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小盤尾指名亞種全長約48cm。雄性成鳥:通體黑色,具紫色金屬閃光;嘴基部前額羽為簇狀絨黑色羽叢並向前延伸於嘴峰上,嘴峰除尖端外全為簇狀羽覆蓋;額、眼先、頰及耳羽絨黑色;頭頂、頸具鱗狀斑金屬光澤;背、肩、腰及尾上覆羽黑色具紫藍光澤;翅飛羽黑褐色,外翈閃金屬光澤;尾羽黑褐色,外翈閃金屬光澤,最外側一對尾羽甚形延長,其羽幹部分裸出,末端內外翈彼此相對稱呈“盤尾狀”,其他內側尾羽正常,僅約及最外側一對尾羽長度的1/3。下體黑色,喉胸部羽端緣綴鱗狀斑金屬藍綠色光澤;脅菸灰色;腹及尾下覆羽灰黑色,微沾光澤;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具灰白色尖端斑。
雌性成鳥體羽似雄鳥,僅金屬閃光不甚顯著;最外側尾羽較雄鳥稍短。幼鳥的簇狀額羽叢不發達;體羽微沾光澤;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羽端白色斑大而顯著;尾羽呈正常深叉羽端,最外側一對尾羽不甚延長,羽乾不裸出,無延伸的“盤狀尾”。
虹膜紅褐色;嘴、跗蹠、趾及爪均黑色。
生活習性
小盤尾棲息于海拔約890—1010米,是山區熱帶闊葉雨林鳥類;在林間空曠草地、山谷間開闊河流岸旁或潮濕的沼澤地帶活動,它經常長時間的停留在孤立的喬木頂端,時而突然急速飛起,捕捉空中過往飛行的昆蟲,或飛翔穿插於密樹中。它飛翔較緩慢,體後尾羽的“盤狀尾”飄蕩飛舞,時而急速上升,緊接著翻筋斗般的下降,捕食沼澤草地受驚飛起昆蟲;小盤尾鳴叫聲調悅耳,旋律變化多,並善於模仿他鳥鳴聲。
分布範圍
分布於蘇門答臘和爪哇島西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約在3—6月間,巢多置於闊葉樹頂端高處一些小的分枝末端枝杈上,巢呈杯形,與卷尾科的其他種類相似。像小孩搖籃似的隨風搖擺。巢主要由細枝、蘆葦莖、根和枯草等材料構成,牢固地固定在枝權上。巢外壁還有蛛網,有時還或多或少裝飾一些苔蘚、地衣和樹皮等,距地高5m以上。每窩產卵窩卵數為3—4枚。卵為長卵圓形和尖卵圓形兩種類型,多為白色,偶爾亦有乳白色,被有淡紅色、褐色或紫色深淺兩層斑紋,尤以鈍端較密。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