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九華寺
- 地理位置: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采石磯風景區西北1公里望夫山
- 所處時代:唐朝
小九華寺,位於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小九華路1號,原名東嶽廟。1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鶯脰湖畔,四周環水,只有一座偉岸挺拔的安德橋相連。過去在小九華寺對面還有一座美麗的暮虹橋做伴。紅牆碧波、晨鼓暮鐘、櫓聲梵音不絕於耳,不失為一塊佛...
小九華寺,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采石磯風景區西北1公里的望夫山(俗名小九華山),始建於唐朝。歷史沿革 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古新羅過僧人金喬覺西渡來華至望夫山,弘佛法數載,存神奇眾多。後苦修青陽九華75載,奉為地藏菩薩應世,“金地藏”。小九華寺為地藏道場,歷唐、宋、明、清,僧侶眾多,香火...
平望小九華寺,位於九華路與鶯脰湖路交叉口北150米,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616年),占地百餘畝,開放時間是全年周一至周日08:00-16:30。平望小九華寺,殿堂樓閣300餘間,僧眾500餘人,碑刻經幢,佛遺物寶繁多,是蘇州地區的名寺之一。小九華寺 小九華寺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鶯脰湖畔,四周環水,...
宣城小九華,史稱興國寺,現名普渡禪寺,是皖南地區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剎,亦是宣城佛教的發源地之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北門鳳凰山麓。現任住持:輝振法師,求學於閩南佛學院六年。現任宣城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宣州區佛教協會副會長,兼任河北定州開元寺住持,保定佛光寺、觀音寺首座和江蘇徐州寶蓮寺首座。曾任遼寧...
小九華山寺,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的必經之地。山高百丈,周圍十五里。相傳,地藏王菩薩曾到這裡住過,留下許多神奇的傳說,早在唐代,這裡就建了地藏王殿,輝宏壯麗,遊人不絕。千百年來,每逢農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進香者絡繹不絕。由於山巒秀美,香火極盛,酷似百里外...
據《中國名勝詞典》記載:“九華山地藏王曾在此修行,故名”;“大九華許願,小九華還之,可也”。沿途風景如詩如畫,盡顯水墨績溪的精髓,引來歷代眾多名人墨客的吟唱與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銀屏寺住持張銀祥,抗戰期間參加新四軍游擊隊,後為地方黨總支書記,1947年被俘犧牲,現存其烈士墓。
九華山因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以寺名中“九華”二字得名;亦名覆舟山,因其形狀很像倒置的船而得名。春秋時期,名覆舟山;南朝劉宋時,更名玄武山。南朝陳時,又改為龍山,或龍舟山;隋唐至清,復稱覆舟山。民初,又稱盧公山。後改名九華山至今。1942年初冬,日本侵略者在雨花台大報恩寺三藏塔遺址挖到供奉有...
準提寺歷史 小九華準提寺 始建於唐代明清年間。明崇禎年間,建有準提庵,後改名準提寺,有園林雲勝的美稱。小九華寺屢經戰亂,香火一直延綿不斷,數次重修,民國23年採石富商增兄弟合資重修。直到建國初期仍保留地藏王藏、準提庵、大雄寶殿、古石階等設施,實為江南佛教名山。解放前開始衰敗,文革中被毀。1996-1998...
馬鞍山小九華風景區,位於馬鞍山採石鎮西北二里處,是從馬鞍山驅車至採石(古鎮)風景區的必經之地。山高百丈,周圍15里。馬鞍山小九華風景迷人,有太白樓,蝸牛尾等景觀,山上大樹鬱鬱蔥蔥,在太白樓上可看到波濤洶湧的長江。又因為樹木茂密,具有野生動物棲息及生活的良好條件:野兔、刺蝟、布穀鳥、啄木鳥,它們和人類...
