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北齊遣使者聘周,這首詩是庾信在接待齊使時寫下的。南北朝時,各國出使應對多由才高博學的官員擔任。庾信早年曾為梁使者聘於東魏(北齊的前身),文章辭令,甚為鄴下所稱。如今庾信再度見到來自鄴下的使者,自己卻已成為北周官員,內心的尷尬和羞愧的可以想見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宴齊使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庾信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歸軒下賓館,送蓋出河堤。
酒正離杯促,歌工別曲淒。
林寒木皮厚,沙逈鴈飛低。
故人儻相訪,知余已執珪。
酒正離杯促,歌工別曲淒。
林寒木皮厚,沙逈鴈飛低。
故人儻相訪,知余已執珪。
作品賞析
開頭四句,寫的是宴別齊使的場面。“歸軒”與“送蓋”相對,指使者歸去的車子已經離開了賓館,主人乘車一直將客人送出河堤,並就地設帳擺筵。筵席上勸酒人頻頻地傳杯遞盞;歌工唱著別離之曲,聽來甚覺悲涼,酒正,古官名,這裡指勸酒的人。這四句寫來堂堂正正,然而下面二句,筆勢驀然盪開,詩人的眼光落到野外的樹林在風沙上去了;再下二句,又說到鄴下的故友身上去了。如此的意義不相連屬,自然不是詩人筆法粗疏,而是他此刻內心矛盾的體現。齊使一到,就要回鄴下了。想當年,詩人聘使東魏,曾經使多少鄴下文人相形見絀。因此,安知詩人在那些北方文人的交往中,不會流露出為這些文人不投奔文物鼎盛的梁,卻以其才學為“夷狄”之國東魏服務而深深惋惜的口吻呢?當時,代表華夏正統、禮儀之邦的詩人,是何等的自豪自得啊!不料,曾幾何時,鄴下的故友倒尚未凋零,詩人自己卻成了“夷狄”之國的臣下。這對照如此的富有諷刺意味,不能不使他汗顏,以至於覺得周遭的景物亦成了自己的寫照。北方天寒,那林中的樹木為耐寒而長成了厚皮,不正如自己的厚顏偷生嗎?在迴旋的風沙之上,大雁飛得那么低,不也如自己在北朝有志不獲伸的處境嗎?“林寒”二句本是實景描寫,但又別有含意。《漢書》:“晁錯曰:‘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其性耐寒。’”崔豹《古今注》說:“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飛,不畏繒繳。江南沃饒,每至還河北,體肥不能高飛。”既然胡地的樹皮都那么厚、北方的雁都不能高飛,那么在“胡虜”所建的北朝,做人也只能如此。因此這兩句也有自我開脫之意。當然,這種開脫連詩人自己也是不能相信的,只不過是羞慚之餘的無話找話而已。因此,結尾直道詩人目前已在敵朝執珪做官的情境,便包含了無限羞愧與無奈。齊使歸去,齊地倘有故知問起自己,他們都會知道自己在北周做官了。這話與其說是托齊使向故人報告自己的近況,還不如說是在戰慄地揣測故人對自己的譏諷與評價。
庾信自慚終食周粟,不能守採薇之操,實有難堪,情多哀思。隨處觸發,即成佳作。因此,本詩本該是一首應酬性的公宴詩作,經詩人略加數語,竟也成了一首情思真摯的述懷之作。由此既見得詩人痛悔自責之意無時無之,又可使讀者領略其點石成金的大手筆風範,尤其是此詩將感情都強壓在宴別相送的禮儀之中。一種含蓄深厚而又節制的表達方式,真可使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