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六歲到20歲左右的青少年中,有些人患了一種“怪病”。症狀是:怕遇人目光對視,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說話,總認為別人在盯著自己看,或在議論自己。這是一種神經症,可稱為“對視恐懼症”,或“社交恐懼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視恐懼症
- 別稱:社交恐懼症
- 患病年齡:十五六到二十歲
- 分類:病症
誘因,治療方法,案例分析,
誘因
神經症的實質是高級神經活動暫時失調。其中對視恐懼症是青春期的常見病、多發病。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於生理上發育很快,心理上一時難以適應,再加上學習緊張的壓力和其他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就容易產生神經系統的適應不良。尤其是神經類型屬於弱性的青少年,心理上耐受力差,如果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就可能患上各種神經症。
青春期開始後,有些青少年總覺得自己什麼地方“與別人不一樣”,但又說不清楚,而這種念頭又久久丟不開,這就是產生各種神經症或心理障礙的病根。世上每一個人在生理上和個性上都有自己獨有的特徵,但是人類又有著共同的心理與生理特徵,在這方面,大家都一樣。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別人,才會心理健康,疑神疑鬼最容易導致“心病”。
治療方法
1、用深呼吸克服心理上的緊張焦慮,藉以克服自己的胡思亂想。通過調節呼吸影響身體各個系統,包括神經系統的活動,使之變得有節律。勞逸結合,每天進行1-2個小時體育鍛鍊,也有利於解除精神的緊張。
2、向親屬及好友訴說自己的“病症”,並讓他們幫助自己克服對視恐懼,敢於向別人說,就是治療的開始。在與親友講話時與他們對視,不怕別人笑話,逐步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案例分析
她是一位美麗的姑娘,本應有著幸福的生活。但讓人始料未及的是自從12歲起,她得了一種怪病,讓她17年不敢見人。為此,她曾不止一次想過死,或者刺瞎自己的雙眼……
■現狀:17年不敢見人終於突破自己走上講台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里,童年的生活也和別人一樣,無憂無慮。那些歡樂的時光到了12歲就結束了。那一年,爸爸去世了,不久媽媽也離開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痛苦不堪。從那以後,我總覺得周圍人看我的眼神怪怪的,像看一個怪物一樣,那種眼神像刺一樣扎得我心痛……”
這是幾日前,29歲的王敏 (化名)第一次面對百餘人演講時的一個場景。在很多人看來,當眾演講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如果你知道眼前這位美麗的姑娘,是位在過去的17年間都不敢與別人對視的患者時,也許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王敏的這次演講,也正是第四軍醫大學心理學教研室施旺紅教授在為其實施治療中的環節之一。講台上,王敏面對眾人大膽地說出了自己這17年來痛苦的心路歷程。
■回憶:絕望充斥內心甚至想刺瞎雙眼
因家庭的原因,16歲時,她就不得不走向社會。但是,她內心卻充滿恐懼和排斥,“總感覺自己是異類,每當與人視線接觸,就覺得別人好像會厭惡我。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每天都是折磨,甚至想自己要是沒有眼睛該多好。”有時候這種想法強烈到想刺瞎自己雙眼。
類似這樣的可怕想法伴隨她掙扎在痛苦邊緣,她曾多次嘗試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每次卻都活了過來。
從此,她只好過起了四處漂泊的日子,因為到任何一個地方她都會覺得周圍人用異樣的眼神看她,於是,每個地方她都呆不到三個月。日復一日,絕望的感覺已經深入她的內心。
為了避免和人相處,她常常把自己沉浸到武俠小說裡面,小說伴隨她步入花季年齡。
21歲時她有了男友,在男友的包容和遷就下,他們戀愛了。但他們的愛情天平總是傾斜的:男友不斷付出愛,而她卻總是無力給予任何回應。“戀愛的時光是我最快樂的日子,但又要面臨現實,我想到徹底結束,那一次我服下了100片安眠藥。但男友救了我。”
漂泊了幾年後,他們結婚了,隨著小孩的降臨,王敏也曾告訴自己,要盡母親的責任。但是,一直以來怎么也抹不掉的心理陰影讓她不知道怎么教導小孩,還經常和家人發生矛盾。
■願望:講出自己的故事希望能鼓勵心理患者
幾個月前,王敏看到本報“疑難雜症”報導了一位跟自己相似的患者,她抱著一線希望拿起電話,也正是這個電話,讓她找到了施旺紅教授。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有了她今天在講台上面對百餘人演講的一幕。
演講結束,王敏熱淚盈眶激動地告訴記者:“也許在別人眼中,我長得美麗,老公也很好,生活一定很幸福。實際上,在此之前我每天都過得很痛苦……直到今天,我才又一次看到了生活的光明。因此,我要將我的故事講出來,希望更多跟我一樣心理有障礙的人,能勇敢地走出陰影,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專家解析
視線恐怖症是心理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