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指小說家在作品中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圖畫、塑造藝術形象顯示出來的,貫穿一部小說始終的基本思想,又稱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說主題要能突出的展現出作者的寫作環境和寫作用意,對於分析小說有很大的幫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說主題
  • 外文名:The novel themes
主題思考,主題類型,

主題思考

長篇小說主題的思考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人生活的意義在於什麼?
看來這個始終圍繞在青春時期的題目又有重新思考的價值。
為了獲得權力?尋找自我的價值?得到幸福無比的愛情?摘取光焰不滅的藝術殿堂之一席?還是利他、為祖國、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己……
無論什麼題材的寫作,看來都得解答這一問題。解答的膚淺、草率,就會影響作品和人物的深度。

主題類型

贖罪的主題
這是人生經常遇見的心理現實,是一個挖不盡的主題。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被人稱作催人淚下的社會悲劇,補評論者認為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哲理小說。寫的是拉斯柯尼科夫殺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以後的故事,探討的是這樣一位人物的靈魂最終是否能得拯救。實則便是贖罪。
多少文學家選擇了同樣的主題。
人的一生中,故意或不經意或被迫或於由於幼稚、盲目、虔誠、一時衝動犯下的過失、罪惡和不可饒怒的醜行,時時都在啃噬人的靈魂。這一心理在當代節奏迅疾的生活中將演化多少藝術上的悲欣。
關鍵在於尋找角度。
美好的事物和善良厚道的人在你的身邊、在近在咫尺的距離時,人們往往很難認識它的價值;而一旦失去,人們才發現他有多么珍貴,且哀嘆永遠也不可能找回來了。難道這不又是一種心靈的贖罪……
對待邪惡的態度
人生時常面臨的課題:
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白鯨》和彼得·本奇利的《大白鯊》之所以永垂青史和暢銷,同他們選擇了這一主題並表達得栩栩如生不無關係。
以奇制勝,寫恐怖的兇殺、寫變態的心理感受、寫露骨的色情、寫人在嚴酷的現實面前總是顯得太軟弱無力悲觀厭世……固然可以吸引讀者和暢銷,但絕不可能有藝術生命力。
相反,在邪惡、罪孽面前探討人的品質,在軟弱、依附、假作不知、麻木不仁、奮起反抗、拚鬥或是靠救世主出場解難,還是以集體的力量、喚起民眾去摧毀……顯然這樣的題旨要深遠而經久得多。
電影《在碼頭上》從這一角度入手,據美國東部各碼頭實在調查一年的材料,由伯德·舒爾伯格編劇,名導演卡贊執導,一舉獲得八項金像獎,可以為這一觀點作註腳。因為它選舉得同樣是對待邪惡的態度這一主題。
人在疾風暴雨般的驟變忽然降臨時產生的狂熱、惶惑、騷亂和盲動,以及這類驟變給人類(作品中的主人翁)帶來的傷害,是經久不衰的主題。
面對這一類題材時,很容易使作家落入"套子"的誘惑。但只要搞得好,比如《哈姆萊特》,將使得整個作品多姿多彩,扣人心弦,猶如奔騰的江河般澎湃急盪。
隨著社會的變化和歷史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和迅猛進展,過去的事物連帶它傳統的價值觀念正在演變甚至消亡,這樣的現實要求和逼使世界上任何角落固有的道德觀念跟著有相應的、有時小有時又很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帶給人物的,往往是悲秋和歡樂兼具,不少時候還常常是痛苦大於幸福。要使筆下常青,關注和研究變化著的生活是第一位的,沒有這一條,長篇小說的構思和主題便會時常流產。
愛情被稱作永恆的主題。而被無數人縱情謳歌的塵世間的愛原是相互的、有限的、時常還是不牢靠的。難道這一道理不也是永恆的嗎?
以傳說為主的主題
1989年5月,在承德聽到吉祥天母的故事。照錄如下:
吉祥天母亦叫福女天,在民間又呼作普渡母。她的形象醜陋得令人作嘔。所鑄銅像(存普宗乘之廟--外八廟之一)臉龐齜牙咧嘴、坦胸露乳,一手作假嬌羞托於腮下,一手張牙舞爪舉得高高。頸項里套一串項鍊,項鍊上串著一圈骷髏。一前一後有兩個人身妖頭的小孩緊隨她所騎的騾子,作呼喚狀。
相傳吉祥天母當姑娘的時候,是個十分美麗動人的女子。她相當得意,交了一百多個男朋友,她的父親對她的此種行徑大為不滿,憤恨得把她關了起來,欲加死罪。吉祥天母的母親可憐女兒,趁父熟睡時,讓女兒騎上一頭騾子逃跑。福女天慌忙逃跑中驚醒過來的父親氣急敗壞地追來,張弓搭箭,欲射死女兒。不料一箭射來,正中騾子屁股,反刺激得騾子逃得更快。從此,吉祥天母騎的騾子屁股上多了一隻眼睛,那便是箭傷所致。
