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縣(尉犁)

尉犁縣

尉犁一般指本詞條

尉犁又名“羅布淖爾”,源於“羅布泊”而得名,意為“水草豐腴的湖泊”,位於新疆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距烏魯木齊市520公里,地處庫爾勒市南50公里處,總面積5.97萬平方公里,轄7鄉1鎮9個社區、50個行政村,有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駐縣團場及州直駐縣單位5個(第二師31團、33團、34團、恰拉水管處,塔河巴音郭楞管理局孔雀河下游管理站),國道218線橫貫全縣,是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特別豐富,有庫爾勒的“後花園”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尉犁縣
  • 外文名稱:Yuli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下轄地區尉犁鎮西尼爾鎮、塔里木鄉
  • 政府駐地尉犁鎮
  • 電話區號:0996
  • 郵政區碼:841500
  • 地理位置:新疆中部
  • 面積:5.97萬平方公里
  • 人口:11.72萬人(2013年)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 著名景點:羅布人村寨、原始胡楊生態園、營盤遺址
  • 火車站尉犁站
  • 車牌代碼:新M
  • 行政代碼:6528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教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地方特產,

歷史沿革

渠犁為漢初西域綠洲“城國”之一。
西漢太初四年(前101年),將軍李廣利二次伐大宛滅渠犁國,不再置王,只設成都尉受理國事,故《漢書》稱“渠犁城”。
東漢建武年間(25~55年),莎車五賢稱霸南疆,分置烏壘國,烏壘。
至東漢永平三年,匈奴勢力侵入南疆,渠犁地屬匈奴。
東漢永元六年,班超率龜茲鄯善國兵攻入焉耆尉犁,至此渠犁一地又統一於漢朝。
唐觀貞二十二年,唐置焉耆都督府,渠犁地屬唐,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在漢代渠犁、山國舊地及卡克里克置新平縣。
民國三年(1914年)因“新平”與雲南一縣同名,改稱尉犁縣。先後屬焉耆道,焉耆行政區行政公屬。
建國後,1950年4月屬焉耆專員公屬。
1954年屬庫爾勒專員公屬。
1960年起尉犁縣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行政區劃

2013年,尉犁縣轄7鄉1鎮,為尉犁鎮塔里木鄉興平鄉團結鄉墩闊坦鄉喀爾曲尕鄉阿克蘇甫鄉古勒巴格鄉,另有肖唐管委會。
2016年1月9日,撤銷尉犁縣團結鄉建制,設立團結鎮。轄6鄉2鎮,為尉犁鎮、團結鎮、塔里木鄉興平鄉墩闊坦鄉喀爾曲尕鄉阿克蘇甫鄉古勒巴格鄉,另有肖唐管委會。
境內有:三十一團場、三十二團場、三十三團場、三十四團場、三十五團場。縣人民政府駐尉犁鎮解放路
鄉鎮面積直轄
尉犁鎮
10.9平方公里
解放路社區、團結路社區、孔雀路社區、和平路社區、努爾巴克買里村、阿牙克買里村、墩買里村
塔里木村、園藝村、博斯坦村、群庫勒村、英努爾村、拜海提村、庫木庫勒村、庫萬庫勒村、東海子村南海子村、英庫勒村
4849平方公里
達西村、昆其村、通其克村、喀拉洪村、園藝村、巴西阿瓦提村、向陽村、孔雀村
西海子村、東海子村、孔畔村、孔灣村
10142.6平方公里
阿吉托格拉克村、米爾沙里村、塔提里克村
喀爾曲尕鄉
1.5萬平方公里
喀爾曲尕村、阿瓦提村、瓊買里村、阿克牙斯克村
397.5平方公里
阿克蘇甫村、英阿瓦提村、吉格得巴格村、喀爾尕提村
古勒巴格鄉
5100平方公里
古勒巴格村、阿克其開村、紅光村、澱粉村、庫克喀依那木村、巴西買里村、哈達墩村、奧衣曼庫勒村、興地村

人口民族

2013年,尉犁縣總人口11.72萬人(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駐縣團場),其中地方人口6.9萬人,維吾爾族占47.6%,漢族占51.7%。

地理環境

地貌

尉犁縣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域分北部庫魯塔格山前沖積戈壁平原,中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沖積平原,南部為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三部分。
位置位置

水文

水資源有孔雀河塔里木河兩大水系。

氣候

尉犁縣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冷熱差異懸殊,溫度的年月變化大,最熱月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差多達36C左右,冬季乾冷,夏季炎熱,春季升溫迅速而不穩定,秋季降溫劇烈。全年熱量豐富但不穩定,空氣乾燥,蒸發強勁,降水稀少,且年際變化大,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2975小時。全年平均氣溫10.1℃,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1.2℃,極端最低氣溫-22.6℃;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5.6℃,極端最高氣溫為38.3℃;氣溫的年較差為36.8℃。年無霜期為144~212天。年降水量30~150mm,年平均降水量為43mm,年平均蒸發量為2700mm。
尉犁縣(尉犁)
尉犁縣的主風向是北偏東,風力和頻率均以東北風為主,其次是南偏西,8級以上大風年平均為15天,風沙日數23.1天,浮塵天數24.2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尉犁縣境內有宜農可墾地352萬畝,林地255萬畝,草原1556萬畝。
尉犁縣(尉犁)

