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情節

小說情節

因不知狗是誰家的,便裝腔作勢,聲色俱厲地斷然決定,要把狗弄死,並且要懲罰狗的主人,可當聽到這狗是將軍家的狗時,他立刻變了色,膽怯地渾身冒汗 ,竟反過來訓斥赫留金是出了名的鬼東西,是自己把手被小釘子弄破的,但又聽巡警說這狗不是將軍家的狗時,他又變了色,轉面大罵小狗,而且在赫留金全面前顯出一副公正嘴腔,赫留金,你受了苦,我們決不能不管……”活似秉公執法的青天大老爺。可又聽別人說:“沒錯是將軍家的!”於是他又變了色,大罵赫留金是“渾蛋”,稱讚小狗是“名貴”的動物。這就是著名小說家契訶夫的《變色龍》中的小說情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說情節
  • 外文名:Novel plot
概述,小說寫作,情節安排,如何鑑賞,主題選擇,

概述

小說情節】即在小說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藝術描寫的環境中,由於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人與環境間的矛盾衝突,而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發生、發展、直至解決的整個過程。它通常由一組或若干組具體的生活事件組成,在一條基本情節線索的統領下包括許許多多的細節。小說故事中的矛盾衝突是形成情節的基礎,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衝突雙方的人物性格,則直接決定了情節進展的趨向。
小說情節發展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小說寫作

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飲食男女之類,能成為小說素材的"生活",至少應該有三個條件:
1、具有較鮮明、生動的形象;
2、具有獨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 內涵。
因此,當作者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無論對人物、對故事、對環境,都應從上述三點出 發,勇敢地揚棄那些瑣屑的、紛紛擾擾的"流水帳",滲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情節安排

1.所選題材要有現實基礎
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如契柯夫的《變色龍》,在世界短篇小說的瀚海里雖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顯得那樣新解,活潑有力,令人回味不己,它像一面鏡子,使人們看清了沙皇統治下充滿醜惡的社會現實。
楚洛夫審理“案件”的過程,是小說情節的發展和高潮,作者以十分個性化而又頗具幽默感受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這位沙皇警官多次“變色”反覆無常的種種醜態。
奧楚蔑洛夫是一擠進人堆,便在公眾面前在耍其威風,專橫地吆三喝四,大喊大叫,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當他聽了首飾匠赫留金的申訴,臉上洋溢著含笑的溫情”在奧楚蔑洛夫裁決狗咬人的案件的過程中,十二次對話中竟有六次“變色”而他陰陰陽陽,變來變去,又完全取決於對狗“身份”的估計,這就淋漓盡致的表現了他驕橫虛偽、欺下媚上,見風使舵,反覆無常的變色龍醜態,由此我們可以明白作者將“變色龍”——這種皮膚能隨環境的顏色而不斷變化的小動物作為小說標題的用意,這一標題不僅富有諷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2.情節安排合理化,有相應的輔助和暗示
項鍊》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節。小說寫女主人公一直嚮往上流社會,可是接到部長的情帖後,卻“懊惱”“發愁”,她在舞會上大獲成功,眼看時來運轉,卻又丟失了項鍊,賠完項鍊,最後才得知項鍊是假的,然而這些情節看似出人意料,卻是合乎情理的,這與作者作了一系列鋪墊是分不開的。且看小說開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紹瑪蒂爾德向望過上流社會的心理,這就為下面描寫人物懊惱發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據。小說還提到女主人公與她的朋友佛萊思節夫人的關係,看似無足輕重,卻是下文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項鍊,失項鍊、賠項鍊、還債務,發現項鍊是贗品,都與此有關,在借還項鍊時,佛萊思節夫人毫不在意,這蘊藏著一個暗示,項鍊不是值錢的東西。小說最後點出是假的,讀者再想到上文的暗示,會恍然大悟。
3.情感變化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
再如《項鍊》中,小說一再描寫瑪蒂爾德如何嚮往上流社會的生活,可是她在舞會前的兩次表現卻出人意料,見到請帖不但不歡喜反而發怒,準備好舞服,她不但不高興反而發愁,這種意外的表現吸引讀者去探究人物的心理和動機,同時又使情節的發展出現波瀾而不顯呆板,丟失項鍊的偶然事件使人物的命運發生根本的變化,也成了小說情節發展的轉折點,小說的結尾,作者又出人意料地讓女主人公備受生活艱辛之後,又經受一次精神上的打擊,對她的虛榮心給予了沉重的懲罰,最後,小說在路遇故友,發現贗品的情況下嘎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使得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效果都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把握住以上幾點,情節的安排才能恰到好處,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多向名家名作學習,潛移默化、功到自然成。

