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落是指在群落林下地被植物聚集形成的小斑塊。斑塊是指生態系統內部環境因子在水平空間上的異質性,致使各種生物種類及其數量在水平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通常呈現不同面積且相互間鑲嵌分布的區域。每一個斑塊可以稱為一個小群落。
小群落在種類組成和外貌上與其所在的群落中的其餘斑塊有顯著差異,這主要是由於環境在群落內部不均勻分布照成的,但仍脫離不了整個群落的影響,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群落,它們的形成和存在是由其所在的群落所決定的,是整個群落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概念,形成原因,群落特點,演替特點,
概念
群落中林下陰暗的地段與明亮的地段會有不同的植物組團分布,群落內部的這種小型組團可以稱為小群落,它是整個群落的一小部分。
形成原因
小群落的形成主要是由於環境因素在群落內不同地點不均勻分布的結果,如地形和微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漬化程度的不同,以及群落內植物環境(如光照)等的不同。另外,植物的繁殖、遷移和競爭等活動也會造成環境的差異,對小群落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群落特點
①具有一定的外貌
外貌指小群落的外部形態或表相。一個小群落中的植物個體,分別處於不同高度和密度,從而決定了小群落的外部形態。
小群落外貌用生活型譜、葉型特徵(葉級、葉型、葉質、葉緣)、季相變化來反映。小群落外貌決定於群落優勢的生活型和層片結構。小群落外貌是認識植物群落的基礎,也是區分不同植物類型的主要標誌,如森林、草原和荒漠、濕地等,就是根據外貌區別開來的。就森林而言,熱帶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夏綠闊葉林、寒溫性針葉林等,也是根據外貌區分出來的。
②具有一定的種類組成
每個小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種群組成,因此,種類組成是區別不同小群落的首要特徵。一個小群落中種類成分的多少及每個種群個體的數量,是度量群落多樣性的基礎。小群落是生物種群的集合體,經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生物種群之問的相互適應、相互競爭,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種類組成和結構的集合體。
③具有一定的群落結構和動態特徵
小群落是生態系統的一個結構單元,其群落結構包括形態結構、生態結構和營養結構,但其結構常常是鬆散的,不像一個有機體結構那樣清晰,有人稱之為鬆散結構。小群落是生態系統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其運動形式包括季節動態、年際動態、演替。
④形成群落環境
小群落對其棲居環境能產生重大的影響,並形成群落環境。如森林中的環境與周圍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溫度、濕度與土壤等都經過了生物群落的改造。即使生物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對土壤等環境條件也有明顯改變。溫性松林是以松屬植物組成的森林,多要求酸性土壤,在各地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棕色森林土上都有分布,但在廣大平原地區由於土壤中具石灰反應,pH值呈鹼性,因此一般見不到松林的分布。
演替特點
小群落的演替雖然是在群落演替的背景上進行的,並且決定於群落演替,但它們也有自己的特點。例如,在南高加緊東部高位山地區域內的植物正在叢生的陡坡麓積物上,可以觀察到各種不同植物的零散分布的個體和植物群;在這些個體和植物群中間,到處都星散分布著與草丘類似的斑葉羊茅大株叢或大植物群。在斑葉羊茅植物群的內部,通常也有其他植物定居著,其中最常見的是溝葉羊茅、草原雀麥、草原苔、百里香屬的各個種、山地毛茛。斑葉羊茅株叢對這些種的個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此可見,在這種情形下所處理的是已經達到一定成熟度、一定穩定性的小群落;而在其背景上產生這些小群落的那整個群落,卻仍然是極其不穩定的、不鬱閉的植被,這種植被遠未達到成型群叢的階段。含於群落組成中的那些小群落比整個群落更早達到相對穩定性的情形,在自然界中顯然不是常見的。相對穩定的群叢由一些未穩定的、或多或少“雜亂的”小群落構成(這些小群落僅僅隨著整個群叢穩定性的增加而具有穩定性)的情形,則常見得多。最後,小群落的形成和成熟與比較穩定群叢的成熟或多或少平行發生的情形,也是可能的。同時,在時間上彼此演替的各個群落的系列中,一些小群落可能保存著彼此的繼承性,同較穩定群落的成熟一起逐漸繼續自己的成熟,而另一些小群落則可能作為新生體而產生,因為它們在從前的群落中完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