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小乘修行者能夠獲得的四種果位。分別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須陀洹建立苦空無常無我之正知見;斯托含依正見斷惡法修善法初得法益輕貪嗔痴三毒;阿那含繼續精進得貪嗔痴不復起;阿羅漢斷除欲本熄滅諸念斷盡一切結使,具四諦智。
小乘果位寬泛的說還包括緣覺和辟支佛。能於一切法得不增不減觀(又稱現見)稱緣覺,修集此觀者稱辟支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乘四果
- 相關典籍:阿含經、長阿含經、雜阿含經等
- 釋義:佛法小乘法修習者的四種果位
佛法中小乘修行者能夠獲得的四種果位。分別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須陀洹建立苦空無常無我之正知見;斯托含依正見斷惡法修善法初得法益輕貪嗔痴三毒;阿那含繼續精進得貪嗔痴不復起;阿羅漢斷除欲本熄滅諸念斷盡一切結使,具四諦智。
小乘果位寬泛的說還包括緣覺和辟支佛。能於一切法得不增不減觀(又稱現見)稱緣覺,修集此觀者稱辟支佛。
佛法中小乘修行者能夠獲得的四種果位。分別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須陀洹建立苦空無常無我之正知見;斯托含依正見斷惡法修善法初得法益...
【大乘四果】 [出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於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稱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聲聞所證果位。今菩薩歷於十地修行證果。亦...
佛學術語,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謂一來果也。1 ...... 佛學術語,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謂一來果也。[1] 參考資料1. 第二果 .佛學[引用日期2015-01-9] 詞...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即有所修學的意思,第四果為無學,即無可修學的意思。 佛學術語,小乘四果之聖者中,前三果謂之有學,第四果謂之無學。以前三...
入流梵文Srataapanna(須陀洹)的舊譯。小乘四果的第一果。謂初入聖人之流。《金剛經·一相無相分》:“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
”[1] 佛教語。小乘四果的最後一果,即阿羅漢果。謂學道圓滿,不需再行修學。 唐 窺基 《法華玄贊》卷一:“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小乘四果人所斷煩惱 出處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五下分結而立五上分結。於色界無色界起之,且為之不得離色界無色界,故謂之上分結。俱舍論謂之順上分。佛法之...
如來佛通過小乘四果設問,使座下眾弟子們明白了四果無實、心無得念、無證而證、假名四聖的般若無住道理。對於大乘菩薩道來講也應如此,得而無得心,作而無作想...
阿羅漢是小乘四果最後一個果位。 [3] )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
比如在佛教裡面,就如下所述:14:十四無畏、18:十八界、21:十地、十波羅密、佛果、27:小乘四果27 賢位、42:十住、行、回向、地、等覺、如覺、54: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