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小南海古地震遺址)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小南海古地震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南海村,重慶與湖北交界處,距黔江城北部30餘千米。是一個融山、海、島、峽諸風光於一體的高山淡水湮(堰)塞湖泊,也是中國國內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地震遺址。

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面積為197平方公里,主要自然景觀有:大垮岩、小垮岩、轎頂山、崩滑體、堆石壩、堰塞湖、岩溶景觀、泥岩頁岩中的波痕、槽膜、冰川U型谷等,為地震災害遺蹟,兼有地質地貌景觀的地質公園。

2004年,黔江小南海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2月,小南海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黔江奇海自然景觀被列入“巴渝新十二景”名單。2018年,黔江小南海水庫成功入選“2018年度重慶十大最美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南海村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年全天開放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45元/人 
  • 占地面積:197 km
  • 著名景點:朝陽寺島、牛背島、大垮岩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朝陽寺島,牛背島,大垮岩,老鶴坪島,金沙灘,礁石區,鸞鳳橋,滾石觀景棧道,吊腳樓民居,羅家祠堂,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歷史事件,傳說掌故,文化活動,特產美食,旅遊信息,開放時間,門票價格,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小南海原名小瀛海,高山湖泊。系清鹹豐六年(1856年)6月10日,當地發生6.25級、烈度為8度的地震山崩堵塞溪流而形成的一個地震堰塞湖。
清《黔江縣誌》載:“清鹹豐六年五月壬子,地大震,後壩鄉山崩……溪口遂被堵塞。厥後,盛夏雨水,溪漲不通,瀦為大澤,延袤二十餘里。”地震時滾石形成一個南北長1170米、底部寬1040米、壩高67.5米、溢流堰寬70米的天然大壩,堵塞板夾溪集水而形成天然湖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南海村,地處重慶市與湖北省交界處,距黔江城北部30餘千米。
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氣候特徵

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4攝氏度,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均日照1240小時,無霜期260~290天,立體氣候明顯,災害性天氣多,有旱災、洪澇、冰雹、綿雨、低溫、大風等,其中伏旱較嚴重。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森林資源豐富,有薄皮馬尾松、黃杉、水杉、鐵尖山、香柏、紫柏、香樟、楠木、銀杏、黃檀、白花泡桐等140多種喬木。

動物資源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動物有虎、豹、黃猴、羚羊、麝、大鯢、巨蚌等,魚類有50多種,是四川的八大漁場之一和養麝基地。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小南海景區全景

主要景點

朝陽寺島

朝陽寺島位於小南海地質公園內。朝陽寺島,得名於島上的朝陽寺,因為形如蝴蝶,也稱“蝴蝶島”,面積為6.46公頃。朝陽寺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間的一位黔江知縣楊雲彩積善重建,原有寺宇四合大院,房屋60間,供奉南海觀音、二十四諸天神以及十八羅漢等。“小南海”這一名稱也因供奉南海觀音而得名。朝陽寺在20世紀60~70年代被焚毀。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朝陽寺島

牛背島

牛背島為小南海的第一大島,面積約8.33公頃。右邊是側臥的頭部,中間如同寬闊的牛背沐浴水中,牛回頭顧盼湖心小島月亮堡,形成“犀牛望月”的景觀。牛背島上松林茂密,曲徑通幽。島後的倒牽溪窄如彩帶,幽深飄逸。

大垮岩

大垮岩是當年地震形成的斷岩絕壁,位於海口北側。有大垮岩、小垮岩等遺蹟。在大小垮岩之下,滾石密布,巨石林立。巨石直徑一般為1~5米,大的10米以上。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小南海古地震遺址)
小南海景區

老鶴坪島

老鶴坪島是小南海最小的島嶼,面積為0.57公頃。因為常有一種長嘴、灰白羽毛的老鶴棲息其上而得名。卵石、沙灘、古松倒映水中,老鶴坪島宛如萬頃碧波中的一隻青螺。

金沙灘

金沙灘位於湖心島老鶴坪的東側,一攤卵石排列井然,蛤蟆狀與鄰為伍,與水相戲。

礁石區

礁石區為滾石密布區域,有因山頂形如轎子被稱為轎頂山的,有寸草不生的大跨岩,合稱為“轎頂赤壁”。轎頂山下,一片礁石圍成的湖水被人們稱為“綠蔭塘”,不論外面的湖水有多么渾濁,綠蔭塘里的水始終碧綠青翠,譽之為“蔭塘蓄翠”。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小南海古地震遺址)
小南海奇石

