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脹

小兒腹脹(infantile abdominal distention)即小兒腹部脹滿,可由於腸腔、腹腔內積氣、積液、腹內巨大腫物或肝脾腫大引起,小兒腹脹以氣脹最為多見。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小兒腹脹
  • 外文名:infantileabdominaldistention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兒童
  • 常見病因:胃腸道疾病,肝、膽與胰腺疾病,腹膜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
  • 常見症狀:腹部隆起高出於胸部,嚴重的腹脹可影響呼吸,不能平臥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一般腸道內氣體主要來源於咽下的氣體及消化道內產生的氣體(特別是細菌發酵產氣),腸道內液體的來源有唾液、胃液、膽汁、胰液、小腸液等。健康人這些液體和氣體經過正常消化過程均能重吸收或部分排出。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7種:
1.胃腸道疾病
(1)器質性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食物過敏、腸穿孔、腸狹窄、腸梗阻及先天性巨結腸等。
(2)消化道動力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幽門痙攣、吞氣症、便秘等。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腫大,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死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如中樞神經系統占位、出血、腦血管病變等疾病均可引起精神、食慾改變而缺乏其他神經系統症狀體徵。
7.其他
可見於慢性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及酸鹼代謝紊亂、吸收不良綜合徵、脊髓病變、藥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屬檔案炎、腹腔腫瘤、腸道腫瘤、腸結核、腹腔結核、結締組織疾病、甲狀腺功能減低、神經性厭食症及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等。

臨床表現

腹脹是一種臨床症狀,在正常情況下,2歲以上小兒與成人一樣,除胃與結腸外,小腸內均無氣體,新生兒小腸內正常均應充氣,無積氣則多為病理現象。特別是飽食後全腹膨脹,常高出劍突,飢餓時則腹部空癟,如果持續膨脹不癟,並有張力則可認為是腹脹。
患兒多有急或慢性病容,腹部隆起高出於胸部,嚴重的腹脹可影響呼吸,不能平臥。
腹部檢查:輕叩腹部,鼓音為氣,實音為實性腫物,實音同時有傳導性震顫為積液,腹部聽診機械性腸梗阻時腸鳴音亢進,麻痹性腸梗阻則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氣脹也有兩種情況,一般是胃腸脹氣,但也有少數是氣腹,這兩種情況,除通過腹部立位X線檢查膈下積氣外,臨床上腹部輕淺的拍診可感到氣腹較空軟,而腸內脹氣可摸到腸形。大孩子可依靠左側臥位,叩診肝濁音界來鑑別,氣腹時肝濁音界消失。

