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行星2007
- 外文名:2007 McCuskey
- 別名:1963 SQ/ 1936 HP / 1941 SW1 / 1943 EL / 1947 GE / 1951 LV
- 分類:主帶小行星
小行星(Asteroid或Minor planet)是指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小行星一般被認為是由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Planetesimal)演變而來,是發現...
小行星229762可寫作(229762) 2007 UK126,是一個黃道離散天體(SDO),絕對星等為3.4。小行星229762可寫作(229762) 2007 UK126,是一個黃道離散天體(SDO),絕對星等為3.4。這表明它是最大的矮行星候選者之一。截止2011年8月,...
2007年9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7時34分(台北時間19時34分),“黎明”號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一枚德爾塔2型火箭運載,順利升空,開始了它長達8年超過50億公里的星際探索之旅。它將遠赴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首先...
2007 VL305是海王星特洛伊小行星。是在2006年發現的,由SDSS的天文學家發現的。星等約8.0(±0.01)。2007VL305 只有5個被稱為海王星特洛伊小行星:2001QR322,2004 UP10,2005 TN53 ,2005TO74,2006RJ103年。這些小行星在其軌道...
發現於2000年10月23日,2007年4月20日命名為“高耀潔”的小行星38980號。高耀潔,退休醫師,中國愛滋病防治的先驅,2001年獲得“喬納森·曼恩世界健康與人權獎”。簡介 小行星38980號。發現於2000年10月23日。致敬人物 高耀潔,退休醫師...
矮行星2007 OR10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距離地球約64億公里,直徑1535公里,大小在太陽系矮行星中位列冥王星(Pluto,直徑2374公里)和鬩神星(Eris,直徑2326公里)之後排名第三,表面覆蓋含有甲烷的水冰,呈紅色。2007年,三名...
這使它們成為未來的探索之中具有吸引力的目標(Xu等,2007年)。另外,許多近地小行星,被認為是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 PHAs)。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目前根據小行星駛向靠近地球的危險軌道的可能性參數而定義。具體地說,所有的小行星與地球軌道...
小行星8000(8000 Isaac Newton),是由比利時天文學家亨利·德比霍恩於1986年9月5日在歐洲南方天文台發現的主帶小行星。小行星8000以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鍊金術士艾薩克·牛頓爵士命名。物理特徵 觀測資料 觀察...
小行星5634 小行星5634(英語:5634)是一顆圍繞太陽公轉的小行星。1978年11月7日,舒爾特·巴斯、埃莉諾·赫琳在帕洛馬山發現了此行星。物理特徵 這顆小行星的絕對星等為30.54426等。軌道參數 ...
比如小行星216是按埃及女王克麗歐佩特拉命名的,小行星719阿爾伯特是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命名的,小行星17744是按女演員茱迪·福斯特命名的,小行星1773是按格林童話中的一個侏儒命名的,等等。截至2007年3月6日,已計算出軌道(即獲臨時...
除了發現數以萬計的小行星(迄2007年12月31日為225,957顆小行星),LINEAR也發現、共同發現或再發現一些周期彗星,包括:11P/坦普爾-斯威夫特-林尼爾彗星、146P/Shoemaker-LINEAR、148P/Anderson-LINEAR、156P/Russell-LINEAR、158P/Kowal...
小行星1964(1964 Luyten,2007 P-L)是一個位在小行星帶的小行星。1960年9月24日,科內利斯·約翰內斯·萬·豪敦(Cornelis Johannes van Houten)、湯姆·赫雷爾斯(Tom Gehrels)和英格麗·萬·豪敦-格勒內費爾德(Ingrid van Houten...
NASA指出,2029年阿波菲斯經過地球時,噴氣推進實驗室運用光學手段和雷達觀測這顆小行星,其中雷達觀測有望呈現小行星的表面細節。防撞對策 2007年,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在舊金山舉行會議,研究阿波菲斯對地球的威脅,並探討可採取什麼方法阻止此...
張彌曼星(小行星347336,臨時編號2012 NN1)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2007年8月18日發現的一顆主帶小行星。2021年7月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宣布,國際小行星委員會發布國際公報,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
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的國際新小行星命名公告中,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2007年9月11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210232小行星,已於2015年1月5日榮獲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被正式命名為“張錦秋星”,並刊入《國際小行星歷表》,永載...
黎介壽星(國際編號192178,臨時編號2007 EA200)是盱眙天文觀測站發現的一顆主帶小行星。國際小行星中心批准將該星命名為“黎介壽星”。命名 黎介壽,國際著名普通外科學家、醫學教育家,亞洲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開拓者、我國腸外瘺治療的...
花神星(Flora)是第8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是一顆較大而明亮的主帶小行星,又稱8號小行星。由英國天文學家約翰·羅素·欣德於1847年10月18日發現,是他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發現與命名 花神星於1847年10月18日被約翰·羅素·欣德...
三峽大學星(小行星216319,臨時編號2007 TY286)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觀測站發現的一顆主帶小行星。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該星命名為“三峽大學星”。命名 近年來,三峽大學在天文學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研究團隊在自行測量、...
小行星2007 WD5,2007年11月20日2008年1月9日掠過火星近旁。小行星2007 TU24,2007年10月11日2008年1月29日接近地球。小行星2008 TC3,2008年10月6日2008年10月7日墬入地球。CSS、SSS小組 CSS小組由亞利桑那大學的月球與行星實驗...
2009年1月7日,共工星在一份小行星電子通告中正式宣布。一經宣布,臨時命名為2007OR表示其發現年份,並在信中進一步說明該發現發生在7月下旬。它已經被觀察了230次,超過13次對立,並在兩張早期圖像中被確認,最早的圖像由歐洲南方天文...
另外,除了水星,小行星2007 EB26的半長軸為0.55 AU(8200萬公里),是已知繞太陽運行的半長軸最小的小行星。假說演變 1840年,巴黎天文台的主任弗朗索瓦·阿拉戈(Francois Arago)向勒威耶建議,讓他研究水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這項...
至此,宇宙太陽系裡又將有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正式命名 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11月30日在京舉行“吳祖澤星”命名儀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副主任楊捷興宣讀國際命名公報,決定將盱眙觀測站在2007年10月...
被命名為“松原星”的小行星1997 JZ7,最初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於1997年5月8日在興隆觀測站發現,後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23686號。2007年4月2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2018年初,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聯合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了小行星命名申請,提議將2007年10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觀測站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兩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大郭永懷夫婦的姓名命名。命名原因 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侯仁之星(小行星309295,臨時編號2007 RX228)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觀測站發現的一顆主帶小行星。國際小行星委員會批准將該星命名為“侯仁之星”。命名 侯仁之,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重要開創者之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