鸞鳳橋

鸞鳳橋作為連線鳳凰山和鳳嘴山的一座橋,是當地村民的重要交通通道。

滾石觀景棧道

滾石觀景棧道位於小南海地震滾石遺址區,沿途形態猙獰的滾石密布,可觀賞巨石林立的壯觀場景。

吊腳樓民居

土家人喜聚族而居,一姓為一寨,以姓氏為寨名或村名。土家吊腳樓為典型的欄桿式建築,分全吊型和半吊型兩種。全吊型即全部懸虛,比較少見;半吊型為部分懸虛,為主流形式。一般是幾間主屋落地,左右兩邊轉角吊樓懸空。主屋正中一間為堂屋,堂屋正對大門一面設有香龕,以敬神靈祖先。堂屋不做居室,有的設有火塘,以做迎親待客之用。房子主屋為父母及老人居室,兩側吊樓是子女的居室,左為長,右為幼。吊樓的四周設走廊,雕欄花窗,花紋圖案多為鳥獸花草,寓意福祿壽禧,安康吉祥。吊樓下多為豬圈、牛欄,或用來安置碓磨、堆放柴火雜物等。

羅家祠堂

羅家祠堂位於老鶴坪島一側不遠的湖灣水面下,為一座地震時被淹沒的羅家祠堂,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水下面。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2001年以來,按照小南海景區建設總體規劃要求,加大景區的投資開發建設力度,先後投入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遊覽遊樂設施建設、景區綠化和環境整治、資源保護資金7000萬元,社會投入資金1.38億元,基本完善了旅遊接待服務功能。

品牌建設

時間
榮譽
2000年
黔江小南海被命名為“黔江小南海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
黔江小南海被國家地震局批准為“黔江小南海國家地震遺址保護區”和“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2004年
黔江小南海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2005年12月
小南海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08年
黔江奇海自然景觀被列入“巴渝新十二景”名單。
2018年
小南海景區被列入重慶市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措施

在小南海景區開發建設中,遵循“先保護後開發,先規劃後建設;先基礎設施建設,後景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先提煉特色準確定位,後分步實施力塑精品”的開發理念,做到自然景觀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民族風情與參與項目有機結合,觀光遊覽與科普教育相得益彰,開發業主與景區居民諧處共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歷史文化

歷史事件

小南海是早期革命的搖籃,辛亥革命前夕,溫朝鐘、王克明等在小南海創建“鐵血聯英會”,組織發動黔江辛亥武裝起義。
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賀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為創建湘鄂川新蘇區,在小南海一帶打響了入川第一仗,其後紅軍游擊隊和鄂川邊獨立團在這一地區開展長期的革命活動。

傳說掌故

地震這年,在朝陽寺西側的埡口下面,羅氏家族請來一些石匠修建羅家祠堂。在打開基石時,從中游出一條小紅蛇。小紅蛇從石中出來後,並不急於逃生,反而搖頭擺尾地向著老石匠,若有所求。老石匠見事奇怪,就對它說:“小紅蛇,你如果是龍的話,等我把祠堂修好了,你就來歸位。”話剛說完,只見那小紅蛇點了點頭,就不見了。祠堂竣工這天早晨,天昏地暗,狂風暴雨,忽然一聲巨響,轎頂山垮岩了。岩石堵住了板夾溪,溪水上漲,淹沒了羅家祠堂。從此羅家祠堂變成了水下龍宮。
相傳,在大垮岩下的毀家灣,地震這天有一家財主辦喜事。相隔不遠的李紹白去吃喜酒,騎上馬正準備出發時,馬卻四腳亂踢,高聲長鳴,驚恐不安。李紹白的母親說:“坐騎不安,主有不測,你就不要去了吧!”李紹白聽從母親的勸告,拴好馬剛跨進房門,忽然地動山搖,祿井山垮岩了,毀家灣全被淹沒,李紹白幸免於難。無意中老母親的話與地震常識巧合,保住了自己的兒子。
小南海地震時,掌上蓋也垮了岩。據說岩下住著一黃姓家族,四世同堂,有幾十口人,人稱“黃十桌”。地震前,他家的女兒回來過端午,一家人正吃早飯,忽然一隻小狗跑來銜起飯瓢就往外跑。他家的小丫頭發現後,急忙去追趕,當小丫頭追出大朝門時,地震發生了,山岩垮下來壓住黃姓一家,唯獨小丫頭幸免於難。當地人稱此事為“方狗救人命”。

文化活動

2017年5月,黔江區科協聯合區科委、氣象局在小南海國家地震遺址保護區組織小南海鎮近百名學生開展小南海地震科普基地宣傳活動,普及防震減災、保護地震遺址知識。
2021年5月11日,在全國第13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黔江區應急管理局聯合小南海鎮政府、南海初級中學等單位,在“小南海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基地”開展地震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

特產美食

小南海景區有黔江雞雜、小南海野生豆腐魚、青椒小河魚、油炸小河蝦、尖椒小河蝦、油炸洋芋片、斑鳩豆腐、油炸茴香葉、米豆腐、油炸粑粑、油炸花椒葉等特色美食。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全年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成人票:45元/人;優待票(學生/老人):35元/人,詳情以景區公示為準。

交通信息

乘坐飛機、火車或長途汽車到黔江區後,乘車到黔江汽車東站換乘到小南海景區的大巴車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