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食物誘發過敏的途徑
誘發小兒過敏的途徑有胃腸道食入、呼吸道吸入、皮膚接觸或注射、通過人乳和胎盤進入。
2.食物變應原
食物變應原指的是能引起免疫反應的食物抗原分子。幾乎所有食物變應原都是蛋白質,大多數為水溶性糖蛋白,分子量10萬~60萬。每種食物蛋白質可能含幾種不同的變應原。兒童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是雞蛋、牛奶、小麥、大豆、花生、堅果、魚和海鮮。
3.嬰幼兒胃腸道發育不完善
胃腸道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黏膜屏障系統可限制完整的蛋白質抗原侵入,而進入腸道的食物抗原與分泌型IgA(SIgA)結合,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限制了腸道對食物抗原的吸收,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減輕對食物蛋白的免疫反應。小兒消化道黏膜柔嫩、血管通透性高,消化道屏障功能差,各種食物過敏原易通過腸黏膜入血,引起變態反應。3個月以下的嬰兒IgA水平較低,黏膜固有層產生SIgA的漿細胞數較少。當消化、吸收過程及黏膜免疫異常時,均造成各種食物的過敏原易通過腸黏膜入血而發生過敏性胃腸炎。消化道炎症是胃腸道過敏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這是由於消化道炎症致胃腸黏膜損傷,增加了胃腸黏膜的通透性,使過多的食物抗原被吸收,而發生變態反應。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與食物中變應原性的強弱和宿主的易感性有關。
1.IgE介導的食物變態反應
臨床症狀出現較快,可在進食後幾分鐘到1~2小時。有時極微量就可引起十分嚴重的過敏症狀。就症狀出現的次序而言,最早出現的常是皮膚、黏膜症狀。呼吸道症狀如哮喘出現較晚或不出現,但嚴重者常伴呼吸道症狀,食物誘發的哮喘在嬰兒比較多見,除吸入所致者外,一般均合併其他過敏症狀。年長兒和成人食物雖可誘發多種過敏症狀包括休克在內,但誘發哮喘的不多見。食物一般不引起變應性鼻炎,變應性鼻炎作為食物變態反應的唯一症狀更是十分罕見。
2.非IgE介導的食物變態反應
Ⅱ,Ⅲ,Ⅳ型免疫病理均可涉及,但直接的證據很少,人們相信有些食物不良反應涉及非IgE的免疫機制。涉及Ⅱ型者如牛奶誘發的血小板減少;涉及Ⅲ型和Ⅳ型者,如皰疹樣皮炎、特應性皮炎、麩質致敏腸病、牛奶誘發腸出血、食物誘發小腸結腸炎綜合徵、食物誘發吸收不良綜合徵等。還可引起過敏性肺炎、支氣管哮喘、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等。
檢查
1.非特異實驗室檢查
多數病例血生化及三大常規檢查無異常發現,少數外周血有嗜酸粒細胞輕度增多,低色素性貧血,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血清總IgE增高。累及消化道者其內鏡檢查可正常或非特異性胃腸黏膜出血、水腫。這些均不能作為食物過敏的確診依據。
2.特異性檢查
(1)食物皮膚點刺試驗 根據抗原與結合在肥大細胞表面上相應的IgE結合,刺激肥大細胞脫顆粒而引起相應的表現,是初步篩選過敏性食物的主要方法,可在15~20分鐘提供多種食物的試驗結果。
(2)食物特異性IgE檢測 利用已知的食物抗原檢測患者血清中有無相應的IgE抗體。該方法準確性高,常用的方法有CAP法、ELISA和免疫印跡法。不受患者用藥的影響。CAP法是目前體外過敏原診斷的金標準。
(3)食物排除法 是診斷和治療食物過敏的常用方法,也是食物激發試驗的前驅步驟。如果懷疑某一症狀是由一種或多種食物引起時,這些食物就應該從飲食中完全排除。在進行排除性飲食前,給患兒常規飲食1~2周,然後再進行排除性飲食1周。在此期間,家長應記錄患兒進食食物的種類、數量及有關的症狀。如果在排除性飲食過程中症狀改善或消失,應分別將可疑食物一一加回飲食中2周,以便確認引起症狀的食物。
(4)食物激發試驗 雙盲安慰劑對照食物激發試驗(DBPCFC)是診斷食物過敏的金指標。食物激發試驗存在誘發和加重症狀的可能,也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因此應在醫師的監測下在醫院內實施。
診斷
食物變態反應的診斷應結合病史、體查和特異性檢查結果綜合考慮,不能單憑實驗室檢查結果來下診斷。食物激發試驗是診斷的金標準,但因有一定的風險,臨床上很少開展。
治療
1.避免變應原
一旦確定了變應原應嚴格避免再進食,這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避”應有的放矢,如雞蛋最容易過敏的部分為蛋清,可食蛋黃部分。一般6~12個月後小兒對大部分食物抗原的敏感性消失。此外,烹調或加熱使大多數食物抗原失去變應原性。
2.藥物治療
輕度急性變態反應僅需抗組胺藥來減輕症狀,較嚴重的過敏症,伴有呼吸道和心血管症狀者需加用其他治療。腎上腺素是治療過敏症的首選藥物,緊急處理包括快速注射腎上腺素和抗組胺藥,根據情況給予皮質激素,吸O2,靜脈輸液,吸入支氣管擴張劑,維持BP穩定和及時轉運患者。對於有胃腸道症狀者給予對症治療。
預後
一般良好,多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緩解。但處理不當、病情遷徙發展,常致營養不良、生長障礙。
預防
有患特應性疾病高度危險的小兒(指父母一方或雙方患特應性疾病),特別是生後最初3~6個月,鼓勵人乳餵養。還應記住許多食物變態反應的嬰兒後來發生了其他特應性疾病。因此,遇有變態反應家族史的嬰兒,醫師要將這種可能性告訴父母,勸告他們不要吸菸,不要在室內養動物,保持室內環境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