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鯊

小烏鯊

小烏鯊(學名:Etmopterus pusillus)是角鯊科、烏鯊屬的一種鯊魚。全長至少47厘米,可能達50-100厘米,雄成魚長31-39厘米,雌成魚長38-47厘米。體細長,前端平扁,向後漸側扁細狹。頭中大,前端寬扁,向後漸隆起。尾細而短,尾長約等於噴水孔至泄殖腔距離,頭和軀幹長約為尾長的1.3倍。眼徑等於口前吻長的1/2,為鼻孔長的2.9倍。鼻孔大,斜列,伸達側緣,距吻端比距口端為近。口寬大,淺弧形,口寬約等於口前吻長的4/5;口角具一斜行深溝,唇褶狹小。上頜齒側扁,5-7齒頭型,多行在使用,每側每行11齒,下頜齒單齒頭型。噴水孔中大,近圓形。鰓孔5個,很狹小,大小與距離約相等,最後1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盾鱗斜方形,頂端低平,中央稍凹。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稍小;第二背鰭較大,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相對,棘較長,為第一背鰭棘長的2倍,具側溝。尾鰭長小於全長的1/4,尾椎軸低平,上葉發達,約與下葉等大,下葉前部圓形突起,中後部不區分。腹鰭低平,起點距胸鰭起點等於或稍大於距尾鰭起點;鰭腳圓筒形,末端尖突。胸鰭稍大,後緣平直,外角與里角圓鈍。背面灰褐色,腹面色深,各鰭黑褐色。

棲息於大陸坡或近底水深274-1000米處,可能深至1998米處。在太平洋中南部可生活從表層至110-708米處。食魚卵、燈籠魚、槍烏賊和小角鯊。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在中國分布於台灣東港和南海海域。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全長至少47厘米,可能達50-100厘米,雄成魚長31-39厘米,雌成魚長38-47厘米。體細長,前端平扁,向後漸側扁細狹。頭中大,前端寬扁,向後漸隆起,頭寬稍小於頭高,頭長為全長的1/4。尾細而短,尾長約等於噴水孔至泄殖腔距離,頭和軀幹長約為尾長的1.3倍,尾鰭基底上下方無凹窪。吻寬短,前端鈍圓,吻長約等於眼徑。眼大,橢圓形,前後端各有1個三角形缺刻,無瞬膜。眼徑等於口前吻長的1/2,為鼻孔長的2.9倍,眼中央至吻端距約等於至第一鰓孔距。鼻孔大,斜列,伸達側緣,距吻端比距口端為近,前鼻瓣前端具一細尖突起,後鼻瓣稍短,略呈三角形,鼻間隔大於鼻孔長。口己恥寬大,淺弧形,口寬約等於口前吻長的4/5,口長約等於口寬的1/3;口角具一斜行深溝,唇褶狹小,見於口隅,上唇褶為上頜長的1/2弱,下唇褶短。上頜齒側扁,5-7齒頭型,多行在使用,每側每行11齒,下頜齒單齒頭型,齒頭外斜,邊緣光滑,里緣幾與下頜平行,基底寬,1行在使用,每側16齒。噴水孔中大,近圓形,背位,位於眼后角後上方,直徑約等於眼徑的1/4,內側前緣具一瓣膜,能啟閉,與眼之距離約等於眼徑的1/3。鰓孔5個,很狹小,大小與距離約相等,最後1個位於胸鰭基底前方。盾鱗斜方形,頂端低平,中央稍凹。
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稍小,起點與胸鰭里緣后角稍後相對,距眼後緣與距第二背鰭起點約相等,棘小具側溝,約等於鰭長的1/2,上角圓,下角尖而細小,後端距腹鰭起點有一大距離;第二背鰭較大,起點與腹鰭基底末端相對,棘較長,為第一背鰭棘長的2倍,具側溝,上角鈍尖,後緣稍凹,下角尖突。尾鰭長小於全長的1/4,尾椎軸員阿院催低平,上葉發達,約與下葉等大,下葉前部圓形突起,中後部不區分,低平,與上葉相接處有一缺刻,尾端斜直。腹鰭低平,起點距胸鰭起點等於或稍大於距尾鰭起點,末端伸達第二背鰭棘稍後下方;鰭腳圓筒形,末端尖突。胸鰭稍大,後緣平直,外角與里角圓鈍。
背面灰褐色,腹面色深,各鰭黑褐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大陸坡或近底水深274-1000米處,可能深至1998米處。在太平洋中南部可生活從表層至110-708米希和墊處。食魚卵、燈籠魚、槍烏賊和小角鯊。

分布範圍

海域範圍: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在中國分布於台灣東港和南海海域。
國家地區:分布於中國、安哥拉、阿根廷(聖路易斯、布宜諾斯艾利斯、丘布特、聖克魯斯、里約內格羅)、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澳大利亞兵潤詢首都特區、新南威爾斯州辨斷煉射)、貝寧、巴西(北里奧格蘭德州、里約熱內盧、聖埃斯皮里圖、巴拉那州、阿拉戈斯、巴伊亞州、伯南布哥州)、維德角、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加納、日本(本州)、賴比瑞亞、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納米比亞、紐西蘭(北島)、葡萄牙(馬德拉島、亞速爾群島、葡萄牙大陸)、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多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密西西比州、德克薩斯州)、烏拉圭。
小烏鯊分布圖小烏鯊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卵胎生。雌性第一次成熟時的總長度為38-47厘米,雄性為31-39厘米。卵巢的繁殖力廈跨悼為8-18個卵,子宮的繁殖力為1-6個胚胎。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員諒疊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小烏鯊被鹽乾或制魚粉。
背面灰褐色,腹面色深,各鰭黑褐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大陸坡或近底水深274-1000米處,可能深至1998米處。在太平洋中南部可生活從表層至110-708米處。食魚卵、燈籠魚、槍烏賊和小角鯊。

分布範圍

海域範圍:分布於太平洋和大西洋。在中國分布於台灣東港和南海海域。
國家地區:分布於中國、安哥拉、阿根廷(聖路易斯、布宜諾斯艾利斯、丘布特、聖克魯斯、里約內格羅)、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澳大利亞首都特區、新南威爾斯州)、貝寧、巴西(北里奧格蘭德州、里約熱內盧、聖埃斯皮里圖、巴拉那州、阿拉戈斯、巴伊亞州、伯南布哥州)、維德角、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加納、日本(本州)、賴比瑞亞、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納米比亞、紐西蘭(北島)、葡萄牙(馬德拉島、亞速爾群島、葡萄牙大陸)、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非、多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密西西比州、德克薩斯州)、烏拉圭。
小烏鯊分布圖小烏鯊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卵胎生。雌性第一次成熟時的總長度為38-47厘米,雄性為31-39厘米。卵巢的繁殖力為8-18個卵,子宮的繁殖力為1-6個胚胎。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小烏鯊被鹽乾或制魚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