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羚(學名:Tragelaphus imberbis):體型較粗壯,頭體長1.10-1.75米,身高0.90-1.05米。尾長0.26米-0.30米。雄性有4.8-9.1厘米長的角,角上有兩條縱向龍骨,扭轉2.5倍。不善於奔跑。雌雄都有角,頸、肩或背部常具有由脊椎的背棘支持並有發達的肌肉而形成的隆起。雄羚毛皮灰色,雌羚紅棕色。由於它們的的皮毛具有偽裝色,小林羚很難在乾燥的叢林中觀察到,並且由於其大耳朵有助於發育良好的聽覺,從而警告它們周圍有潛在的掠食者。
主要是夜間活動,在日出後的幾個小時內在茂盛和濃密的叢林中覓食。吃各種灌木和樹葉、枝條、以及草和水果。分布於衣索比亞、肯亞、索馬里、南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可能已經滅絕:吉布地。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小林羚是阿拉伯地區最大的羚羊。頭體長1.10-1.75米,身高0.90-1.05米。尾長0.26米-0.30米。雄性有4.8-9.1厘米長的角,角上有兩條縱向龍骨,扭轉2.5倍,角根部周長156-171毫米。雄羚有各種各樣的灰色毛皮,雌羚明顯更紅棕色。有一條長長的白色條紋沿著背脊延伸,有11-14條紋向下縱向分布。臉部從眼睛至鼻子具黑色條紋,眼睛到臉部中心有白色條紋。嘴唇區域白色,在下顎上有四個白色斑點,每側兩個。雙腿在蹄上方有白色斑點。尾巴褐色,底面白色,尖端黑色。喉嚨和胸部有白色斑塊,黑色條紋橫跨胸部。腹部純白色。年輕的小林羚皮毛顏色與雌羚顏色相似,但較紅,在兩歲時雄羚會變得更灰。
由於它們的的皮毛具有偽裝色,小林羚很難在乾燥的叢林中觀察到,並且由於其大耳朵有助於發育良好的聽覺,從而警告它們周圍有潛在的掠食者。
小林羚的頭骨很長,頭顱很短。中間的鼻骨長而狹窄。形成一個"V"形縫合線並延伸到正面。眶上孔位於壓痕內並水平拉長。頂枕部平坦和寬闊,並且牙齒是高冠齒。
小林羚的頭骨很長,頭顱很短。中間的鼻骨長而狹窄。形成一個"V"形縫合線並延伸到正面。眶上孔位於壓痕內並水平拉長。頂枕部平坦和寬闊,並且牙齒是高冠齒。
棲息環境
小林羚棲息在亞熱帶和熱帶的乾灌木叢,居住在乾燥,平坦,草木濃密的地區,以及林地和丘陵地帶。 在開放或清理土地很少觀察到。
生活習性
小林羚主要是夜間活動,在日出後的幾個小時內在茂盛和濃密的叢林中覓食。它們似乎並不依賴於水源地,但通常不會在無水的沙漠中生活。雌性形成2或3隻的小群,而雄性傾向於保持孤獨或偶爾形成小群。平均物種密度幾乎不超過每平方公里1隻,家庭領域範圍一般從0.4平方公里延伸到6.7平方公里。 但是,不存在領地行為。 沒有等級組,爭鬥也很少見。當受驚嚇時,小林羚會搖動樹葉,類似於羚羊給出的警告。通常會跳躍運動,記錄的高度超過2米並一躍達到9.2米。
小林羚主要在黃昏或黎明時進食,並且吃各種各樣的灌木和樹葉、枝條、以及草和水果。
分布範圍
小林羚分布於非洲東北部的半乾旱地區,通常稱為索馬里——馬賽乾旱地帶,位於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和坦尚尼亞。 其範圍從衣索比亞的阿瓦什南部至衣索比亞南部,大部分索馬里南部地區(東經46°,北緯08°),肯亞大部分地區(西南部除外),蘇丹東南端,烏干達東北部至坦尚尼亞東北部和中部。在吉布地已經滅絕。
繁殖方式
小林羚在1.25-1.50歲時性成熟,然而,在年齡達到4-5歲之前,雄性不會獲得繁殖的社會地位。在繁殖期,雄性之間會進行爭鬥比賽,它們將頭部和角部互相抵壓在一起,並試圖強迫自己的角壓在對手的後頸上。雄性和雌性也進行優勢競賽,雄性和雌性的將後腿完全豎立起來,並試圖互相推開。較大的雄性通常會獲勝。雄性一般表現出克制態度,從不對雌性採取侵略行為,儘管雌性被觀察到與雄性對峙。當雄性坐騎交配時,它們將頸部和頭部向垂下放在雌性的背部上。每個雌性都有自己獨立的發情周期,發情期只有幾周的時間。妊娠期從7.5個月到8.0個月不等,然後雌性會離開族群。每胎只產一個幼仔,體重4.0-7.5千克。50%的小羚在頭6個月內死於疾病和掠食,只有25%的小羚存活到3歲以上。在第一年的6-9個月後,雄性開始生長,3年後達到成羚的體型。小林羚的壽命可達15年。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
1 | 小林羚南部亞種 | Tragelaphus imberbis australis | Heller, 1913 |
2 | 小林羚指名亞種 | Tragelaphus imberbis imberbis | Blyth, 1869 |
種群現狀
小林羚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它們偏好生活在植被茂盛的地區,這樣,該物種就能承受著相當大的狩獵壓力。例如,在整個歐加登地區,只要有足夠密集的灌木,儘管當地人群普遍不受控制地狩獵。另一方面,它們對牛瘟的易感性導致其在1990年代中期在肯亞東部地區的數量大幅減少。預計這些種群可以在牛瘟暴發導致的物種減少下降後會恢復。小林羚的分布範圍相對較少,防止偷獵已經達到中等或更高的水平,消滅牛瘟將是減少物種數量壓力的一個重要步驟。
保護行動:估計物種總量的三分之一生活在保護區內。這些種群出現在阿瓦什、奧莫和馬戈國家公園(衣索比亞),察沃國家公園(肯亞)和魯阿哈國家公園以及毗鄰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坦尚尼亞)等保護區內,但在保護區外分布的數量較多 。
通過提高保護和管理措施,可改善有大量物種生存而保護相對較少的地區,小林羚的長期生存前景將得到加強。此外,它們作為一種有價值的物種,賦予其在廣闊的叢林地區具有增加地區收益的巨大潛力,在國家公園和等同儲量之外,可以提高該物種的總體數量。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