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白細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是一種較少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臨床表現為臍帶脫落延遲、反覆軟組織感染、慢性牙周炎和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常於新生兒期死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整合素β2(CDL8)亞單位為三種整合素即吞噬細胞相關抗原-1(Mac-1,CDL16)、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FA-1,CDL1a)和p150,95分子(CDL1c)的共同組成部分。編碼CDL8的基因ITBG2定位於21q22.3。ITBG2基因突變類型包括點突變、缺失、插入和拼接突變,均導致CDL8功能喪失,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臨床表現
主要為皮膚黏膜反覆細菌性感染,特點為無痛性壞死,可形成潰瘍,範圍進行性擴大或導致全身性感染。新生兒因臍帶感染而致臍帶脫落延遲。最常見的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道革蘭陰性菌,其次為真菌感染;病毒感染並不常見。感染部位無膿形成為本病的特點。
重度缺陷病兒的CDL8分子表達不足正常人的1%,病情嚴重,常於嬰幼兒期死於反覆感染;中度缺陷者CDL8為正常人的2.5%~30%,病情較輕,表現為嚴重的牙齦炎和牙周炎,外傷或手術傷口經久不愈,可存活到成年期。
檢查
外周血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感染時尤為明顯,可高達正常人的5~20倍。T細胞和B細胞的增殖反應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正常範圍。T細胞依賴性抗原噬菌體Φx174的抗體反應降低,其原因尚不清楚。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減弱,ic3b-調理顆粒的結合和吞噬功能障礙,中性粒細胞介導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效應缺失。
採用流式細胞儀可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細胞CDL8陽性率。ITGB2基因分析可發現各種基因突變類型,從而明確診斷、進行產前診斷和發現疾病攜帶者。
常須做胸片和B超檢查,一般根據臨床需要選擇。
診斷
反覆軟組織感染、皮膚和黏膜慢性潰瘍,伴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嬰幼兒,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多數有臍炎和臍帶脫落延遲的病史。流式細胞儀測定中性粒細胞CDL8陽性率可確診本病。
治療
常規使用抗菌藥物可減少細菌性感染的發生,一旦發生急性細菌性感染,應積極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實驗室表明IFN-γ能促進整合素β2 mRNA表達,但臨床套用未能發現其明顯效果。輸注新鮮正常人中性粒細胞可有效的控制感染,但因作用時間短暫,不易找到供體和反覆輸注可能引起繼發性感染,此種治療受到限制。
骨髓移植為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基因治療仍處於動物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