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蟯蟲病

疾病簡介,蟯蟲簡介,主要症狀,臨床表現,中藥治療,

疾病簡介

蟯蟲病為小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可通過接觸傳染,易在家庭及集體兒童機構中引起流行。臨床以肛門會陰部瘙癢及睡眠不安為特徵。偶可引起異位性併發症。
感染蟯蟲的小兒可以見到肛門、會陰部瘙癢及睡眠不安。蟯蟲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成人與兒童均可感染,以兒童發病率為高,尤其以2~9歲為最高,常在兒童集體機構中造成流行,成人多因家庭中與感染兒童接觸而患病。本病分布於世界各地,無季節和性別的差異。中醫亦稱本病為蟯蟲

蟯蟲簡介

蟯蟲為乳白色小線蟲,長約1cm,雌雄異體。成蟲寄生在人體的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迴腸下段。交配後雄蟲很快死亡,雌蟲向腸腔下段移行,於夜間爬出肛門,在肛周、會陰部皮膚皺褶處排卵,然後死亡。蟲卵在肛周經過約6小時的發育即成為感染性卵,若患兒再經口吞入即形成自身感染,不需中間宿主。蟲卵抵抗力較強,室內環境一般可存活3周。蟲卵可經手、衣褲、被褥或玩具、食物吞食或隨空氣吸入等方式傳播。成蟲在體記憶體活1~2個月。
蟯蟲患者是惟一的傳染源。感染方式主要通過肛門-手-口直接感染和人群之間接觸,偶爾,在肛周孵育的幼蟲再返回肛門內而發生逆行感染。本病容易傳播,常在集體兒童機構或家庭中造成流行。
患兒常訴肛門和會陰部皮膚劇烈瘙癢,以夜間明顯,常影響睡眠;局部皮膚可因搔損而發生皮炎和繼發感染。蟲體附著的局部腸黏膜可發生輕微損傷,引致食慾減退、消化功能紊亂、或腸道慢性炎症等症狀。還可出現煩躁夜驚、遺尿、磨牙等。
治療應根據本蟲的特點,宜採取綜合措施,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反覆感染。內服藥可用驅蟲藥,甲苯咪唑和阿苯達唑。每晚睡前清洗會陰和肛周,局部塗擦蟯蟲膏可殺蟲止癢。
由於蟯蟲壽命短,如無重複感染,不治亦可自愈。應強調以預防為主,搞好環境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勤換內衣褲,嬰幼兒儘早穿滿襠褲,玩具、用具、被褥要經常清洗和消毒。

主要症狀

肛門周圍及會陰部瘙癢,尤以夜間為甚,夜臥不安,局部皮膚炎症。此外,尚有精神不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部不適,或遺尿,失眠等不適症狀。偶因蟯蟲爬入女孩外陰尿道陰道,可發生尿道炎、陰道炎。若鑽入闌尾,可致闌尾炎。

臨床表現

本病大部分患兒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是在夜間蟲爬出肛門外產卵時,引起肛門周圍瘙癢,會導致小兒煩躁不安或夜驚。極少數感染特別嚴重者,由於蟲體對腸道的刺激或毒素的作用,可出現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
小兒蟯蟲病的診斷方法簡單,根據患兒或其家長提供的肛門周圍瘙癢的病史,可考慮本病。然後在小兒入睡後2小時左右檢查肛門,如發現成蟲即可確診。患兒肛門周圍皮膚粘有大量蟯蟲卵,塗片檢查蟲卵也易幫助診斷。該病即使不予治療,亦可自愈,因為蟯蟲壽命不到30天,關鍵要避免重複感染。
臨床上驅蟲藥物“撲蟯靈”這蟯蟲病首選藥物,其次局部可用蟯蟲軟膏能止癢殺蟲。小兒蟯蟲病的預防最主要的措施是養成小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不潔的食物。在兒童集體機構,發現了蟯蟲病患兒,要普查普治,避免反覆交叉感染。

中藥治療

一般中藥治療蟯蟲病不外內治與外治兩種,這裡只介紹內治法,外治法詳見中醫外治方法。
蟯蟲病表現為肛門瘙癢,睡眠不安,重者還可以見到精神煩躁、睡眠不安、食欲不振、面黃瘦,甚則嘔吐、噁心、腹痛、肛門赤紅、女孩兒陰癢、遺尿、尿頻等症。平素可看見糞便中的線蟲,入夜熟睡後可在肛門周圍見到從肛門裡爬出的蟯蟲。
治法殺蟲止癢。方用蟯蟲散:使君子、大黃,二者8∶1劑量,研為細面,每次1~1.5g,每日3次,每次飯前服,5~6天一個療程,可連用1~2療程。若下焦濕熱,可用蒼朮、黃柏、苦參、百部、地膚子等藥內服。
方一
[來源]《中醫兒科臨床淺解》
[配方]鶴虱、苦參、百部各15克,花椒6克。
[用法]上藥水煎過濾取汁,臨睡前洗肛門、陰部。連洗3天。
[功效]燥濕殺蟲。適用於小兒蟯蟲病。
方二
[來源]《龔志賢臨床經驗集》
[配方]百部、苦參各15克。
[用法]每晚煎水熏洗肛門,再將六神丸1粒塞入肛門內。連續使用1周。
[功效]燥濕解毒殺蟲。適用於小兒蟯蟲病。
方三
[來源]《中國中醫特色療法大全》
[配方]百部、鶴虱各15克,明礬、胡連各6克,雄黃3克,樟腦2克(後下)。
[用法]先將上藥倒入砂鍋內水煎20分鐘,煎後放入樟腦,將藥液倒入乾淨的盂盆中,待水溫適當時,抱小孩坐盆上,蒸熏肛門,至藥液不燙時,洗浴患兒肛門。連續熏洗3天。
[功效]殺蟲止癢、清熱燥濕。適用於小兒蟯蟲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