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子,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的種子。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北方為種植,長江以南有野生。具有活血,通絡,解毒,驅蟲之功效。常用於筋骨疼痛,腹痛吐瀉,小兒蟯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藤子
- 別稱:紫藤豆、藤花子、紫金藤子、藤蘿子、土木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紫藤屬
- 種:紫藤
- 採收時間:冬季
- 用量:內服:煎湯(炒熟),15-30g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貯藏,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甘,性微溫,小毒。
歸經
歸脾、肝經。
功效
活血,通絡,解毒,驅蟲。
主治
筋骨疼痛,腹痛吐瀉,小兒蟯蟲病。
相關配伍
1、治食物中毒:藤蘿子15g,醉魚草根15g,魚腥草12g。水煎,分2次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小兒蟯蟲病:藤蘿子9g,醉魚草12g,魚腥草9g。水煎,早晚空腹各服2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炒熟),15-30g;或浸酒。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使用不當可致中毒,內服需炮製炒透,並注意控制用量,且不宜久服。
一、採集加工
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果殼,曬乾。
二、炮製方法
1、紫藤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殼,篩去灰屑。
2、炒紫藤子:《本草拾遺》:“其中仁熬令香。”現行,取淨藥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鼓起,取出,放涼。
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形態特徵
紫藤,又名藤蘿樹。落葉攀援灌木,高達10m。莖粗壯,分枝多,莖皮灰黃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2-40cm;有長柄,葉軸被疏毛;小葉7-13,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幼時兩面有白色疏柔毛;小葉柄被短柔毛。總狀花序側生,下垂,長15-30cm,花大,長2.5-4cm;花萼鐘狀,先端淺裂,萼齒5,上部萼齒不明顯,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個附屬體,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鈍,鐮狀,先端微彎;雄蕊10,二體;花柱內彎,柱頭頂生,半球狀。莢果長條形,扁平,長10-20cm,密生黃色絨毛。種子偏圓形,l-3顆。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疏林緣、溪谷兩旁,空曠草地,也栽培在庭園內。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北方為種植,長江以南有野生。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圓形或略呈腎圓形,一面平坦,另面稍隆起,直徑1.2-2.3cm,厚2-3mm;表面淡棕色至黑棕色,平滑,具光澤,散有黑色斑紋,種子一端有細小合點,自合點分出少數條略凹下的弧形脈紋,另端側邊凹陷處有黃白色橢圓形的種臍,並有種柄殘跡。質堅硬,種皮薄,剝去後可見黃白色堅硬的子葉2片。嚼之有豆腥氣,微有麻舌感。
以身乾、粒大、飽滿、無雜質者為佳。
飲片性狀:紫藤子參見藥材性狀。炒紫藤子形如紫藤子,色澤加深,質變鬆脆,易碎。
藥理作用
1、對呼吸系統有類似菸鹼樣作用。
2、對大腦循環可產生加壓作用。
相關論述
1、《江蘇藥材志》:“治筋骨疼痛,泡酒服。”
2、《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食物中毒,腹痛、吐瀉,驅除腸寄生蟲(蟯蟲)。”
附註
種子含有氰化合物,用量過大有中毒的可能,雖然能治蟯蟲病,但不宜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