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霜霉

菊花霜霉,霜霉目植物的一種,葉背霉層 較稀,由污白或黃白色而變為淡褐到深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菊花霜霉
  • 英文名:Peronospora radii
  • :真菌界
  • :真菌門 (Eumycota)
  • 亞門:半知菌亞門 (Deuteromycotina)
  • :藻狀菌綱 Phycomycetes
  • :霜霉目 Peronosporales
  • :霜霉科 Peronosporaceae
  • :霜霉屬
  • :菊花霜霉
形態特徵,中國分布,世界分布,討論,

形態特徵

菊花霜霉
Peronosporaradiide Bary Ann. Sci. Nat. Bot. Ser. 4. 20: 48, 121. 1863; & Hedwigia 3: 138. 1864; Saccardo, Syll. Fung. 7: 254. 1888;   
葉面病斑不規則,界限不清,初淡綠色,後擴大變黃褐色,病葉常皺縮;葉背霉層 較稀,由污白或黃白色而變為淡褐到深褐色。孢囊梗單枝或多枝,自氣孔伸出,225- 412μm×7.8-11μm,主軸為全長的1/2-3/4;上部叉狀分枝3-7次,頂端二叉或三叉 分枝,呈直角或銳角,末枝長7.8-11.8μm,上端細而基部較粗,末枝端鈍圓,微呈膨大。孢子囊橢圓形,淡褐色,24-39μm×15-25μm,平均 36.5μm×20.5μm,長寬比值為1.3。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 江蘇南京(HANAU-DM-079);安徽歙縣(HAMAU-DM-(8501) 080);上海(HMAS 20713)。
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 Des Monl.:湖南安鄉(HMNAU-DM-081)。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丹麥、以色列、立陶宛、芬蘭、羅馬尼亞、波蘭、法國、南斯拉夫、斯洛伐克、挪威、俄羅斯、瑞士、瑞典、義大利、墨西哥、德國。  

討論

Peronospora radii de Bary於 1863年命名,模式寄主是菊科三肋果屬的 Tripleurospermum maritimum (L.) Koch var. inodorum L.,其他寄主有蓍屬的Achillea ptarmica L.,母菊屬的Matricaria recutita L.,菊屬的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茼蒿屬的Chrysanthemum segetum L.和C. leucanthemum L.等。據稱此菌有主要為害花的高度專化性,但有例外,它能對C. segetum的花和葉都為害。為此,Gaumann(1923)以這個寄主上的P. radii de Bary f. foliicola Lindau改名為P. danica Gaumann,然而這種區分種的性狀依據不充分。Gustavsson(1959)曾經作比較研究後境未 予承認,他將P. danica作為P. radii的異名。 Skalicky(1966)也認為P. danica可能就是P. radii。現有不少學者視菊花上的霜霉為丹麥霜霉P. danica,應加改正。菊花霜霉P. radii與小子霜霉P. leptosperma de Bary酷似,但由於後者孢囊梗的分枝向上逐漸變粗,而被轉入類霜霉屬Paraperonospora成為小子類霜霉Paraperonospora lep- tosperma (de Bary) Constantinescu (Constantinescu, 19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