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小城鎮住宅建築設計》內容豐富、觀念新穎,通俗易懂,可供從事小城鎮建設的規劃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小城鎮廣大民眾閱讀,還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教學參考。
作者簡介
駱中釗,福建惠安人,1939年生,1963年畢業子同濟大學
建築學專業(6年制)。曾任建設部村鎮建設試點辦公室副主任、副總建築師,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現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村鎮規劃設計研究所副總建築師。
以“傳承民居建築文化苦行僧”為題被《中國建設報》授予“2002年中國樓市精英”。任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點亮空間——2006年全國家居設計電視大賽”專家評審。榮獲福建泰寧“榮譽市民”和福建龍巖洋畲村“榮譽村民”稱號。
從事傳統建築文化研究。城鄉規劃和建築設計的研究和創作,並出版相關著作數十冊。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小城鎮及其特點
1.1.1 小城鎮
1.1.2 小城鎮的特點
1.2 小城鎮住宅建設的發展概況
1.3 小城鎮住宅建設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4 小城鎮住宅建設的發展趨勢
1.4.1 當前住宅設計的十個不良傾向
1.4.2 設計住宅就是設計生活
1.4.3 更新觀念做好小城鎮住宅設計
1.4.4 住翻詢宅設計的發展趨向
1.4.5 健康住宅
1.4.6 生態建築
1.5 弘揚民居的建築文化創造富有特色的時代新居
1.5.1 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繼承
1.5.2 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發展
1.5.3 傳統民居建築文化的弘揚
2 傳統民居的研究
2.1 傳統建築文化對住宅的影響
2.1.1 應避免房大人少
2.1.2 應避免布局不當
2.1.3 應避免淨高低矮
2.1.4 應避免室深失衡
2.1.5 應避免地板高差
2.1.6 應避免門窗不暢
2.1.7 應避免寒風人侵
2.1.8 應避免走廊直通
2.1.9 應避免裝飾浮華
2.2 北京四合院建築文化與細部設計
2.2.1 四合院的文化
2.2.2 四合院的格局
2.3 閩南紅磚古大厝建築文化初探
2.3.1 優美的傳說
2.3.2 惠安人倔強的意志、創美的本性、精湛的技藝是古大厝的創作源泉
2.3.3 古大厝是傳統民居中建築藝術與雕刻藝術有機結合的一朵奇葩
2.3.4 弘揚古大棄剃辣厝的傳統建築文化再創建築藝嘗葛鞏術的輝煌
2.4 台灣原住民住宅的設計與研究
2.4.1 台灣原住民住屋的特點
2.4.2 華安台灣原住民民俗村的住宅設計
3 小城鎮住宅的設計理念
3.1 小城鎮住宅的特點及建築文化
3.1.1 小城鎮住宅的特點
3.1.2 小城鎮住宅的建築文院滲估化
3.2 小城鎮住宅的設計原則和指導思想
3.2.1 小城鎮住宅的設計原則
3.2.2 小城鎮住宅設計的指導思想
3.2.3 小城鎮住宅設計的基本要求
3.3 小城鎮低層住宅的特點
3.3.1 使用功能的雙重性
3.3.2 持續發展的適應性
3.3.3 服務對象的多變性
3.3.4 建造技術的複雜性
3.3.5 鄉土文化的獨特性
3.4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特點及設計要求
3.4.1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類型
3.4.2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設計理念
3.4.3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設計要求
3.4.4 實例分析
3.5 小城鎮中高層和高層住宅的特點
3.6 小城鎮住宅的功能及功能空間
3.6.1 小城鎮住宅的功能特點
3.6.2 小城鎮住宅的功能空間特點
4 小城鎮住宅的分類
4.1 按層數分
4.1.1 低層住宅(1-3層)
4.1.2 多層住宅(4-6層邀悼洪)
4.1.4 高層住宅(12層及12層以上)
4.2 按結構形式分
4.2.1 木結構與木質結構
4.2.2 磚木結構
4.2.3 磚混結構
4.2.4 框架結構
4.3 按庭院的分布形式分
4.3.1 前院式(南院式)
4.3.2 後院式(北院式)
4.3.3 前後院式
4.3.4 側院式
5 小城鎮住宅的建築設計
6 小城鎮住宅的屋頂
7 小城鎮住宅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序言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小城鎮的發展和建設。新中國成立以來,小城鎮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改革開放30餘年,更是我國小城鎮寒組櫃酷發展和建設最快的時期,特別是在沿海較發達地區,星羅棋布的小城鎮生氣勃勃,如雨後春筍,迅速成長,成為繁榮經濟、構築起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基石,以及轉移農村勞動力和提供公共服務嚷斷翻嫌的重要載體。鋪就著鄉村城鎮化的道路,實現了千千萬萬嚮往現代生活農民的夢想,向世人充分展示著其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
為了推動小城鎮的健康發展,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
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實現我國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前,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時期已經成熟。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小城鎮健康發展,應當作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村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十六大做出的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大部署,立足於我國國情和農村實際,是今後一個時期小城鎮建設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綱領。2005年,中央1號檔案要求明確“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許可權,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
