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司樂下大夫,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大司樂司次官,亦稱司樂下大夫。佐大司樂中大夫掌音律,教授樂舞,管理各種伎樂的演奏。正四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司樂下大夫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南北朝
- 品級:正四命
小司樂下大夫,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大司樂司次官,亦稱司樂下大夫。佐大司樂中大夫掌音律,教授樂舞,管理各種伎樂的演奏。正四命。
小司樂下大夫,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大司樂司次官,亦稱司樂下大夫。佐大司樂中大夫掌音律,教授樂舞,管理各種伎樂的演奏。正四命。沿革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大司樂司次官,亦...
小樂部下大夫,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小司樂下大夫置,仍屬春官府,為樂部次官,佐樂部中大夫掌音律,教授樂舞,管理各種伎樂的演奏。正四命。沿革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小司樂下大夫置,仍屬春官府,為樂部次官,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諸司中大夫,遂成為樂部長官,稱“樂部下...
春官府大司樂司長官,亦稱大司樂或司樂中大夫。下設小司樂下大夫、小司樂上士、小司樂中士以佐其職,領樂師上士,樂胥中士、司歌中士、司鐘磬中士、司鼓中士、司吹中士、司舞中士、籥章中士、掌散樂中士、典夷樂中士、典庸器中士等官屬。正五命。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樂為樂部,遂改稱“樂部中大夫...
《周禮》謂春官所屬有大司樂,設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員。大司樂為樂官之長,兼掌學政,亦稱大樂正,又與樂師(小樂正)通稱樂正,通掌大國小之政法,而專教大學,師氏、保氏、樂師則專教國小。大學之名,諸說紛異,《周禮》作“成均”,《禮記·王制》...
小樂部上士,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小司樂上士置,仍屬春官府,為樂部中大夫屬官。佐樂部中大夫、小樂部下大夫掌本司事務,其下設小樂部中士。正三命。沿革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小司樂上士置,仍屬春官府,為樂部中大夫屬官。其下設小樂部中士。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諸司中...
《春官宗伯·敘官》是西周時期文學家周公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春官宗伯·敘官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禮官之屬: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學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點。其表現有二;一是官師合一。由國家職官師氏、保氏、大司樂、樂師、大胥、小胥、大司徒、鄉大夫、鄉師、父師、少師等掌握學術,擔任各級學校的教師。二是政教合一。學校既是施教的場所,又是進行政治活動的場所。 清章學誠云:“理大物博,不可殫也, 聖人為之立...
斛斯征(529-584)西魏、北周大臣。高車族。字士亮。河南洛陽人。斛斯椿子。幼聰穎,博涉群書,尤精《三禮》,兼解音律。少以父勛賜爵城陽郡公。西魏大統(535年一551年)末為通直散騎常侍、太常少卿。恢復建立樂律制度。任司樂中大夫、驃騎大將軍、開府。北周武帝時因其治經有師法,受詔教授皇太子,...
樂胥下士 樂胥下士,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禮》小胥置,北周沿置。沿革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禮》小胥置,北周沿置。初為春官府大司樂中大夫屬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樂為樂部,遂為樂部中大夫屬官。隋文帝開皇元年(581)罷。職掌參見“樂胥中士”。品級 正一命。
學習進度是:13歲學樂誦詩,舞《勺》。成童(15歲)舞《象》,學射御,20歲成人而冠,開始學禮,舞“六舞”(見《禮記·內則》)。為了保證樂舞制度的實施,周代建立了樂舞機構,由大司樂領導,宗伯主管禮樂,工作人員有1000多人。這裡也等級森嚴,少數為低級貴族如大司樂為中大夫,2人;樂師為下大夫,4...
宗廟規格按照周代禮制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士與大夫的廟設定在其住宅東側,與住宅同為一大門之內。孔子在魯國從政時,最高任過“大司寇”,但在其周遊列國回國之後,一直未重新從政,所以論其身份,仍為“布衣”。後人為其立廟,實際上有所不同於常禮。最初的立廟是...
政和六年,譽遣使爽憤李紫琮,以三百良馬、百二十眾入貢,並以樂工四十八演幻戲南曲。徽宗親臨觀之,樂奏《五華爨弄》、《南詔朝天樂》,厚賜樂師段皓德。皓德,葉榆人,幼好五音,後隨素興入拓東,官爽陀司樂大夫。興廢,回葉榆,作《五華爨弄》、《三塔弄》,而名振南中。徽宗冊封和譽雲南節度使、大理...
