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蔬菜、豆製品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413 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蔬菜、楊梅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楊梅產業。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753萬元;畜牧業收入25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63頭,肉牛30 頭,肉羊 0 頭);漁業收入4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28萬元;工資性收入22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0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7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4人,在省內務工 117人,到省外
務工 7 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59 畝(其中:田1939畝,地 620 畝),人均耕地620 畝,主要種植蔬菜、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517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01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1 畝,主要種植楊梅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60畝,其中養殖面積460畝。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設施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有部份村寨還沒有通電視、電話等,有的村道還沒有硬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增加冬茨菇、大楊梅、膠瓜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90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50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745戶,鄉村人口 2843 人,其中男性 1395人,女性1448 人。其中農業人口 2785 人,勞動力 1952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2628 人, 其他民族52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6 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84人;享受低保55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2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無路燈。全村有745戶通自來水,有745戶通電,有17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1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40戶。
該村到異龍鎮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3 輛,拖拉機28輛,農用運輸車7輛,機車30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8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8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64 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35戶;裝有
太陽能農戶262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
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8戶居住
磚混結構住房;有6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加工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16.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蔬菜、豆腐品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加工業、養殖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水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冒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97人,中學生12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0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3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8.00萬元,有固定資產187.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二一六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