如何鑑賞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主題的。故事情節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託,優秀小說的故事情節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緊緊結合,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過程。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就越有利於典型性格的塑造;脫離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再曲折生動,也毫無意義。
小說的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鑑賞小說的情節,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來龍去脈
一般來說,故事情節從前到後都有著某種內在聯繫,這種內在聯繫也就是貫穿在整個作品中的情節線索。只要找到了這條貫穿整個作品的線索,情節的來龍去脈也就容易把握了。這是我們鑑賞情節的首要任務。不過,小說的情節線索並不是指我們一般所說的時間線索或空間線索,而是指作品裡的基本矛盾衝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例如魯迅的《祝福》,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矛盾衝突,就是構成情節的主要線索。由於作品篇幅長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內容的特點,小說的情節線索又有主線、副線和明線、暗線之分。鑑賞小說情節,如能抓住情節的線索,把握其來龍去脈,將有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統觀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圖。
二、以事見人、透視人物的性格特點
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是作為人物運動的形式出現的。所以,鑑賞故事情節應以事見人,將人物性格與情節聯繫起來分析。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寫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圍的人嘲笑他、與他爭辯的情節,正是要表現孔乙己偷竊、迂腐的壞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種寫法和分豆給孩子們吃的情節,又是為了表現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後爬著到酒店喝酒,又謊稱腿是跌斷的,這些情節則表現他受欺凌的悲慘命運和講面子的弱點。小說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情節來完成對孔乙己複雜性格的刻畫的。閱讀鑑賞時,要逐一分析,挖掘情節的意義。
三、見微知著,涵泳細節的內在意義
小說的情節往往由若干個場面構成,而場面總是由很多個細節組成的。分析場面和細節是鑑賞情節的進一步深入,同時也只有這樣的情節鑑賞才顯得具體、充分和中肯。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一個情節令人難忘。犯人在最後受判時畫押,通常總是遲疑而顫抖地執著筆,無可奈何地畫上一筆就算,魯迅寫阿Q的畫押就大大不同,是獨一無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而另一面卻是“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即使沒有看過《阿Q正傳》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為人,單就這一細節來看,阿Q的麻木無知就淋漓盡致地表露出來了。如此抓住場面和細節鑑賞,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閱讀小說,只顧著熱鬧,單純追求故事情節緊張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過一定的情節究竟提出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有何社會意義,又是如何解決的,等等,這就不得要領了。
四、品味技巧,領會情節的藝術匠心
每篇小說的情節鋪設都有講究,小說情節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和扣人心弦,應該說是所有優秀小說的顯著特點。什麼地方埋伏筆,什麼地方照應,什麼地方是有助於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寫,哪些地方是游離於情節之外、荒誕不經的“噱頭”等,都要細細加以賞析。例如《紅樓夢》中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情節,每次各不相同。一進,只讓劉姥姥見了王熙鳳,藉此給讀者展示了榮國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溫柔富貴之鄉的豪奢;二進,劉姥姥見了賈母,又是飲宴,又是飽覽,讓讀者見到了榮國府也有各種矛盾,由此埋下了賈府即將敗落的伏筆;三進,那位曾向劉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璉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鑑賞這樣的情節,我們不僅要注意情節本身的變化,還要注意發掘情節所寓示著的主題意義。同時,又要看到作者在組織情節時所顯現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藝術特點。

主題選擇

許多小說作者的創作實踐告訴我們,有的作品的主題是在人物之前產生的,而有的主題 是在有了人物之後才確定的。例如茅盾創作《春蠶》,是先有了主題,"其次便是處理人物, 構造故事。"(《我怎樣寫〈春蠶〉》)而王蒙說他的許多短篇小說並不是先有了主題然後再去 寫的。他說:"《夜的眼》是什麼先行呢?是感覺先行,感受先行,是對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 這裡頭有我個人的感覺,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寫一個長期在農村、在邊遠地 區的人對大城市、對我們生活的感受。……這個感受飲食著深思對我們生活的深思,這個深 思還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但是它充滿了深思。"王蒙又說:"《夜的眼》還有一個主題,這 也是我在最近才明確的,就是寫了我們生活中的轉機。……所謂'轉機',充滿了艱難,充滿著歷史的負擔,但又開始有了新的東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負擔,又有希望; 既有傷痕,又有跨越傷痕向前進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 當清楚的地方。我覺得《夜的眼》里包含的東西是比較多的。"(《漫話小說創作》)
總之,我們對小說的材料必須深入開掘,對主題必須刻苦提煉。而在構思時、寫作中, 是不能將主題提煉、人物刻劃割裂開來的。可以是主題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還可以是 感受先行。而且,主題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即寫成多主題的小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