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紅·採蓮女

小桃紅·採蓮女

小桃紅·採蓮女》是金末元初散曲作家楊果創作的一組散曲。此組曲抒寫採蓮女的生活和愛情,格調清新可喜。第一首曲子細緻地描摹了採蓮女的美貌,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個容貌華麗的採蓮女的形象,第三首曲子從採蓮女的角度抒發了對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複雜心情。前兩曲似是男對女唱,後一曲似是女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桃紅·採蓮女
  • 作品別名:【越調】小桃紅·採蓮女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楊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小桃紅·採蓮女
採蓮船上採蓮嬌,新月凌波小。記得相逢對花酌,那妖嬈,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不恁也魂消
採蓮人唱採蓮詞,洛浦神仙似。若比蓮花更強似,那些兒,多情解怕風流事。淡妝濃抹,輕顰微笑,端的勝西施。
採蓮湖上採蓮人,悶倚蘭舟問。此去長安路相近,恨劉晨,自從別後無音信。人間好處,詩籌酒令,不管翠眉顰。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越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
⑵小桃紅:小桃紅:越調常用曲牌名,又名“採蓮曲”“武陵春”“絳桃春”“平湖樂”等,句式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八句六韻。
⑶恁(nèn):這樣。
⑷洛浦神仙:指洛神。傳說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為神,又名宓妃。
⑸顰(pín):皺眉。
⑹劉晨:用劉晨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幽明錄》載,東漢人劉晨與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到兩位仙女,分別和他們結親,半年後回家,才知道已過百年。

白話譯文

採蓮船上採蓮女嬌媚無比,如新月凌波。記得相逢對花酌酒,那妖嬈一笑,價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閉月沉魚落雁的容貌,令人銷魂。
採蓮人唱著採蓮詞,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蓮花更是相似,體態風流,風情萬種。淡妝濃抹,輕顰微笑,確實比得上西施那樣美。
採蓮湖上的採蓮人,悵惘地靠在船上感嘆。這裡離長安路很近,恨情郎自從別後無音信。別留戀那邊好處,飲酒行令,不管我憂愁。

