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腦室穿刺術

側腦室穿刺術適用範圍,側腦室穿刺術套用解剖學基礎,側腦室的位置及形態,腦脊液產生及循環,部位選擇,體姿參考,穿經層次,進針技術與失誤防範,兒科側腦室穿刺術,適應症,用品及準備,方法及內容,注意事項,

側腦室穿刺術適用範圍

側腦室穿刺術可用於
(1)測定腦室壓力,進行顱內壓監護或檢查腦脊液成分。
(2)行腦室造影術,向腦室內注入酚磺膚或靛煙脂,根據腰椎穿刺色素出現的時間或尿中排出酚磺膚量,判斷腦積水的性質。
(3)顱內壓增高出現腦疝等險情時,應迅速進行腦室穿刺。
(4)開顱術揭開骨瓣後或顱後窩手術時雖套用脫水藥物,但腦張力仍很高,切開硬腦膜有困難者應行腦室穿刺減壓。
(5)化膿性腦膜炎,腦脊液呈膿性,藥物控制有困難時,應行腦室穿刺,以大量生理鹽水反覆沖洗,然後注入抗生素。
(6)行腦室引流或側腦室、小腦延髓池分流術。

側腦室穿刺術套用解剖學基礎

腦室系統是位於腦內的腔隙,包括側腦室、第三腦室、第四腦室及連結它們的孔道。腦室壁由室管膜覆蓋,室內有分泌腦脊液的脈絡叢。腦室內腦脊液約20m1,由於腦室的大小變異較大,故含量變化也較大。

側腦室的位置及形態

側腦室左有各一,是腦室系統中最大者,位於大腦半球內借室間孔與狹窄的第3腦室相連通。側腦室呈彎曲的弓形,包繞在尾狀核的周圍,從前向後再向下分成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前角自室間孔向前伸入額葉,額狀切面呈三角形。側腦室前角上方以胼胝體為界,內側以透明隔的前部為界,底為膨大的尾狀核頭,前方為盲端,位於胼胝體膝的後面。中央部稍彎曲,由室間孔伸展至胼胝體後部,橫切面呈三角形,頂由胼胝體下面構成。內側壁為透明隔的後部,底由外側至內側為尾狀核、終紋、丘腦上面的外側部、脈絡叢和竄窿的外側緣。后角伸入枕葉,頂和外側壁由腫服體構成,再向外為視放射。內側壁上有兩個縱行膨大,上方的叫后角球,由胼胝體枕鉗形成,下方的為禽距,由距狀裂內陷而成。后角長度的變異很大,有時缺如。下角在丘腦的後方彎向下,然後前進入碩葉,其頂和外側壁為胼胝體,尾狀核尾、終紋和杏仁核也位下角的頂,底由海馬、海馬傘、脈絡叢和側葉副隆起構成,前方的盲端終止於距頓極大約甘2.5Cm外,後方與后角結合處呈三角形,稱側副三角。在腦室造影時,側腦室通常分為以下各部:第一部為前角,位於尾狀核頭前方轉向下外側部分。第二部分為前角其餘部分。第三部分為中央部的最高部。第四部為側副三角,也稱房區。第五部分為后角。第六部為下角。X線造影測的側腦室各部與腦表面的距離。
側腦室的容積約為7cm2,兩側容積等大者占37%,左側較大者占48%,有側較大者占15%。兩側腦室之間的寬度為8.5cm,下角至顱骨內板的距離為4.Ocm。據中國人測量材料,兩側腦室前角間距為4.Ocm,下角間距為9.Ocm,側腦室中央部寬3.5cm,前角長3.5cm,中央部長4.5cm。