吉祥天母逃出父親的魔掌,從此浪跡天涯,愈加放蕩。並為了報復男人,開始食人。吃了人之後她把人頭串成項鍊掛在頸上。每食一人,她的臉便變難看幾分,吃人愈多,她就愈變愈難看。逐漸地變成今天我們所見銅像上那個鼓眼咧嘴,額頭中間還長出第三隻眼睛的殘忍之相。
如此可惡的人,為佛法所感。有一無惡不作之凶魔,誰都降伏不了它。吉祥天母主動上門去,嫁給了凶魔,以便摸清凶魔秉性和妖法。她心甘情願服侍凶魔七年,獲得了凶魔的信任,成為凶魔的妻子,並在和凶魔共同生活十三年之後,生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到了第十三年終,吉祥天母趁凶魔高興,將其灌醉,殺死,遂即騎上三隻眼的騾子離去。卻不料她與凶魔生下的兩個半人半妖的孩子追了上來,連聲驚呼:"媽媽,媽媽……"吉祥天母想到這是魔種,揮劍將兩個孩子的腦殼砍落,催鞭而去。誰料那兩個被砍落腦殼的身子,仍在急急追來,聲聲呼喊。吉祥天母心中不忍,隨手抓起兩顆被砍落的小妖的腦殼,按在追來的孩子身上,從此緊隨她的兩個孩子即為人身魔首……
故事有些離奇,回來就翻查《佛經故事選》,遍尋不著。心知這故事已有民間傳說的成分,遂記錄下來。凝神琢磨,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難道便沒有類似"吉祥天母"的故事嗎?
如果創作一部當代"吉祥天母"之傳說,難道不是一個極有價值的主題?!
死亡也是永恆的主題
不是因為死亡本身確有那么多的筆墨可以揮灑,而是走向死亡的過程吸引著無數的文學家。"哈姆雷特之死"、"高老頭之死"、"安娜·卡列尼娜之死……"如同雷蒙德·A·穆迪的《瀕死體驗》一書那樣,描繪死亡過程的常常是精力充沛的活人,其正體驗了死亡的人是永遠也讀不到描繪死亡過程的書的,哪怕這本書震驚了世界。
死亡被認為人類生命中最奧秘、最困難的課題,死亡本是從來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它的難到名狀、它的種種感覺,它的迴光返照,都以帶有強烈的情緒和豐富的想像吸引著所有的藝術家,演員們演它,畫家們畫它,作家們寫它,而它的真實究竟如何,則被放在其次的地位。人們只要求它讓眾人感覺到的"真實"和"像"就可以了。
這是否亦從一個側面闡述了藝術的真諦?
無聊是所有的因,孤獨與絕望是所有的果。最初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無聊,後因靈光閃現,孤獨異常,無知己之下,為傾訴,亦或是其他,選擇了描繪,選擇了敘述,只盼有心人亦或是與他同感者可以了解他的內心,知道他的苦悶。
幻想(fantasy)是指違背客觀規律的,不可能實現的,荒謬的想法或希望。
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由個人願望或社會需要而引起,是一種指向未來的想像。積極的、符合現實生活發展規律的幻想,反映了人們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確思想行為的先行。藝術幻想是一種創作手段,是作家不滿足於模仿現實的本來形態,而按自己的需要來虛構形象的一種創作方法。它植根於生活,往往又對生活作誇張的敘述和描繪而達到一種升華,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實情況下的更活躍,更富色彩。童話中充滿豐富的詩意的幻想,作家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藉以寄託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達對真、假、善、惡、美、醜的審美評價。
充分體現主題的是感情
不論是光線、色彩、聲音、景物、情節、故事、情緒渲染、心理現實和所有的人物,如果不注入感情,那么只讓讀者乏味。記不清是誰說的了:"那種用自己的作品給我們綱領中的現成原則作插圖的藝術家,是蹩腳的藝術家。藝術家之所以可貴,正是由於他能提出新東西,能運用其全部直覺,深入到通常統計學和邏輯學所難到深入的領域中去。"
而全部直覺的調動和運用,靠的就是豐富的感情。康拉德說得好:"一切藝術首先都是同感情打交道的。"
挖空心思地尋找主題是徒勞無益的,這種尋找不但痛苦煩惱而且往往令人頹喪。玄妙高深且淺顯易明、樸素,"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主題,更難遇,看起來表達能力很強的一些作家,這大約正是我們這個世界永遠感覺缺乏傑作的原因。
不論歷史上曾經有過多少偉大的作家,留下多少光輝燦爛的名字和傑作。人們不會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停止寫作。在他們活著時或者逝世之後,有志於文學的作家們還將不斷地書寫新作。同一地球上生活於同一時代同一世紀的所有作家們都在自覺不自覺地競爭,都在從不同的感受、體驗、經歷中尋找新書的題材。他們正在構思和寫作的每一本書和出版的大量的用世界上各種文字印成的書,都會遇到一個主題問題。
那些有幸獲得神來之筆的人們,必是勤奮刻苦的不懈追求者。
讓生活賜予一切有志於文學的人們的靈感和聰明才智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