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密叢,鞘內分枝。稈具條棱,細弱,直立,平滑無毛或在花序下具微毛或粗糙,高15-20厘米,基部殘存枯鞘。
葉鞘開口幾達基部,平滑,稈生者遠長於其葉片;葉舌截平,具纖毛,長約0.2毫米;葉片內捲成針狀,質較軟,稍粗糙,長(2)4-10(20)厘米,寬0.3-0.6毫米;葉橫切面具維管束5-7,厚壁組織在下表皮內連續呈環狀馬蹄形,上表皮具稀疏的毛。
圓錐
花序緊縮呈穗狀,長2-5厘米,寬4-8毫米;分枝粗糙,基部主枝長1-2厘米,側生小穗柄短於小穗,稍粗糙;小穗淡綠色或紫紅色,長4-6毫米,含3-5(6)小花;小穗軸節間長約0.5毫米,被微毛;穎片披針形,頂端尖或漸尖,平滑或頂端以下稍糙澀,第一穎具1脈,長1.5-2.5毫米,第二穎具3脈,長2.5-3.5毫米;外稃背部粗糙或中部以下平滑,具5脈,頂端具芒,芒粗糙,長1-1.5毫米,第一外稃長3-3.5(4)毫米;
內稃近等長於外稃,頂端微2裂,脊粗糙;
花葯黃色,長2-2.2毫米;子房頂端無毛。花果期6-9月。染色體2n=14(Chuech1936),21,28,42,49,56,70(JonesK.1957)。
生長環境
羊茅春季萌發較早,分櫱力強,基生葉叢發達,營養枝的葉片比生殖枝的葉片長兩倍多,形成較為緊密的株叢。分櫱幼芽受發達的葉叢保護,不易受霜凍危害,在夏季氣溫高的月份(7-8月份),其莖稈迅速生長,開花結實,再生性能尚好。在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6-7月中旬刈割後,還可形成一次放牧再生草。羊茅為中早生植物,耐低溫,抗霜害,適於沼澤土以外的中等濕潤或稍乾旱的土壤生長。為高山、亞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常見的草種之一。草氈土、黑氈土及山地棕壤均能生長,適應範圍較為廣泛,土壤pH5-7均能適應。耐瘠薄,但在肥沃土壤上生長更好。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地區。中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山東及安徽山區也有分布。江蘇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繁殖方法
根據地面的情況,可將播種地劃為10米寬的若干長條,或結合園林設施分隔劃分若干個播種塊,準確計算出每條(塊)面積和播種量,將種子分成若干份,每份種子再一分為二,先以其中的一半順向
撒播,另一半逆向撤播,確保播種均勻。也可將種子摻人部分細沙拌勻,再用上述方法撤播。種子撤好後,有條件的可覆蓋厚約0.5厘米的細沙土。並勻力滾壓。如覆土有困難,播種面積不大時可直接覆蓋草簾,用人工穿平底鞋在草簾上均勻踏踩一遍壓實種子;大面積播種時可用細釘耙往返拉松表土,幫助細小種子落人土粒下面。最後用安裝霧狀噴頭的水管澆透水。
栽培技術
噴水保濕:播種結束後,為保證草籽快出苗、出齊苗,必須堅持播種場地的噴水保濕,每天早、晚各一次,噴水量以濕潤表土層或噴透草簾為度,確保草籽能吸到充足的水分。約4天,
草籽開始露芽。7天基本出齊。嫩草平均高約1.5厘米時,應及時揭去草簾,並隨時拔除萌生的雜草,但仍應連續噴水保濕。約一個月左右,草坪基本成型,高度平均可達6厘米以上,初具觀賞價值。
適時修剪:適時修剪不僅能促進根基分櫱,迅速增加草坪的密集度與平整度,增加“彈性”和耐磨性,還可以抑制草坪中雜草開花結籽,使雜草失去繁衍後代的機會,而不致逐漸萎枯。羊茅草坪播後50天左右,可行第一次修剪,以後10-20天修剪一次,適宜謦剪期為每年4-10月份,其中6、7、8、9四個月每月2-3次,其他月份各一次。修剪留茬高度為4-6厘米。通過修剪,提高觀賞效果,並有效增強嫩草越夏能力和延長草坪人冬綠色期。
及時施肥:春播
草坪及時施肥,可加快生長鬱閉,強健草體,增強越夏能力;秋播草坪及時施肥,可提高禦寒越冬能力。草坪播種除施足基肥外,追肥適期為每次修剪後。施肥以氮、磷、鉀(5:4:3比例)混合肥為主,施肥量應掌握在每平方米20-30克,旺草少施,弱草多施。施肥期為5-7月份,一般只施一次,如需增施,可用複合肥葉面噴施補肥1-3次。正確施肥,是保持人工草坪生命力強,葉色優美,生長茂盛的重要養護措施。
病蟲防治
應以預防為主,梅雨季節和高溫高濕天氣是草坪病蟲害的易發期和高發期,此時每隔半個月要施一次
多菌靈及
氧化樂果、代森辛等毒土,做到防患與未然。
主要價值
綠化:常用於路旁、高爾夫球場障礙區及其他不經常使用的低質量草坪。
飼用:羊茅適口性良好,牛、羊,馬均喜食,特別為綿羊所嗜食。羊茅為密叢型下繁草,基生葉叢發達,形成具有彈性的生草土,因此,耐踐踏和耐放牧。羊茅雖矮小,但
分櫱力強,營養枝發達,莖生葉豐富,耐低溫,返青早,枯黃晚,冬季地上部不全枯黃,莖基部帶青綠色。不僅如此,而且在夏末秋初,尚能第二次再生。羊茅相繼形成兩次高的可食草和較好的氮碳比例,對於牲畜脂肪的沉積和分配具有重要意義,牧民們把它譽為“硬草”、上膘草和“酥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