2009年10月中共中央又出台了《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當前,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小城鎮健康發展,應當作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村改革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發展小城鎮要以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基本方針為指導,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三是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四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黨中央所做出的這一系列的政策部署,是立足於我國的國情和農村的實際,是今後小城鎮建設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綱領。發展小城鎮對加強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縮小城鄉差別、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都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小城鎮的平均人口規模增加、綜合承載力顯著增強,集聚效益逐步顯現,城鎮功能逐步由鄉村型服務功能向複合型服務功能轉變,在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全國建制鎮由1979年的2851個增加到2008年的19234個,建制鎮人口由1978年的4039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13785萬人,全國建制鎮(不含縣城關鎮)平均人口規模接近萬人,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鎮密集地區甚至出現了一批5萬~20萬人口的小城鎮。2004年建設部會同發改委等6部門,確定了1887個重點扶持發展的全國重點小城鎮,有力地推動了小城鎮的率先發展,也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小城鎮改革夯實了基礎,提供了新的路徑。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黨政領導十分重視小城鎮的建設和引導,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輝煌成績,“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最佳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水平將從475%提高到515%。小城鎮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和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搞好
小城鎮規劃設計,是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為此,在
化學工業出版社的支持、配合下,特組織了對小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具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專家、學者編著了《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
《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的出版,得到各有關方面的領導、專家、學者的關心和指導,很多同志無私地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藉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編委會二○一一年十月於北京
前言
衣食住行為人生四大要素,住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住宅必然成為一個人類關心的永恆話題。
孟子云:“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意思是說,攝取有營養的食物,可使一個人身體健康,而居所卻可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成書於唐代的《黃帝內經》也指出:“凡人所居、無不在宅。”“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子夏》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三元經》云:“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榮。”這裡不僅指出住宅為人之根本,而且還極為深刻地闡明了人與住宅的密切關係。
住宅即生活,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住宅。因此,設計住宅也就是設計生活。如今城市中的住宅,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人與自然遠離了,人與人疏遠了,社會變得冷漠了。這使得被圍困在
鋼筋混凝土叢林之中的城市人嚮往著回歸自然。
小城鎮介於城市和鄉村之間,它既有城市發展的基本元素,但又由於處在廣闊的鄉村包圍之中,是地域的中心。因此具有環境優美,接近自然,鄉土文化豐富多彩、民情風俗淳樸真誠、傳統風貌鮮明等特點。在小城鎮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融。
小城鎮規模小、貼近自然、人際關係密切,傳統文化深厚的特點,使得小城鎮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是一般的城市住宅遠不能滿足的,也是城市住宅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於對小城鎮的住宅設計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導致要么不加分析地套用一般的城市住宅,要么是採用簡單化了的城市住宅;建築造型也是跟著城市轉,“跟風”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難能適應小城鎮居民的生活要求,更是造成“千鎮一面,百城同貌”的問題所在,使得小城鎮建設喪失了中國特色和地方風貌。
源於“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我國優秀傳統庭院民居,大多以庭院為中心組織各具變化的院落,使群體空間的組織千變萬化,在居民庭院和房前屋後種植的花卉樹木烘托下,與聚落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鄉村園林,共同組成了生態平衡的宜人環境,形成了各具特色,古樸典雅、秀麗恬靜的村鎮聚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耐人尋味。在小城鎮的住宅設計時,應該從傳統民居建築的“形”與“神”的精髓中汲取營養,尋求“新”與“舊”功能上的結合、地域上的結合、時間上的結合,突出社會、經濟、自然環境、時間和技術上的協調發展,創造出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獨具特色的現代小城鎮住宅。
