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參

小人參

小人參,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心葉黨參Codonopsis cardiophylla Diels.的根。分布於陝西、山西、湖北、四川及貴州等省。具有補虛斂汗之功效。常用於氣短、盜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人參
  • 別稱:大頭黨參、心葉黨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植物綱
  • :桔梗目
  • :桔梗科
  • :黨參屬
  • :心葉黨參
  • 分布區域:陝西、山西、湖北、四川、貴州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克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心經。

功效

補虛斂汗。

主治

用於氣短、盜汗。

相關配伍

治氣虛盜汗:小人參三至五錢,倒提壺二錢。蒸雞吃。(《貴州民間藥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克。

採集加工

秋季採集,除去莖葉,洗淨,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莖基有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圓柱狀,長10-15厘米,直徑約1-1.5厘米,表面灰黃色,上部有少數環紋,下部則疏生橫長皮孔。主莖數條發自一條莖基,上升或近於直立,高20-60厘米,直徑1-4毫米,側枝在主莖近下部的細而不育,在上部的可育,長10-17厘米,被極疏的白色短硬毛,後漸變無毛。葉在莖下部及中部的對生,至上部則漸趨於互生;葉近於無柄或葉柄極短,長一般不及3毫米,無毛或被硬毛;葉片卵形或披針形,頂端鈍;基部淺心形或較圓鈍,全緣,邊緣反卷而形成一條窄的鑲邊,長1-3厘米,寬0.5-2.5厘米,上面綠色,近無毛,下面灰綠色,疏被短毛。花頂生於主莖及上部的側枝頂端;花梗長,疏生短毛,後漸變無毛;花萼貼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狀,具10條明顯輻射脈,光滑無毛,裂片間灣缺尖狹,裂片寬披針形或近三角形,長0.9-1.2厘米,寬4-5毫米,頂端鈍,全緣,綠色,脈紋明顯,無毛或被微柔毛;花冠闊鐘狀,長2-3.2厘米,直徑2.5-3厘米,淡藍白色,花冠筒內有紅紫色或褐紅色斑點,淺裂,裂片卵形,頂端急尖,長寬約1厘米,被柔毛;雄蕊無毛,花絲線形,基部微擴大,長6-7毫米,花絲長約5毫米。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圓錐狀,直徑8-10毫米,裂瓣長5-7毫米。種子橢圓狀,無翼,細小,長1-1.5毫米,直徑0.5毫米,棕黃色,光滑無毛。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中或石崖上。分布於陝西、山西、湖北、四川及貴州等省。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治氣虛盜汗,小人參三至五錢,倒提壺二錢。蒸雞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