炎、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叉苦
  • 別稱:三丫苦,三椏苦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目
  • :芸香科
  • :吳茱萸屬
  • :三叉苦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量:根15~50g,葉15~2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地,

入藥部位

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根和葉。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主治

咽喉腫痛、風濕骨痛、瘧疾、黃疸、濕疹、皮炎、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等症。

用法用量

根15~50克,葉15~25克。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或煎湯洗患處,也可陰乾研粉調製軟膏搽患處。

使用注意

性寒,不宜過量服用,脾胃虛寒者慎服。

炮製方法

根洗淨,切片曬乾備用;葉陰乾備用。

生理特性

三叉苦,小喬木。其根呈圓柱形,直徑0.5~37.5px,表面灰棕色或綠灰色,有細縱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葉三出複葉,對生,葉柄長3~125px;小葉片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長圓狀被外形,長6~375px,寬2~125px,先端漸尖,全緣或不規則被狀,基部扁偏斜,狹少延長成短的小葉柄,上表面褐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光滑無毛,有透明腺點。氣微,味苦。常生於海拔500~1800m的疏林、灌木叢中。

產地

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