本書是《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中的一冊,書中在分析當前我國小城鎮住宅建設發展概論的基礎上,通過對中國優秀傳統民居的研究,提出了小城鎮住宅的設計理念和特點,尤其是對小城鎮的多層(包括高層)住宅如何體現貼近自然、密切鄰里關係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做了頗具探索性的論述。分章闡述了小城鎮住宅的建築設計和坡屋頂設計,並特辟專章介紹小城鎮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住宅的設計實例,以便於廣大讀者閱讀參考。
書中編入的案例,除了作者親自指導下完成的實例外,其他實例都是從北京白芳、王學軍;江蘇蔣筱瑜;浙江楊斌輝、施金標、吳少華;重慶袁曉玲;山東王鑫;安徽徐錚;江西羅桂英、郭庭翔;河北騰雲;寧夏張燕霞;遼寧鮑繼峰;陝西劉靜等同志提供的大量資料中精選出來的,特此衷心的感謝。並在書中每個方案下都標註了設計單位和設計人,以表敬意。
限於水平,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駱中釗
2011年10月於北京什剎海畔滋善軒
2.3 閩南紅磚古大厝建築文化初探
2.3.1 優美的傳說
2.3.2 惠安人倔強的意志、創美的本性、精湛的技藝是古大厝的創作源泉
2.3.3 古大厝是傳統民居中建築藝術與雕刻藝術有機結合的一朵奇葩
2.3.4 弘揚古大厝的傳統建築文化再創建築藝術的輝煌
2.4 台灣原住民住宅的設計與研究
2.4.1 台灣原住民住屋的特點
2.4.2 華安台灣原住民民俗村的住宅設計
3 小城鎮住宅的設計理念
3.1 小城鎮住宅的特點及建築文化
3.1.1 小城鎮住宅的特點
3.1.2 小城鎮住宅的建築文化
3.2 小城鎮住宅的設計原則和指導思想
3.2.1 小城鎮住宅的設計原則
3.2.2 小城鎮住宅設計的指導思想
3.2.3 小城鎮住宅設計的基本要求
3.3 小城鎮低層住宅的特點
3.3.1 使用功能的雙重性
3.3.2 持續發展的適應性
3.3.3 服務對象的多變性
3.3.4 建造技術的複雜性
3.3.5 鄉土文化的獨特性
3.4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特點及設計要求
3.4.1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類型
3.4.2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設計理念
3.4.3 小城鎮多層住宅的設計要求
3.4.4 實例分析
3.5 小城鎮中高層和高層住宅的特點
3.6 小城鎮住宅的功能及功能空間
3.6.1 小城鎮住宅的功能特點
3.6.2 小城鎮住宅的功能空間特點
4 小城鎮住宅的分類
4.1 按層數分
4.1.1 低層住宅(1-3層)
4.1.2 多層住宅(4-6層)
4.1.4 高層住宅(12層及12層以上)
4.2 按結構形式分
4.2.1 木結構與木質結構
4.2.2 磚木結構
4.2.3 磚混結構
4.2.4 框架結構
4.3 按庭院的分布形式分
4.3.1 前院式(南院式)
4.3.2 後院式(北院式)
4.3.3 前後院式
4.3.4 側院式
5 小城鎮住宅的建築設計
6 小城鎮住宅的屋頂
7 小城鎮住宅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序言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十分重視小城鎮的發展和建設。新中國成立以來,小城鎮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改革開放30餘年,更是我國小城鎮發展和建設最快的時期,特別是在沿海較發達地區,星羅棋布的小城鎮生氣勃勃,如雨後春筍,迅速成長,成為繁榮經濟、構築起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基石,以及轉移農村勞動力和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鋪就著鄉村城鎮化的道路,實現了千千萬萬嚮往現代生活農民的夢想,向世人充分展示著其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
為了推動小城鎮的健康發展,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
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實現我國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前,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時期已經成熟。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小城鎮健康發展,應當作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村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十六大做出的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大部署,立足於我國國情和農村實際,是今後一個時期小城鎮建設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綱領。2005年,中央1號檔案要求明確“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法賦予經濟發展快、人口吸納能力強的小城鎮相應行政管理許可權,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
2009年10月中共中央又出台了《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當前,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小城鎮健康發展,應當作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村改革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發展小城鎮要以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基本方針為指導,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三是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四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黨中央所做出的這一系列的政策部署,是立足於我國的國情和農村的實際,是今後小城鎮建設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綱領。