邦國:即國家。遠人:遠方之人,指外族人。《周禮·春官·大司樂》:“以安賓客,以說遠人。”翻然:回飛貌,形容迅速轉變。迥面:轉臉。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先民”:桓寬《鹽鐵論·箴石》:“賢良日:‘賈生有言: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故日:‘談何容易。”’李善註:“言談...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清代官銜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
北周明帝初(557年),拜司右中大夫,加驃騎大將軍,改封普寧縣公。武成元年(559年),進爵廣平郡公,授華州刺史,導民訓俗,頗有治方。天和元年(566年),進位大將軍,率眾破稽胡。達奚震於天和六年(571年),拜柱國,後襲鄭國公爵。建德二年(573年),達奚震出為金州總管、十一州九防諸軍事、金州...
所屬有肆師、大司樂、大祝、大史等官。北周依見《周禮.天官.小宰》,置六官,設春官府,以大宗伯卿為主官,正七命。所屬有司宗、守為、典祀、太史、樂部五中大夫,內史上大夫及禮部等下大夫,及諸大夫的屬官。又唐光宅元年(684),曾改禮部為春官,改禮部尚書為春官尚書。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後,...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後又設定女官,掌管內司。內司如同尚書令、仆。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五品:青衣、女酒、女饗...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後又設定女官,最高等的內司如同尚書令、僕射。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五品:青衣、女酒、女饗...
蘭台,漢宮內藏書處,由御史中丞兼管。成帝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中丞代為御史之長。而仍留蘭台。後遂稱御史台為蘭台。中丞以監察彈劾為專職,不能兼顧書奏等事,因而又另置蘭台令史。東漢班固任蘭台令史,奉詔撰史,後世因而又以史官為蘭台。唐高宗一度改秘書省為蘭台。唐人詩文因而常用蘭台、蘭省為秘書省之...
北周建立後,出任大司樂、禮部中大夫,復封上黨郡公,歷任京兆尹、少保、小司空、河州刺史、小宗伯。保定五年(565年),去世,時年六十,獲贈柱國大將軍、郟州都督,諡號為獻,配饗太廟。人物生平 長孫紹遠,字師,河南洛陽人。少名長孫仁。孝武帝元修初,累遷司徒右長史。及齊神武(高歡)稱兵,孝武帝西遷長安...
而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等等。鼎的大小與多寡標誌著主人社會地位的高下。如此一來就規範了社會身份,確定了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起一個差異有別的社會秩序。“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周禮所確定的法統的根本宗旨,是在人間秩序...
大司樂》)的規定,即王列四面,諸侯三面,卿大夫兩面,士一面;舞隊的行列則有“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左傳?隱公五年》),即分別用八佾、 六佾、 四佾、二佾的規定,一佾即一個由 8人組成的行列;樂曲的套用也有明確的規定。如《雍》只能在天子祭祀時撤除祭品之時使用(《論語?八佾》...
隋、唐兩代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唐代宮廷設定了各種樂舞機構,如教坊、梨園、宜春院、太常寺等,其中的樂工、歌舞藝人多達數萬人。士大夫階層和豪富之家還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歌伎、舞伎。這些人中間集聚著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獻身於藝術創造,將樂舞藝術推向中國封建社會的高峰...
9.趙襄主:即趙襄子,名無恤,春秋末期晉國大夫,因其封邑之主,故稱趙襄主。10.晉陽:地名。周代諸侯國名。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居有今山西省大部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被其大夫韓、趙、魏所分而亡。《左傳·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晉於是始墨。”《呂氏...
襲封夏陽縣開國子,歷守廟上士、宣納上士,治小禮部大夫。出使陳國,又授少禮部、本州主簿,尋除禮部下大夫。吳人背誕,竊有江外,王師薄伐,徇地淮表。兵交使在,數易其人。君緩頰膏唇,銜命喻旨,品金還貢,苞茅無闕,授儀同三司。大隋啟運,景命惟新,除尚書禮部侍郎,封樂寧縣開國子。尋以經始社...
《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注云:“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引《郊特牲》“唯為社事單出里”。是鄭不用《周禮》說,與許異。“各樹其土所宜木”註:《大司徒》:“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
據《漢書·霍光傳》,票騎將軍上官桀等甚至依照國家以往“以列侯尚公主”的制度,“欲為外人求封”,遭到拒絕之後,“又為外人求光祿大夫。”絲毫不以為這是一種不光彩的關係。《漢書·胡建傳》則稱丁外人為“帝姊蓋主私夫”。當時上層社會對於這種關係,似乎也沒有形成沉重的輿論壓力。漢家公主不諱私夫,天子安之...
宗廟規格按照周代禮制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士與大夫的廟設定在其住宅東側,與住宅同為一大門之內。孔子在魯國從政時,最高任過“大司寇”,但在其周遊列國回國之後,一直未重新從政,所以論其身份,仍為“布衣”。後人為其立廟,實際上有所不同於常禮。因宅立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