創作背景

《採蓮曲》,本是江南舊曲,南朝時梁武帝作《江南弄》七曲,其中就有一曲《採蓮曲》,此曲其實來自民間,在南朝時期十分流行。後來的詩詞,以此為題的也很多,比如唐代王昌齡的《採蓮曲》。《採蓮曲》在民間歌唱時,除了採蓮女自唱以外,還發展為岸上有人以“踏歌”的形式和歌。
楊果一生經歷了金元兩個時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擔任官職。金亡五年之後,他經人舉薦才出來做官。他有十一支《小桃紅》曲子,見於《陽春白雪》者八支,沒有題名;見於《太平樂府》三支,題作“採蓮女”。這組曲子作於元代早期,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三首《小桃紅·採蓮女》曲子表現的是與採蓮、採蓮人有關的愛情故事,全篇描繪出一幅非常優美的圖畫。
第一首曲子細緻地描摹了採蓮女的美貌。曲子開頭,作者觀察細緻入微,運用白描的手法,整體勾勒出採蓮女的形象。“採蓮湖上採蓮嬌,新月凌波小”,“新月”形容採蓮女眉之細長,為靜態描寫;“凌波”形容採蓮女腳之小巧玲瓏,為動態描寫。這一靜一動,形神兼備,寫出了採蓮女的綽約風姿。接下來,作者採用追憶的方法,回想當年與美人初次相逢時對花酌飲的美好情景,不禁發出了如此的讚嘆:“那妖嬈,殢人一笑千金少。”作者沒有直言女子一笑傾城傾國,而是用具體的“千金”來衡量,使女人的美艷姣容更加形象生動。下面“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不恁也魂消”進一步誇讚了女子的花容月貌,令人銷魂。作者將女子美貌置於自然之中,以“花”“月”“魚”“雁”這四種大自然中的美麗景物作比,避免了作呆板的刻畫,更能寫出採蓮女的美麗、嬌媚。作者將採蓮女置於湖上採蓮的大背景之中,在動態中描摹,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相映成趣,一個清麗脫俗、秀美靈動的採蓮女就這樣浮現在讀者眼前。
第二首曲子塑造了一個容貌華麗的採蓮女的形象。“採蓮人唱採蓮詞,洛浦神仙似,若比蓮花更強似”幾句刻畫了採蓮女美麗的容顏。她輕搖著船兒,輕唱著歌兒,從湖中心翩然而至,如洛神一般美得無與倫比。她長得體態輕盈柔美像受驚後翩翩飛起的鴻雁,身體健美柔曲像騰空嬉戲的游龍;容顏鮮明光彩象秋天盛開的菊花,青春華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那些兒,多情解怕風流事。淡妝濃抹,輕顰微笑,端的勝西施。”她姿態奇美,明艷高雅,儀容安靜,體態嫻淑;情態柔順,寬和嫵媚,用語言難以形容,濃妝艷抹都能把她襯托得恰到好處,不管是微蹙雙眉還是淺然一笑都是風情萬種。她明麗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和名震天下的大美女相比也更勝幾分。這首曲讚美採蓮女的美貌,既有正面誇讚,又有側面烘托,將採蓮女的容華刻畫得淋漓盡致。文辭明快自然、清麗婉約。文中美若天仙的採蓮女引發了無數對美的想像。
第三首曲子從採蓮女的角度抒發了對心上人既思念又怨恨的複雜心情。“採蓮湖上採蓮人,悶倚蘭舟問,此去長安路相近”幾句交代了地點和人物。雖然採蓮女在湖上采著蓮,面對碧湖藍天,蓮花朵朵,蓮葉田田,可是她卻心不在此,而是“悶倚蘭舟”。一個“悶”字,渲染出了女主人公悵惘無奈的心緒;而又一個“倚”字,更加烘托出女子惆悵時懶散無力的情態。她無精打采地倚在船頭,默默的流水更增添了她的惆悵,她不禁暗自感嘆:從這裡到長安,果真隔得那么遠嗎?接著“恨劉晨,自從別後無音信”解釋了採蓮女心中惆悵的原因——她在思念著遠在長安的心上人。自從他離開之後,杳無音信,愛戀與思念在漫長的等待中摻雜了愁苦與怨恨。這裡引用劉晨的典故也是透著微微的擔心,害怕他流連花花世界,貪圖享樂而一去不返。“人間好處,詩籌酒令,不管翠眉顰。”接著上句具體描寫採蓮女的擔心:心上人會不會只顧享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吟詩作對,尋歡作樂而流連忘返了呢?完全忘記了家中苦苦等待他的採蓮女。家裡的人兒為他茶飯不思、愁眉不展。這首曲子採用了白描的手法,真實細膩地刻畫出採蓮女的心理活動。曲的前半部分著重抒發女主人公惆悵寂寞之情,後半部分則是思念不成,由愛入恨,感情起伏變化真切自然。曲中的語言也極具特色,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口語,通俗易懂,也直抒胸臆,更真實地表現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前兩曲,似是男對女唱。當年相逢花間,對花酌,對花飲,採蓮女在他的眼中,就是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洛浦神女宓妃,就是傾城傾國的越國美女西施,敵不住那人一笑,“不恁也魂消”。後一曲,似是女唱。這裡的採蓮女借劉晨指曾與相戀的男子,“自從別後無音信”,大概是迷戀上了長安的好去處,在那裡“詩籌酒令”,樂而忘歸,全不管自己“翠眉顰”。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楊果這組曲子,仍可見出詞向曲過渡的痕跡,風格較為典雅。

作者簡介

楊果(1198—1269),字正卿,號西庵,祈州蒲陰(今河北安國縣)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登進士第,官至參知政事,為官以幹練廉潔著稱。卒諡文獻。工文章,長於詞曲,著有《西庵集》。與元好問交好。其散曲作品內容多詠自然風光,曲辭華美,富於文采。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其曲“如花柳芳妍”。現存小令十一首,套數五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