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尼采《悲劇的誕生》》一書由 (英) 道格拉斯·伯納姆/(英) 馬丁·傑辛豪森所著,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導讀尼采《悲劇的誕生》
-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伯納姆/(英) 馬丁·傑辛豪森
- 原版名稱:Nietzsche’s the Birth of Tragedy: A Reader’s Guide
- 譯者:丁岩
- ISBN:9787562498629
- 頁數:224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7-20
- 裝幀:平裝
- 叢書:思想家和思想導讀叢書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導言
1 背景
尼采對《悲劇的誕生》一書的看法
《悲劇的誕生》之起源與方向:幾個關係
2 主題概述
《悲劇的誕生》作為不合時宜的沉思:危險關係
《悲劇的誕生》的意圖、形式和結構
3 文本閱讀
《自我批評的嘗試》
前言:藝術、華格納和戰爭
第1節 日神和酒神:藝術動力及“生命觀”;正視新的美學科學。註:尼采與達爾文
第2節 前蘇格拉底時代活躍在希臘的藝術動力;三種象徵;亞洲和希臘文化中酒神的精神起源
第3節 “譜系學”之起源:希臘“特性”中日神的心理生成。註:尼采,德國的希臘主義與荷爾德林
第4節 動力之間關係的必要性:他們“互相強化”;動力的“倫理”;希臘文化的五個階段;“阿提卡悲劇”簡介
第5節 “第三類”象徵的歷史體現:阿爾齊洛科斯,“悲劇之父”;抒情詩中兩個動力的融合
第7節 合唱團是悲劇的歷史核心;尼采對黑格爾的批評
第8節 合唱團是悲劇最早的細胞;現代詩歌和語言理論。註:尼采的語言哲學
第9節 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庫羅斯悲劇的雙重意義
第10節 作為瀕死的陣痛,神話在悲劇中重生:神話時代的終結與邏輯時代的開始
第11節 歐里庇得斯作為評論家而不是詩人
第12節 對藝術動力的誤解和壓制
第13節 蘇格拉底——歷史文化的軸心
第14節 悲劇之死;現代藝術的誕生
第15節 科學是有缺陷的藝術形式;蘇格拉底在現代性門前
第16節 現代樂劇美學。註:尼采,音樂和風格
第17節 神話之死即悲劇之死
第18節 蘇格拉底的現代危機。註:論教化
第19節 天真和敏感;早期歌劇——不匹配的元素
第20節 德國教育;革命頓悟
第21節 現代歌劇——作為美學範式的華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第22節 審美聽眾
第23節 未被擾亂的德國精神之統一
第24節 對世界是激進的美學現象的驗證——不協和音理論
第25節 論不協和人
4 接受與影響
當代對《悲劇的誕生》的接受
《悲劇的誕生》的“來世”:幾個例子
進階閱讀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