淨觀禪院移建於原小九華寺舊址, 2001年11月舉行了九華禪寺奠基典禮,歷時一年多施工建設,新建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萬佛樓、觀音殿、地藏殿、客堂、齋堂、法雨講堂、甘露素齋館等,以佛殿為主體四合院的仿古建築風格,於2003年6月竣工,2003年5月更名為九華禪寺。規模 寺務由宏能法師主持,常住尼眾10人。
張銀祥(1901~1947),安徽荊州人。6歲喪父,入荊州小九華銀屏寺為僧,後為主持。1944年參加新四軍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小九華地方黨支部書記。以銀屏寺招待香客為掩護,為游擊隊採購糧油和軍需品。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63師進剿荊州時,銀祥任總支書記,與留守的游擊隊堅持反清剿,因病下山被俘,押解途中...
大慈岩景區位於建德市南面24公里處,是“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景點”之一。大慈岩景區是一個佛教文化和秀麗山水完美結合的旅遊勝地,素有“浙西小九華”之譽,以“江南懸空寺、長谷溪流、全國第一天然立佛”而名聞遐邇。主要景點 洞穴寺廟 大慈岩的一大特色是懸崖高位洞穴建築。主殿寺廟地藏王大殿依山建於高3米、長60...
藻青山(ZAO QING SHAN),素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是安徽省長江以北著名的佛教聖地。位於桐城市孔城鎮,距桐城市區18公里,占地面積是10平方千米,開放時間是早9:00到晚17:00。藻青山,四周桐梓山諸峰環抱,層巒疊嶂,其山孤峰突兀,挺拔峻峭,山色秀美,妙趣盎然。“桐城八景”中“桐梓晴嵐”一景便出於斯...
鎮內有保存完好的小九華寺、千年古樹、宋代古井、濟美牌坊等文物古蹟。被中國漁業協會命名為“中國貢蟹之鄉”,是全國農業結構調整示範三十強鄉鎮,是安徽省旅遊鄉鎮、安徽省生態鄉鎮。湖陽鎮以積極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為契機,努力打造濱湖生態旅遊度假區,力爭形成五大板塊:一是以12萬畝石臼湖為核心,建設水上...
源玉法師畢業於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曾任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講師,北京法源寺大知客,海城大悲寺當家,吳江小九華寺監寺、揚州文峰寺監寺。主導修復海城大悲寺、吳江小九華寺、揚州文峰寺、天津掛甲寺等多處佛寺。人物生平 1969年出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父親時任商業局局長,家中兄妹五人。87年夏天,寧夏最大...
因山上有小九華寺,故山亦名小九華山、少華山。這兩句縱覽金陵山水,對仗工整,境界闊大,勾繪出帝都金陵的壯麗景象。詩的三、四句“堂皇更隱映,松灌雜交加”,總寫遠望中金陵宮城景色。富麗堂皇的宮殿隱映於綠蔭之中,高大的蒼松翠柏和低矮的叢生灌木,相間而生,鬱鬱蔥蔥,簇擁著金碧輝煌的宮城。在金陵山水、...
明古城牆依山行,湖光山色雄,雄城塔影,山中有寺,山頂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身處鬧市卻恬幽靜。九華山公園位於城東。九華山是鐘山余脈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牆,毗鄰玄武湖,臨湖側陡峻如削,象一隻傾覆的行船,古稱覆舟山。因山上舊有小九華寺,故俗稱小九華山,簡稱九華山。南朝時期,此處...
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周王朱橚重建,始定名清涼寺,後毀於太平天國年間,雖經清末重修,今亦不存。明世宗嘉靖年間,督學御史耿定向在清涼山東峰建崇正書院,講學課徒,培養了不少人才。後毀於太平天國年間,同治四年改建為小九華寺,一度香火興旺,1966年又被毀。清朝康熙年間,被譽為金陵八大家之首的畫家...
安德橋的南側是小九華寺,該寺原名東嶽廟,祀東嶽泰山之神,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先後增建後殿、大士殿等建築。鹹豐十年(1860)毀於兵燹,光緒年間予以重建。東嶽廟香火頗甚,其勝狀足可與安徽青陽九華寺媲美,故被稱為“小九華”,為江、浙一帶重要的佛教道場。該寺更因近代佛教領袖...
