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延髓池穿刺術

小腦延髓池穿刺術是一種手術,ICD編碼01.010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腦延髓池穿刺術
  • ICD編碼:01.0102
  • 分類:神經外科/一般神經外科手術技術
  • 穿刺針方向:不得偏離中線
手術名稱,分類,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方法及內容,術中注意要點,注意事項,併發症,

手術名稱

小腦延髓池穿刺術

分類

神經外科/一般神經外科手術技術

適應症

小腦延髓池穿刺術適用於需作腦脊液檢查的病例,而腰池穿刺處有感染、腰脊柱畸形脊髓蛛網膜下腔有堵塞者;
需與腰池穿刺液作對比檢查者;
當脊椎管腔有阻塞,需作注入藥物治療者;下行性脊髓造影檢查者。

禁忌症

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
脊椎結核及其他脊柱疾病;
敗血症或全身性感染;
顱內壓增高,尤其是顱後凹腫瘤所致或疑有腦膿腫;
幼兒及不合作的病人。

術前準備

清潔盤,腰池穿刺包,試管3支。剃去枕頸部毛髮,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以取得良好的配合。術前應給予鎮靜劑如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0.1g。

方法及內容

1、向患者說明檢查意義及配合事項,以取得充分合作,剃去枕部及頸後部頭髮。
2、位置:①臥位:患者側臥,頸部略彎曲,頭下墊以小枕,使小腦沿髓池與脊髓位於同一平面;由助手扶頭部;②坐位:頭前屈,倚於手術桌上。
3、按常規消毒皮膚,局部麻醉:用1%普魯卡因局部浸潤。一般採用側臥位,頭部下方墊一枕,使頭、頸、胸部在一條直線上,下頜儘量回收,靠近胸部,以增大枕骨大孔後緣與寰椎間隙,利於穿刺。
4、選定穿刺點有兩種方法 兩乳突尖連線中點或枕外粗隆至第2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
5、局部麻醉後,用20號腰椎穿刺針,針尖斜面宜短,在4cm處做一標記,左手拇指固定於第2頸椎棘突,右手持針,嚴格循中線緩緩刺入,針刺指向眉間。
6、針尖刺過寰枕筋膜和硬腦膜時,常有明顯的落空感,將針芯拔出有腦脊液流出,即證實已進入小腦延髓池。如無腦脊液流出,可能因深度不夠,小心再將針刺入1~2mm,如仍無腦脊液流出,可用注射器輕輕抽吸。每深入1~2mm抽吸1次,至有腦脊液抽出為止。
7、如穿刺針遇枕骨大孔後緣骨質受阻,可將針稍退後1~2cm,將針尖向下稍移動,緩緩刺入。
8、穿刺深度 隨病人年齡、胖瘦而異。成年人4~7cm,小兒一般為3~4cm。有一簡單公式可計算進針深度,在頸2~3棘突平面向前經甲狀軟骨測得病人頸部周徑的厘米數,加此數的10位數的倍數,即得該病人從頸後穿刺點皮膚表面至小腦延髓池深度的毫米數。如頸部周徑為40cm,則皮膚至小腦延髓池的深度為40+(4×2)=48mm。如周徑<34cm則只加十位數字即可,如測得的周徑為32cm,則穿刺深度應為32+3=35mm。當然由此公式求得的深度數只能作為參考,重要的是嚴格遵循操作規程,注意穿刺手感。有人主張在穿入4cm後,每進針1~2mm即拔出針芯,觀察有無腦脊液流出,直至穿刺成功為止,此法較為安全。
9、收集腦脊液,測壓及穿刺後處理與腰池穿刺相同。

術中注意要點

小腦延髓池穿刺的主要危險是穿刺過深損傷延髓和損傷血管出血。為防止發生意外,保證穿刺成功,應注意以下幾點:
1.病人保持安靜,體位應正確穩固。
2.穿刺方向應嚴格循中線,不可偏向一側。
3.掌握好穿刺深度,緩緩刺入,一定要穩準。達一定深度後,可分次進針,針尖穿過寰枕筋膜後即較固定,如仍鬆動則說明尚未到達寰枕筋膜,可繼續進針。
4.如穿刺針有血液流出或抽出,則說明穿刺偏向側方,應拔出重新穿刺。

注意事項

1、此術有損傷延髓及引起出血的危險,操作時應由有經驗的醫師或在其指導下進行。
2、穿刺時用力均勻穩重,穿刺針方向不得偏離中線。
3、坐位穿刺時,小腦延髓池正常壓力為0,如不見腦脊液流出,可用2ml注射器輕輕抽吸。
4、穿入後測量初壓,放液後測量終壓。

併發症

(1)延髓損傷:因穿刺過深引起,嚴格掌握穿刺深度可以預防。一旦發生,應立即終止穿刺,嚴密觀察,積極復甦處理。
(2)出血:多因穿刺偏斜引起。輕者頭痛、嘔吐、發熱,嚴重者可引起延髓受壓徵象。輕者應嚴格臥床,給予止血藥物,腰穿引流血性腦脊液等。嚴重者疑有顱後窩有血腫,應立即行顱後窩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