檢查

1.常規放射科檢查
(1)腹部平片由於正常新生兒及小嬰兒腹部存在著生理積氣,無論氣體增多或減少均提示可能存在病變,所以小兒腹部平片的診斷價值遠遠大於成人。並且年齡越小所能提供的信息越多。除提示不同部位的腸梗阻外,還可能提示腹部占位性病變的大小和位置。腹部平片還易於顯示胎糞性腹膜炎及神經母細胞瘤不同特點的鈣化及畸胎瘤的骨骼影而提示診斷。腹部平片應作為氣腹診斷的首選檢查項目。
(2)消化道造影①鋇餐對診斷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及十二指腸梗阻有很大幫助,但除慢性不全性腸梗阻有時可通過鋇餐確定梗阻位置外,一般低位腸梗阻不做鋇餐。有時通過鋇餐來確定腹腔內占位性病變的大小和位置。②鋇灌腸懷疑結腸病變時常需做鋇灌腸檢查,如根據患兒結腸的痙攣、移行和擴張段診斷先天性巨結腸,根據“胎兒型結腸”診斷腸閉鎖。
對腸梗阻患兒可通過鋇灌腸觀察結腸有無氣體而確定梗阻是否為完全性。盆腔腫物及直腸病變也可能通過鋇灌腸確診。
(3)泌尿系造影①靜脈腎盂造影(IVP)常用來診斷泌尿系統先天性畸形或腫瘤,如腎積水和腎母細胞瘤的診斷。IVP還可提示腎臟的分泌功能。當懷疑其他腹膜後腫物時也常通過IVP檢查發現腎臟或輸尿管受壓移位而提示診斷。②逆行膀胱造影對於診斷尿道瓣膜、輸尿管口囊腫和膀胱腫瘤意義最大。
2.CT檢查
隨著醫療儀器設備的更新,套用日益廣泛,它對因腹部腫物或腫瘤引起的腹脹有時具有診斷意義。通過本項檢查不僅可測量腫物的大小,還可確定腫物為實性、囊性,確定囊壁的厚度及囊內容物大概性狀。CT檢查還常可提示腫物來源於某臟器或顯示其與周圍臟器的關係。但CT檢查為靜態圖像,對於功能方面的顯示常不如B超。此項檢查價格也偏高,一些中、小醫療單位還難以裝備,套用受到一定限制。此外,CT檢查在兒科套用時間還短,診斷經驗與資料積累還不足,確定診斷時應密切結合臨床。
3.B超檢查
B超檢查易於顯示軟組織(如肝、脾),液體(包括腹水)及腎積水、膽總管囊腫等囊性病變。彩色都卜勒可顯示臟器血液供應和脈管系統形態,並可提示血流方向及速度,與CT相比有獨到之處。本項檢查為無創性,可以動態觀察或多次重複檢查,且相對價廉。B超檢查目前已經取代了部分常規的放射科檢查,如對於部分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的診斷、後尿道瓣膜的定位及腎積水的診斷等。B超檢查也逐漸在急腹症領域開展,如腸套疊與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當然,對於任何影像學檢查結果都應該密切結合臨床,並相互印證才能不斷提高診斷符合率及套用價值。

診斷

1.望診:為腹脹患兒臨床體格檢查首先和重要的步驟。
(1)腹脹範圍:需要確定是全腹脹、中腹脹、下腹脹,偏左或偏右側的腹脹,還是局限於某一區域的腹脹。
(2)腹脹程度:應根據各年齡組小兒的生理特點判斷其腹脹程度。此外,各年齡組小兒均可於飽餐後出現腹脹,為一時性,應注意鑑別。
(3)胃腸道蠕動:蠕動增強可表現為胃型、腸型及蠕動波,說明其遠端的消化道可能存在梗阻。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及嚴重的營養不良兒因腹壁薄弱,在無消化道梗阻時也可能隱約出現腸型。
2.觸診:通過中層觸診可能進一步確定腹脹的原因及性質,特別是對於腹部腫物的診斷有很大幫助,如了解囊性腫物的張力、實性腫物的質地及表面光滑程度等。還可了解腫物與某些臟器的關係,如能掌握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一般腹脹患兒很難做到深層觸診。
3.叩診:通過叩診檢查常可確定腹脹是由氣體、液體還是由實性物所引起。
4.聽診:對於確定消化道梗阻是機械性或麻痹性意義最大,還可結合其他體徵及輔助檢查估計機械性腸梗阻的程度。
5.肛門指診:當懷疑病變位於下腹部或盆腔時肛門指診不能捨棄。通過肛門指診還可得知直腸內是否存留大便或氣體,以確定腸梗阻是否完全。

治療

積極治療引起腹脹的原發病。預防餵養不當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提倡母乳餵養,積極防治胃腸道感染,防治便秘。

預防

1.少食易在腸胃部製造氣體的食物
如土豆、麵食、糖等,都易在腸胃部製造氣體,最後導致腹脹。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餅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腸里滯留的時間也較長,可能產生較多氣體引發腹脹。
3.養成良好進食習慣
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因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容易帶吞進不少空氣;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讓大量空氣潛入胃部,引起腹脹。
4.防止不良情緒
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製造過多胃酸。
5.增強體質
注意鍛鍊身體,每天堅持適量室外運動,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而且可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功能。
6.適度補充纖維食物
高纖維食物有時有減輕腹脹之效,特別是在攝入高脂食物後。這是因為,高脂食物難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腸胃裡逗留時間也往往較長,而一旦有纖維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統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預防胃腸道疾患
對某些疾患來說,腹脹或是先兆,或是症狀之一,如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