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律

對比律

對於有節奏的材料要比無節奏的材料記憶效果好;對於有規律的材料,可系統化的材料要比雜亂無章的材料記憶效果好等等。這些現象都表明,通過利用這一對比關係,可以有效找出更合理,更有效的記憶方法。另外,也可以根據記憶材料內容的差異程度,進行更快速的記憶。

該對比律也可用於其他方面,例如:廣告製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比律
  • 外文名:law of contrast
  • 性質:心理學中記憶規律之一
  • 用途:提高記憶效率、商業廣告等
記憶規律,對比律的相關研究,其他套用,

記憶規律

記憶也是有一定客觀規律可循的,找到合適的方法去記憶,可以得到更好更快的結果。
(1)時間律:隨著時間的增長,我們的記憶會出現遺忘或混淆。對於曾經識記過的事物,不能再認和回憶或再認和回憶時發生錯誤,這種現象就是遺忘。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2)數量律:記憶效果如何,和識記材料的數量有關。大量心理實驗證明:隨著識記材料數量的增加,識記需要的時間也不斷延長,數量增加越多,時間延長越多,遺忘率也隨之大大增加。因此,一定時間內識記的數量不能太多。
(3)遷移律:正遷移負遷移兩種。凡是先後兩種記憶活動相互促進,發生積極作用的稱為正遷移。如,先學習加減再學習乘除。凡是先後兩種記憶活動互相妨礙,發生消極作用的稱為負遷移。如,所記材料首尾部分較清晰,中間內容較模糊。因此,應該對記憶內容合理安排,以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
(4)強化律:在記憶活動中,如果可以經常強化或重複,那么記憶則得到鞏固;反之,則易造成遺忘。
(5)對比律:通過對記憶材料的對比,找出兩者的差異或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加強的記憶。
(6)意向律:遺忘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識記者的主觀努力、興趣、需要等主觀因素。主體是否有明確的識記目的和任務,是否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純正動機,是影響記憶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對比律的相關研究

研究記憶的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以自己作實驗對象,發現讀18個有意義的音節,需9遍就可以記住。而讀18個無意義音節,則要80遍才能記住,幾乎是前者的10倍。他的實驗證明無意義音節彼此孤立,不能形成完整的意思,不易記住。而有意義的音節,彼此之間容易形成聯繫,便於理解,易於記憶。
另有研究者也發現,被試熟記15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重複20.41次,熟記有意義彼此不聯繫的15個詞,平均需重複8.1次,而對既有意義又彼此聯繫的15個詞,平均只需重複3.5次。
通過對比律可清楚的得知哪種類型的材料更好記憶,從而加強對記憶材料的製作與選取。

其他套用

在性質或特點上相反的事物容易發生聯想。白天與黑夜。 如:黑與白,冰與火等。有些事物在某一種同特性中具有較大的差異。由此差異容易引起聯想。這種鮮明的對比是引人注目,因而在廣告中套用較多。例如:人在沙漠中的乾渴狀態與喝了消暑飲料的狀態對比,使人倍感飲料的誘惑。某些藥品和牙膏、化妝品等商品廣告為了強調本商品的作用功能,常以用了此商品的前後狀態作對比。為了突出特點和引人注目,廣告中套用最多的是顏色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