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流派。五四運動後,一些知識分子在黑暗現實面前深感憤懣與憂慮,但又看不到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個人的出路,陷入苦悶、彷徨之中,於是利用小詩抒寫空虛、失望、迷惘的心情,探索人生的真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詩派
- 年代:1922年前後
- 體裁:詩
- 代表詩人:冰心、朱自清、楊飛利
- 代表作品:繁星、春水、流雲
簡介,代表詩人,冰心,朱自清,楊飛利,
簡介
一旦盛行,許多小詩藝術上缺乏錘鍊,內容空洞、辭句粗劣、千篇一律、缺少創新,於是逐步淘汰。1924年冬以後,很少再有小詩發表。
小詩形式短小、精練,初創期的不少小詩包蘊有較深的哲理意味,並做到哲理與形象結合,情理交融,擺脫了概念化,大量運用疑問句式和設問句式,將新詩藝術推進了一步。
由於小詩派不少作者脫離時代,詩作沒有反映現實生活,藝術上直白淺露,最終導致它消亡。代表詩人和作品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華的《流雲》 。(來源:《大學生中國現代文學詞典》 資料時間:2002年10月第1版 )
代表詩人
冰心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詩)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對祖國、故鄉、家人的懷念。也是集母愛,童真,自然為一體。清新,雋麗,富含哲理性。其中母愛、童真之類內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調有了一些改變:增多了幻想破滅後的失望,探索人生意義得不到解答的苦惱,以及追憶童年生活時帶有的悵惘和哀愁,間或還流露出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讚嘆。這種情況預示了作者在較多地接觸社會人生實際、破除空想、經歷長期曲折道路之後可能會有的某種轉變(後來寫下的《姑姑》集裡的《分》,《關於女人》集裡的《張嫂》等小說,就多少露出了這種端倪)。從藝術上說,冰心的筆調輕倩靈活,文字清新雋麗,感情細膩澄澈;既發揮了白話文流利曉暢的特點,又吸收了文言文凝鍊簡潔的長處;它們顯露了作者較高的文學修養,也表現了一個有才華的女作家獨有的風格。
朱自清
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鍊,文筆清麗,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蹤跡》、《背影》、《春》、《歐遊雜記》、《你我》、《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國文教學》、《詩言志辨》、《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