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瘤

概述,症狀,顱內高壓症狀,腫瘤引起的局灶症狀和體徵,病理,特點,診斷檢查,鑑別診斷,治療方案,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食療方案,注意事項,常用手機電腦易致兒童腦瘤,電磁輻射,病毒感染,濫用藥物,警惕,

概述

腦腫瘤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腫瘤,在惡性疾病中的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 各年齡均可患病,但5—8歲是本病的發病高峰。多種因素影響腦腫瘤的發生,某些腦瘤的發病可能與特定基因的缺失或突變有關,如所有膠質瘤都存在染色體17p特定基因缺失,高分化膠質瘤同時還有染色體9p上的基因丟失。又如腦膜瘤與第10號染色體,髓母細胞瘤與17p染色體部分缺失相關。

症狀

大多呈現一慢性或亞急性進行性加重臨床過程,可將其臨床表現歸類為顱類為顱內高壓和腫瘤局灶症狀兩類:

顱內高壓症狀

包括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嬰兒不會述頭痛,主要表現前囟飽滿、顱縫開裂、頭圍增大和頭顱破壺音。頭痛最初為間斷性、以後可轉為持續性伴陣發性加重,全腦或額、枕部分布。頭痛與嘔吐常於清晨更嚴重,嘔吐以後可有頭痛的短暫減輕。顱壓增高還可致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而出現視力減退。  
患兒常同時有血壓增高、緩脈、多動、易激惹和精神不振等表現若有瞳孔不等大或明顯意識障礙時,應考慮天幕裂孔疝。若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和頸項強直,要考慮並發枕骨大孔疝。

腫瘤引起的局灶症狀和體徵

頭部解剖(1)肢體癱瘓:大腦半球腫瘤可引起偏癱伴錐體束征陽性,腦幹腫瘤引起交叉癱,即病變同側顱神經核性或核下性癱瘓,以及對側肢體核上性麻痹。  
(2)癲癇發作:見於大腦半球腫瘤,呈局灶性或全部性發作。  
(3)共濟失調:步態蹣跚、常伴有眼球震顫,多見於小腦腫瘤。  
(4)視力減退和視野缺損:顱按管瘤等蝶鞍區腫瘤壓迫視交叉可惜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失。 (5)下丘腦和垂體功能障礙:蝶鞍區或第Ⅲ腦室前角處腫瘤可引起生長發育落後、性早熟、尿並症或肥胖等症狀。

病理

(1)膠質細胞瘤,最為常見,包括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和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等。  
(2)原始神經外胚層細胞瘤,屬於未分化的原胚細胞,包括髓母細胞瘤、成松果體細胞瘤等。  
(3)胚胎參與組織形成的顱內腫瘤,如顱咽管瘤、皮樣和上皮樣囊腫等。  
(4)其他 ,從好發部位來看,小兒腦瘤發生在天幕下(後顱窩)和腦中線結構者較成人多,據統計,2—12歲間小兒的顱內腫瘤,2/3發生在天幕下,但在2歲以下和12歲以上患兒中,幕上和幕下各占一半。同時,75%的小兒腦瘤好發於第3、4腦室,視交叉、小腦蚓部或腦幹等中線結構處。

特點

(1)惡性較成人多見:成人腦膜瘤多為良性,肉瘤樣變少見,而兒童顱內腦膜瘤惡性較成人多見。
頭顱解剖(2)位於側腦室三角區和後顱凹:成人腦膜瘤好發於大腦突面或矢狀竇旁,而在兒童期腫瘤多位於側腦室三角區和後顱凹。
(3)合併有神經纖維瘤:患兒多合併有神經纖維瘤病(約占20%)。
(4)內皮型和血管內皮細胞型多見:成人腦膜瘤以纖維型和沙礫型多見,而兒童則以內皮型和血管內皮細胞型多見。
(5)腫瘤常生長較快:成人腦膜瘤多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而兒童患者腫瘤常生長較快,就診時腫瘤可生長巨大。
(6)較多與硬腦膜無粘連者:成人腦膜瘤多與硬腦膜有粘連;在兒童則腫瘤與硬腦膜無粘連者不在少數,可能與腫瘤來自於蛛網膜或軟腦膜有關。
(7)囊變和出血多見:兒童腦膜瘤鈣化少見,囊變和出血多見。
(8)復發率較高:兒童腦膜瘤術後的復發率較成人高。

診斷檢查

影像學檢查小兒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顱內高壓,或相關的局灶性症狀體徵時,應注意顱內腫瘤的可能性。  
頭顱影像學檢查是進一步確診的關鍵,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能幫助大部分患兒明顯診斷,但對後顱窩區腫瘤因受顱底骨影重疊干擾,清晰度不如磁共振成像(MRI)後者較CT成像更清晰,有鮮明的腦內解剖顯示,因而對中線結構和後顱窩病變的診斷優點突出,但對鈣化和骨質的顯示不如CT。  
其他檢查:①頭顱X線平片:可了解有無顱縫分離、顱板支壓跡等顱壓增高征,還可見到腫瘤鈣化斑點或者蝶鞍區擴大等。②腰椎穿刺:主要用於和內感染性疾病的鑑別,但對顱壓顯著增高者有誘發腦疝危險,應先適當降低顱內壓後再考慮腰椎穿刺。