水資源

尉犁縣縣域內有全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境內流域254公里)。

生物資源

尉犁縣縣域內有全國最大的胡楊林保護區100萬畝。
尉犁縣盛產棉花、香梨、甘草、羅布麻、牛羊肉、羊絨、鹿茸等。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尉犁縣已發現石油、蛭石鉭鈮、磷、鎳、鉛鋅、石墨、金、銅、煤、鐵、鉀鹽等礦種十餘種。

政治體制

袁新洋:縣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艾爾肯·莫合木:縣委副書記、縣長
黃冠毓:縣委副書記(援疆)
龔軍生: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王松: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王波: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吐尼沙·巴海:縣委常委
張赤峰:縣委常委、副縣長
帕爾哈提·吾買爾:縣委常委、統戰部長
靳廷昆: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經濟發展

2013年,尉犁縣實現生產總值40.5億元(不含開發區),同比增長1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8億元,同比增長66.6%;地方財政收入3.57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11.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197元,較上年增加1415元,同比增長12%。
2016年,尉犁縣實現生產總值58.51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6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1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億元,同比增長1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6516元,較上年增加1018元。
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59.39億元,同比增長8.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4億元,同比增長30%;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9.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億元,同比增長9.97%;農民人均純收入17534元,較上年增加1018元,各項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州前列。

第一產業

2013年,尉犁縣新增高效節水面積5萬畝,推廣套用綜合集成技術,棉花單產、總產分別達到155.2公斤、195.76萬擔。種植特色作物6441畝,新建設施大棚256座、1015畝。成立全疆首個“家庭農場”,在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林果、畜牧做優做強,林果面積達10.2萬畝,果品總產1.86萬噸,同比增加1.7萬畝3000噸;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協調落實貼息貸款3270萬元,兌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2240萬元,標準圈舍、良種牲畜補貼813萬元,預計年末牲畜存欄40.81萬頭(只),出欄27.78萬頭(只),同比增長16.4%、21.1%,增長幅度創歷史新高。實現增收30%以上目標。一產增加值預計完成25.2億元,同比增長11.7%。

第二產業

尉犁工業園區按照“一區兩園”規劃布局分為兩個工業園:尉東礦產品加工園和尉北棉紡織及農副產品加工園。尉東加工園以礦產品加工業為主導產業,尉北加工園則以棉紡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
截止2013年7月,尉犁縣工業園區已經入駐企業41家,主要涉及礦產加工、紡紗織布、塑膠製造、肥料生產、建築材料生產及熱力供應等行業。2013年上半年,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7276萬元;新投資的24個項目中,計畫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14個,完成投資26370萬元,占全縣完成投資額的45.4%。
2016年,尉犁縣主動攻堅園區調區擴規,積極與庫爾勒經濟開發區在園區規劃、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深入對接,互惠雙贏、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建成紡織服裝標準廠房6棟,建立達西針織家紡園孵化基地,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紡織服裝、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快速發展,新入駐開工項目37個,產業集聚水平進一步提升,榮獲“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公共治理2016示範獎”。中小企業逐年發展壯大,14家企業完成升規入統。預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74億元,同比增長34.9%。

第三產業

2013年,尉犁縣接待遊客6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460萬元,同比增長30.7%、63.6%。實現三產增加值10.79億元,增長14.5%。

社會事業

科教事業

2013年,尉犁縣落實各項激勵獎補資金450餘萬元、校園文化建設資金100萬元,投資7827萬元新建、續建校舍、功能用房及附屬工程3.9萬平方米,建成第八國小並順利招生開課。擁有各類專利49項。與巴音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培養技術型緊缺人才。

衛生事業

2013年,尉犁縣在全疆率先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縣,尉犁縣醫院通過“二甲”複審,人民民眾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社會保障

2013年,尉犁縣落實各類就業補貼資金4600餘萬元,新增就業人員2691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4%。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投資1790萬元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和社會福利中心等工程相繼完工。