腦脊液產生及循環

腦脊液是中樞神經內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總量為125m1,壓力是686~1765Pa(70~18OmmH2O)。腦脊液產生於各腦窒的脈絡叢,其申絕大部分產自側腦室脈絡叢,然後從側腦室經室間孔進入第三腦室,與第三腦室脈絡叢產生的腦脊液匯合,流入中腦水管及第四腦室,再匯合第四腦室脈絡叢產生的腦脊液,從五中孔和外側孔流入蛛網膜下腔。圍繞腦和脊鏈周圃的腦脊液通過兩條路途歸入靜脈。主要的途徑是通過蛛網膜粒滲透到硬腦膜靜脈囊,其次是通過腦、脊神經周圍的淋巴間隙取道淋巴系統歸入靜脈。
腦脊液有兩種作用,一是形成防護水套起保護作用,二是起調節顱內壓作用。水平側臥位的腦脊液壓為98OPa。硬膜鞘起簡單流體靜力學系統的作用,因此,當人坐起 來時,腰部的腦脊液壓可達到3172.2~5393.SPa之間,而腦室的液體壓下降至大氣壓以下。腦脊液經過的通道有一些部位較狹窄且易於堵塞,如室間孔、第三腦室、中腦水管、第四腦窒與蛛網膜下腔交通的孔道,以及小腦幕切跡外圃繞申腦的蛛網膜下腔等。這些部分若有堵塞,將引起顱內壓增高和腦室擴大。
側腦室穿刺術操作的解剖學要點

部位選擇

前角穿刺,在冠狀縫前2.Ocm,距正申線2.5cm的交點處,針頭垂直指向兩外耳道之間的假想線。后角穿刺,在枕外隆凸上方6~7cm及矢狀線旁3cm的交點處。

體姿參考

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前傾位。

穿經層次

穿經皮膚、淺筋膜、帽狀鍵膜、鍵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和顱骨外膜。在顱骨上鑽孔以顯露硬腦膜。將硬腦膜作十字切開至骨孔邊緣,在無血管的大腦表面稍行切開。將腦室穿刺針刺入。
前囪未閉合的嬰貼可於前囪側角稍靠前居中線位及進針方向1.0~1.5cm處垂真刺入,針頭穿過頭皮後即指向同側外耳道方向徐徐前進,每向前刺入0.5cm,即將針芯取出一次,看有無腦脊液流出。

進針技術與失誤防範

(1)前角穿刺 穿刺針頭與矢狀面平行,針尖向後向下,對準兩側外耳道連線,刺入深度約4.0~6.0cm。
(2)后角穿刺 穿刺針指向前外方,與矢狀面成15o角,即向穿刺側眉弓的外端。刺入5~6c而即可進入后角。
腦室穿刺有一定危險性,須由有經驗的醫生操作或在其指導下進行。術前應按需要選好穿刺點。要嚴格消妻,以防感染。針刺入要緩慢,刺入3cm後,每推進lcm拔出針芯,觀察有無腦脊液流出。進針過程中嚴禁針身擺動,更不可中途改變方向,以免造成腦組織損傷及出血。當腦脊液從針內溢出時,表示腦壓高,套用針芯或手指堵住針管,以免放液速度過快。否則,腦壓驟降,可導致一系列的嚴重併發症,例如腦皮質突然下陷,顱內出現負壓,使硬腦肢與顱骨剝離而引起出血等。

兒科側腦室穿刺術

適應症

骨縫未閉的嬰兒,需要測腦壓和檢查腦脊液而不宜穿刺者;檢查腦室系統有無梗阻。

用品及準備

腰椎穿刺包,用細的腰椎穿刺針,治療盤。

方法及內容

1.術前準備同硬腦膜下穿刺術。
2.腰椎穿刺針由前囟兩側角連線上離中點1.5-2cm處刺入,針頭指向同側外眥。進針時用手指抵住頭部,以防驟然進入過深。針頭進入約1.5cm後,每進0.5cm即應抽出針芯,查看有無腦脊液流出,進針深度約2-5cm。測壓及留取腦脊液方法同腰椎穿刺。
3.穿刺完畢敷裹同硬腦膜下穿刺術。

注意事項

1.此術比較危險,不宜輕易施行。
2.助手必須穩妥固定患兒頭部。
3.針頭進入顱內後,必須沿固定方向筆直前進,切忌左右搖動。如要改變方向,必須將針退至皮下,重新穿刺,以防損傷腦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