太虛,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死於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近代著名高僧。人物生平 1904年,太虛大師十六歲去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為師,師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間,士達上人攜...
太虛(1890-1947),中國現代高僧。俗姓呂,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別號悲華。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光緒三十年(1904)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同年依寧波天童寺寄禪和尚受具足戒。抗戰勝利後,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任。1947年病逝於上海玉佛寺。生平事跡 俗姓呂,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別號悲華。浙江崇德(...
山上建有小九華寺、地藏王殿等景點。採石古鎮 採石古鎮位於長江江畔,占地面積6.9萬平米,右鄰唐賢街,左接濱江濕地公園,南與采石磯隔河相望,北通望夫山。依據地形和區位,布局各種功能和業態,分為酒店區、商業區、文化產業區、美食餐飲區、休閒體驗區。內有和合古戲台、夜泊廣場、兒童職業體驗館、太白研學基地...
《太虛集》是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太虛大師 。履歷 太虛大師 (1889~1947):近代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俗姓呂,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別號悲華、雪山老僧、縉雲老人。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自幼家貧多病,啟蒙識字後,才氣漸露。光緒三十年(1904)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
991年農曆九月初五日,蘇州寒山寺性空老和尚到居士林舉辦講經法會,法會結束為黃國華授五戒,同時選黃國華為林長,一直到2013年農曆十二月初七日往生。1996年,由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明學老和尚幫助主持居士林恢復十周年慶典法會。1996年後一方面著重自身建設,一方面到各寺院參加各種護法活動,幫助平望小九華寺建寺,出資...
寺廟建築與佛教改革蘇州留痕 程德全與報國寺 印光法師與靈岩山寺 太虛和尚與小九華寺 蘇州近現代的文學藝術場所 鴛鴦蝴蝶派小說 葉聖陶的小說與甪直的有關建築 崑劇傳習所與崑曲的傳承 光裕社與評彈的發展 幾個舉足輕重的蘇州要人遺痕 把自己當成蘇州人的李根源 從吳江走向東京審判的倪征噢 吳中耆宿張一□ 幾個特殊的...
平望中醫的傳統與當下 風 水之物語:運河裡蕩漾著的人生百味 小鎮漁民的祭與歌 “孵茶館”平望有燈謎,謎中有乾坤 小九華寺:得地之利,復饋於民 安德橋,一座橋和它的記憶 物 “紅雙喜”:一個水鄉工廠與一代人的桌球記憶 平望辣醬:老醬園裡的別樣江南味 “凌晨三點捕上來的白水魚,你要不要留一條”
太虛大師(1889—1947)浙江崇德(今桐鄉人),1904年於蘇州平望小九華寺出家。1912年赴廣州宣揚佛法,被推為白雲山雙溪寺住持。同年與仁山法師首倡組織佛教協進會,進京晉謁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提出改革佛教計畫。翌年,在南京創設中國佛教協進會。1924年,在廬山舉行世界佛教聯合會。1928年在南京創設中國佛學會,並...
生於1889年,16歲時入蘇州小九華寺剃度為僧。先後主編《佛學月刊》、《潮海音》等佛學刊物。1912年提出進行“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號,提倡“佛教復興運動”和改革舊的僧團制度。由於其主張受到守舊派的反對,遂歸隱潛心佛學研究。抗戰爆發後,太虛大師積極為抗戰奔走,呼籲全國佛教徒...
第二次於吳江小九華寺禮法因上人法子源玉法師正式剃度,同年以第四名成績考入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二零零六年秋與寶華山隆昌律寺受具,二零零七升入佛學院研究班的同時又考入南京大學哲學宗教系。授業恩師有道安老法師、梵果法師等,授業教授有樓宇烈、賴永海、楊曾文,米壽江、雷應行等,二零零九年畢業分配至太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