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類霜霉

小子類霜霉,霉層密度中等,白色,霜霉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子類霜霉
  • 分布區域中國、丹麥、烏克蘭、匈牙利
  • 形狀:多角形
  • 顏色:初淡綠色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討論,

形態特徵

病斑生葉上,為葉脈所限,多角形,界限清楚,初淡綠色,後期壞死病斑部呈黃褐色,直徑3-12mm,綠莖、花梗、花蕾亦可受侵。霉層密度中等,白色。孢囊梗常1-5枝從氣孔出,具隔膜,高180-330(平均252)μm,主軸長 60-175(平均122)μm,為全長的(1/3-)2/5-1/2(-3/5),粗7-18(平均11.0)μm,上部不規則的雙叉、三叉或近單軸分枝3-6次,分枝向上漸寬,末枝粗直,長6.6-16.6(平均10.8)μm,常二枝或三枝成直角分枝,頂端平截,鈍圓或少數略擴大,孢子囊橢圓形或卵圓形,無色,長20-37(平均 28.1)μm,寬12-25(平均20)μm,長:寬=1.4。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l. :四川雅安(MLSAU 668),洪雅(ML- SAU 671)。
南京野菊(Dendranthema nankingense Hand.):江蘇南京(HMNAU-DM-077,-DM- (8201)O78)。

世界分布

中國、丹麥、烏克蘭、匈牙利、芬蘭、亞塞拜然、羅馬尼亞、波蘭、英國、南斯拉夫、法國、挪威、捷克、斯洛伐克、俄羅斯、義大利、瑞士、瑞典、德國。

討論

本種是1863年de Bary以菊科春黃菊族三肋果屬的Tripleurospermum mariti- mum(L.)Koch var. inodorum L. 葉片上的菌為模式命名的。據Saccardo(1888)記載,它的寄主包括春黃菊族的6個屬。Gaumann(1923)從這些寄主中分出了寄生於Anthemis spp. 上的Peronospora anthemidis Gaumann及寄生於 Tanacetum vulgaris L.上的Per- onospora tanaceti Gaumann二個種,將P. leptosperma de Bary的寄主限在Chrysanthe- mum inodorum L., Chamomilla recutita (L.) Rauschert., C. suaveolens(Pursh) Rydb. 及Matricaria perforata Merat。Ito(1936)編著的日本菌類志,又將它提升為Peronospora 屬群的位置,即P. leptosperma群具有卵孢子壁平滑無紋飾,藏卵器單層壁,這一群中包括了寄生於菊科植物上的P. sulfurea Togashi & Egami, P. danica Gaumann, P. chrysanthemi-coronarii (Sawada) Ito & Tokunaga, P. helichrysi Togashi & Egami4種。 1966年Skalicky將它組合至Plasmopara屬,1989年 Contantinescu,以其孢囊梗同時具雙叉和三叉的分枝及分枝向上變寬的特點,將它改放入 Paraperonospor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