鑑別診斷

腦脊液循環某些腦腫瘤,如髓母細胞瘤或腦室周圍腫瘤患兒,腦脊液中可因腫瘤脫落細胞而被誤認為感染性“白細胞”增多,然而仔細的細胞形態學檢查可以作出區別。
有的腦腫瘤患兒童再生診斷明確以前使用激素、脫水劑或其他對症治療,可使顱內高壓或定位表現暫時好轉,切莫被誤診為顱內感染等其他疾病。後顱窩腫瘤或嚴重顱壓增高時可有頸部抵抗,不要誤認為腦膜刺激征。

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小兒顱內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

手術治療

治療原則包括:  
(1)儘可能全部切除腫瘤  
(2)對不能全切者,儘可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以解除對顱內重要結構的壓迫,包括恢復正常極夜循環、緩解露內高壓等,同時為後期放療、化療創造條件。
(3)對切除的腫瘤進行病理學診斷。

放射治療

手術以後的常規輔助治療。主要用於手術無法全切或術後復發者。

化學治療

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術後,與放療協同進行。也用於惡性腫瘤復發者的治療。

食療方案

①石菖蒲20克,豬蹄3—5個,香菇50克,小火燜40分鐘,吃肉喝湯。  
②淫羊藿山藥面:細麵條100克,山藥20克,龍眼肉15克,淫羊藿15克。製法:把淫羊藿加水煮汁去渣備用。把山藥去皮切段加水煮,至山藥熟爛湯乾,搗成泥狀。另用水把龍眼肉煮沸後倒入淫羊藿汁,加醬油、酒等調味,再把山藥泥倒入煮開,作為湯麵。最後把細麵條在湯中煮熟,即可與湯調和食用。

注意事項

常用手機電腦易致兒童腦瘤

我國每年至少有7000~8000名兒童被查出患腦腫瘤,其中70%~80%是惡性腫瘤。在兒童易患的惡性病變中,腦腫瘤僅次於白血病,排在第二位。有統計顯示,5~8歲是兒童腦腫瘤發病高峰。小兒發病年齡越小,腦腫瘤惡性程度越高,發病速度越快。在腦腫瘤兒童中,男孩比女孩更多一些。 兒童腦腫瘤發病呈現增多的趨勢。這主要原因有:
輻射源一是環境污染:獨生子女都是父母和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小孩只要想吃什麼,家長都會儘量滿足。殊不知,現在很多食品、快餐以及飲料中都有添加劑,如色素、香料、防腐劑、增稠劑等等,其中很多並不能確定是否會致病。成年人身體代謝能力強,可能吃了沒什麼問題,但是兒童肝腎能力本來就弱,毒素容易堆積在體內,引發惡性病變。

電磁輻射

現代家庭中的各種電器如電視機、冰櫃等等,本身都存在電磁輻射。很多母親懷孕時常用電腦,也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
此外,不少家長為了隨時了解子女的情況,小小年紀就給他們配備了手機。即使自己沒有手機,孩子也可能經常拿著父母的手機玩兒。劉承勇表示,電磁輻射對人的身體肯定是有影響的,這是已經經過研究證明了的。

病毒感染

母親懷孕期間乃至初出生的嬰兒,如果受到乳頭狀病毒、EB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導致體內病變。

濫用藥物

對新生兒用了不該用的藥物,或者過量使用抗生素等,以及孕期濫用藥物,都可能對嬰兒造成難以預估的傷害。

警惕

孩子出現下面八大症狀,家長應警惕是不是患了腦腫瘤。
1.莫名頭痛。腦腫瘤引起的頭痛很劇烈,要么持續存在,要么反覆發作。如果頭痛持續兩周以上,同時查不出其他原因,建議篩查一下腦腫瘤。
2.頭顱增大。兒童患上腦腫瘤,容易並發腦積水,從而出現頭顱增大,像媒體多次報導過的“大頭娃娃”,都是患了腦腫瘤引起的。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頭顱明顯比其他同齡兒童大,要引起警惕。
3.走路不穩。小兒早就過了學走路的年齡,可是走起來卻歪歪倒倒,有的家長以為是關節炎,還有的以為是大腦發育的問題,其實,這也是腦腫瘤的症狀之一。
4.發育異常。有的小兒小小年紀就開始長陰毛,出現性早熟症狀。事實上,腦腫瘤會引起大腦腦垂體的變化,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從而出現性早熟等。
5.近視不斷加深。孩子視力下降,父母常常帶著他們去看眼科醫生。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的視力在不長的時間裡莫名其妙地不斷加深,眼鏡上的圈兒越來越多,可能是腦腫瘤壓迫視神經引起的,必要時應排查腦腫瘤。
6.癲癇抽筋。小兒無緣無故高熱驚厥、癲癇發作,可能是腦腫瘤的信號。
7.莫名肥胖。現在的孩子吃得太好,小胖墩比較多。但是,孩子莫名其妙過分肥胖,家長還是要查原因。
8.噁心嘔吐。兒童腫瘤多數長在後顱窩部位,腫瘤易侵犯小腦,從而引起噁心嘔吐。有的孩子被誤診為胃病,甚至做了部分胃切除手術之後,才發現其實是腦腫瘤惹的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