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偶式
- 外文名:Duality
- 簡介:所得到的新的邏輯表達式
- 特例:函式F為自對偶函式
- 注意:等式兩端表達式的對偶式也相等
對偶式簡介,對偶式定理,
對偶式簡介
在邏輯代數中的對偶式:如果將邏輯函式表達式F中所有的“·”變成“+”,“+”變成“·”,“0”變成“1”,“1”變成“0”,並保持原函式中的運算順序不變,則所得到的新的邏輯表達式稱為函式F的對偶式,並記作F'。 例如,F=AB+B(C+0) F'=(A+B)(B+C·1) ,從例子可以看出,如果F的對偶式是F',則F'的對偶式就是F。即,F和 F'互為對偶式。
若邏輯函式表達式的對偶式就是原函式表達式本身,即F'=F。則稱函式F為自對偶函式。 例如,函式 是一自對偶函式。因為:F'=(A·C+B)·(A+B·C) =(A+B)(C+B)(A+B)(A+C) =A(B+C)(A+C)+B(B+C)(A+C) =(B+C)(A+AC)+(B+B·C)(A+C) =A(B+C)+B(A+C) =F 求某一邏輯表達式的對偶式時,同樣要注意保持原函式的運算順序不變。
若兩個邏輯函式表達式F和G相等,則其對偶式F'和G'也相等。這一規則稱為對偶規則。根據對偶規則,當已證明某兩個邏輯表達式相等時,便可知道它們的對偶式也相等。例如,已知AB+AC+BC=AB+AC。
根據對偶規則可知等式兩端表達式的對偶式也相等,即有:(A+B)·(A+C)·(B+C)=(A+B)(A+C)
根據對偶規則可知等式兩端表達式的對偶式也相等,即有:(A+B)·(A+C)·(B+C)=(A+B)(A+C)
對偶式定理
在命題邏輯中的對偶式:在僅含有聯結詞與(∧)、或(∨)、非(┐)的命題公式A中,將∨換成∧,∧換成∨,若A中還含有0或1,則還需將其中的0換成1,1換成0,,所得到的新命題公式A*就是A的對偶式。例如,命題公式A=┐(P∧0)的對偶式A*=┐(P∨1)。
定理1:A和A*是互為對偶式,P,P2,...,Pn是出現在A和A*的原子變元,則 ┐A(P,...,Pn) <=> A*┐P,...┐Pn); A(┐P,...Pn) <=> ┐A*(P,...,Pn);即公式的否定等值於其變元否定的對偶式。例子:De Morgan定律 ┐(P∧Q)=┐P∨┐Q。
定理2:設A*,B*分別是A和B的對偶式,如果A<=>B,則A*<=>B*。這就是對偶原理。如果證明了一個等值公式,其對偶式的等值同時也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