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原意指由國家指定的對外通商的沿海港口。現在口岸已不僅是經濟貿易往來(即通商)的商埠,還是包括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遊和移民等方面的往來港口。隨著陸、...
口岸是國家的門戶,進出口貿易都必須通過口岸進行。因此,加強口岸建設,對於發展對外經濟貿易有著重要作用。 [1] 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省、自治區,通常包括一個或...
對外貿易,亦稱“外國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
口岸管理工作刊物。為我國口岸建設和口岸管理工作服務,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國際友好往來。宣傳黨和國家對口岸開放工作的方針、政策,指導全國口岸工作。
新中國建立後,尼堪卡正式改稱霍爾果斯口岸,雙方的對外貿易已完全國有化,霍爾果斯口岸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蘇貿易的西部最大口岸。
系指沿陸地邊境線經國家批准對外開放的邊境縣(旗)、邊境城市轄區內(以下簡稱邊境地區)經批准有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的企業,通過國家指定的陸地邊境口岸,與毗鄰國家邊境...
1960年該口岸邊貿額100萬元,1962年口岸關閉,1992年恢復開放,成為西藏西南部對外貿易往來的主要口岸,年交易額約4 000多萬人民幣。邊境口岸吉隆口岸 編輯 中尼邊境...
2008年1月,省政府批覆同意八所港口岸新建化工危險品碼頭正式對外啟用。開展對越邊貿條件十分優越。中文名 八所口岸 地區 中國海南省東方市 對象 越南邊界貿易 ...
普蘭口岸於1992年恢復開放,是中國西藏自治區西部對外貿易往來的一個主要口岸。 普蘭縣北部有神山岡仁波齊峰和聖湖瑪旁雍錯,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區,歷史上是印度教徒...
《中國鐵路重點口岸與對外貿易》是 2007-06-01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的書籍。... 《中國鐵路重點口岸與對外貿易》是 2007-06-01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的...
我國口岸分類由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海關總署共同確定,由國務院公布。 1,隨著對外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構建了以港口、航空口岸為中心,以公路、水路、鐵路為...
《中國海關與對外貿易》是2004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連心豪。... 《中國海關與對外貿易》是2004年嶽麓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連心豪。 [1] ...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國際交往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將進一步開放新的口岸。為加強口岸開放的審批工作,特制定本規定。一、本規定所指口岸是供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國境...
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成為“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主要...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活動的準則。它集中體現為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法律...
2001年鐵路口岸入出境旅客37091人次,進出口貨物500.7084萬噸,其中進口437.8768萬噸,一般貿易出口62.8316萬噸,;公路口岸入出境旅客2143人次,進出口貨物7.8272萬噸,...
加強口岸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聯動發展,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向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集中。支持地方依託口岸優勢,打造集綜合加工、商貿流通、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等於一體的口岸經濟...
登州口岸,位於渤海的登州(今蓬萊),是唐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當時新羅(今朝鮮)、日本等國的商人,從這裡登岸,然後再轉赴內地。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曾曉喻地方...
中國近代對外貿易指的是中國從清代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型的對外貿易。主要表現在協定關稅、洋行壟斷、長期入超以及進出口商品結構和不等價...
對外貿易統計是指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蒐集、整理、分析一個國家商品輸出和輸入情況的工作。我國對外貿易統計包括對外業務統計和海關統計。前者主要是外貿業務部門對其...
口岸 編輯 口岸原來的意思是指由國家指定的對外通商的沿海港口。但當今社會口岸已不僅僅是經濟貿易往來(即通商)的商埠,還包括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遊和移民...
自理報關單位持“報關單錄入”權操作員卡的操作員進入中國電子口岸“報關單錄入”界面,可先下載該企業征免稅證明、加工貿易手冊或加工區備案清單後,脫機錄入報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