發展小城鎮對加強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縮小城鄉差別、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都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小城鎮的平均人口規模增加、綜合承載力顯著增強,集聚效益逐步顯現,城鎮功能逐步由鄉村型服務功能向複合型服務功能轉變,在城鎮化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全國建制鎮由1979年的2851個增加到2008年的19234個,建制鎮人口由1978年的4039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13785萬人,全國建制鎮(不含縣城關鎮)平均人口規模接近萬人,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鎮密集地區甚至出現了一批5萬~20萬人口的小城鎮。2004年建設部會同發改委等6部門,確定了1887個重點扶持發展的全國重點小城鎮,有力地推動了小城鎮的率先發展,也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小城鎮改革夯實了基礎,提供了新的路徑。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黨政領導十分重視小城鎮的建設和引導,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輝煌成績,“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最佳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水平將從475%提高到515%。小城鎮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和實踐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搞好
小城鎮規劃設計,是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為此,在
化學工業出版社的支持、配合下,特組織了對小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具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專家、學者編著了《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
《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的出版,得到各有關方面的領導、專家、學者的關心和指導,很多同志無私地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藉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編委會二○一一年十月於北京
前言
衣食住行為人生四大要素,住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住宅必然成為一個人類關心的永恆話題。
孟子云:“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意思是說,攝取有營養的食物,可使一個人身體健康,而居所卻可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成書於唐代的《黃帝內經》也指出:“凡人所居、無不在宅。”“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子夏》云:“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三元經》云:“地善即苗茂,宅吉即人榮。”這裡不僅指出住宅為人之根本,而且還極為深刻地闡明了人與住宅的密切關係。
住宅即生活,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住宅。因此,設計住宅也就是設計生活。如今城市中的住宅,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人與自然遠離了,人與人疏遠了,社會變得冷漠了。這使得被圍困在
鋼筋混凝土叢林之中的城市人嚮往著回歸自然。
小城鎮介於城市和鄉村之間,它既有城市發展的基本元素,但又由於處在廣闊的鄉村包圍之中,是地域的中心。因此具有環境優美,接近自然,鄉土文化豐富多彩、民情風俗淳樸真誠、傳統風貌鮮明等特點。在小城鎮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融。
小城鎮規模小、貼近自然、人際關係密切,傳統文化深厚的特點,使得小城鎮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是一般的城市住宅遠不能滿足的,也是城市住宅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由於對小城鎮的住宅設計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導致要么不加分析地套用一般的城市住宅,要么是採用簡單化了的城市住宅;建築造型也是跟著城市轉,“跟風”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難能適應小城鎮居民的生活要求,更是造成“千鎮一面,百城同貌”的問題所在,使得小城鎮建設喪失了中國特色和地方風貌。
源於“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我國優秀傳統庭院民居,大多以庭院為中心組織各具變化的院落,使群體空間的組織千變萬化,在居民庭院和房前屋後種植的花卉樹木烘托下,與聚落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鄉村園林,共同組成了生態平衡的宜人環境,形成了各具特色,古樸典雅、秀麗恬靜的村鎮聚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耐人尋味。在小城鎮的住宅設計時,應該從傳統民居建築的“形”與“神”的精髓中汲取營養,尋求“新”與“舊”功能上的結合、地域上的結合、時間上的結合,突出社會、經濟、自然環境、時間和技術上的協調發展,創造出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獨具特色的現代小城鎮住宅。
本書是《小城鎮規劃設計叢書》中的一冊,書中在分析當前我國小城鎮住宅建設發展概論的基礎上,通過對中國優秀傳統民居的研究,提出了小城鎮住宅的設計理念和特點,尤其是對小城鎮的多層(包括高層)住宅如何體現貼近自然、密切鄰里關係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做了頗具探索性的論述。分章闡述了小城鎮住宅的建築設計和坡屋頂設計,並特辟專章介紹小城鎮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住宅的設計實例,以便於廣大讀者閱讀參考。
書中編入的案例,除了作者親自指導下完成的實例外,其他實例都是從北京白芳、王學軍;江蘇蔣筱瑜;浙江楊斌輝、施金標、吳少華;重慶袁曉玲;山東王鑫;安徽徐錚;江西羅桂英、郭庭翔;河北騰雲;寧夏張燕霞;遼寧鮑繼峰;陝西劉靜等同志提供的大量資料中精選出來的,特此衷心的感謝。並在書中每個方案下都標註了設計單位和設計人,以表敬意。
限於水平,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駱中釗
2011年10月於北京什剎海畔滋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