風景名勝

胡楊人家
位於尉犁縣城東北一羅布人宅院中,院中有一棵千年古胡楊,樹圍6米,樹高30米,以其為背景的接待室和連成一片的葡萄長廊,構成獨特的觀光、餐飲景點。這裡的少數民族風味餐十分誘人,即可品嘗到薄皮包子、抓飯、戈壁灘烤肉、戈壁灘烤魚等豐盛的羅布淖爾特色飯菜。
胡楊生態園胡楊生態園
胡楊生態園
又名錦繡尉犁園,距離縣城7公里,靠孔雀河,以次生胡楊林和高大沙丘組成。沙丘前和沙丘頂部分別建有樓蘭古城的發現者奧爾迪克紀念碑和紀念墓,並建有一觀光鐵塔及旅遊餐廳、木長廊。
尉犁羅布人村寨
位於尉犁縣西南的瓊庫勒牧場,距縣城36公里,距庫爾勒市80公里。此處有千姿百態的原始胡楊林,塔里木河與渭乾河在這裡交相輝映,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一望無際。劃獨木舟、食烤魚、講羅布泊方言的羅布民族就生長在這裡。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旅遊者在此可涉河水,穿森林,騎駱駝,觀沙海;可狩獵、滑沙,乘舟捕魚,聽羅布人演唱民歌,圍著篝火觀看羅布舞蹈,睡茅屋,領略古老的羅布民族風情,享受回歸大自然的樂趣。2005年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羅布人村寨羅布人村寨
位於沙漠公路向南過塔里木河大橋行至90公里處,這是一片占地2.5平方公里保存最完好的枯死胡楊林。這裡不僅僅是一個旅遊觀光點,更是一個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基地,以此警示後人。
白爾地湖與喀爾曲尕民俗文化村
兩地均屬胡楊林深處羅布人居住的海子(小湖泊)。紅柳屋、木輪牛車、卡盆(獨木舟)、紅柳條烤魚、碳灰烤饢、羅布人歌舞等展示出大漠一偶古老樸實、遠離塵世喧囂的自然生活畫卷。
是清代蒲昌古城,位於農二師34團,距離尉犁縣城173公里,在218國道附近。現存有城牆、炮樓、馬面,城內已無建築。
孫基烽燧
處在庫爾勒至營盤道路的50公里處,是漢代的軍事設施,由於長年風化殘高僅剩10米。北山便道一帶,曾是漢代古絲路北道,公元前101年以後,西漢從敦煌經羅布泊到龜茲(庫車),共修築烽燧300座,其作用是保障古絲綢之路的安全,為行人提供方便、傳遞信息。
位於尉犁縣城東南150公里,農二師35團以北的甘草連。由一座圓形古城和上百座古墓組成,是漢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地岩畫
興地岩畫興地岩畫
位於庫魯克塔格山興地峽谷中。從興地開闊地進溝,沿一條小溪東進約10公里,就來到了位於溪流邊岩石上的岩畫前,興地岩畫是新疆發現較早的大型岩畫,有3000多年的歷史,估計是古代北方塞種人進入塔里木盆地時留下的。有狩獵、建築、婚嫁、舞蹈等圖像300餘個,是當地遊牧民原始文化的開端。
興地烽燧
位於興地的庫魯克山南側,孔雀河故道北岸,距離庫爾勒約170公里。這座烽火台高10米左右,外觀呈立體梯形,土坯結構,一層土坯一層泥,泥中摻雜著蘆葦,每隔30到40厘米加有胡楊木。烽火台四周有圍牆,西側設有梯口,並有台階通往烽火台頂部。由於年代較長,台階已變成了土坡。興地烽火台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漢代古絲綢之路幹道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烽火台。
興地烽燧興地烽燧

地方特產

羅布人烤魚
羅布人與荒原為伴,生活習俗也充滿了荒原的特徵,粗獷、原始、具有非凡的忍耐力和適應性。羅布人的古法烤魚是新疆著名土特產美食,也是羅布人世代相傳的美食,沿魚腹剖開但魚脊相連,用細的紅柳枝將魚展平,像插上新的肋條,粗紅柳枝一端沿魚脊肉穿過,另一端就插在沙土裡。像是張開了翅膀的魚壓彎了紅柳,用一小堆燃燒的枯胡楊烘烤。“除了鹽,要是撒了其他調料,就不是羅布人的烤魚”。
羅布人烤魚羅布人烤魚
羅布麻
羅布麻是塔里木盆地特有植物,是優質的編織原料,樓蘭出土的3800年前的女性乾屍就穿著用羅布麻織的衣物。經現代工藝生產的羅布麻布,透氣、牢固、手感好。羅布麻花和葉入藥具有降壓、止咳、平喘的療效,用其製成的茶和花蜜深受遊客歡迎。
羅布淖爾羊
“穿的是羊絨衫,走的是黃金路,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中草藥,拉的是六味地黃丸”說的就是新疆羊。尉犁縣羅布淖爾羊肉又是新疆羊肉中的上品。尉犁縣境內生長著大片甘草、羅布麻和麻黃草,成為羅布淖爾羊的主要飼草,所以羅布淖爾羊肉鮮嫩味美,無膻氣,營養價值可與塔里木鹿肉相媲美。用紅柳枝穿羊肉串,只撒鹽烤出的羅布淖爾戈壁灘烤羊肉,是巴州的名小吃。
烤全羊
尉犁縣烤全羊尉犁縣烤全羊
尉犁烤全羊精選尉犁上品羅布羊羔,採用特殊配方,在鹼土饢坑中烤制。烤制的炭火採用千年的胡楊朽木,其古色古香深入羊肉機理。該烤全羊色澤金黃,香而不膩、嫩而不羶,並能強筋健體,壯健體魄,真正的純綠色食品。
紅柳烤肉
傳說古代的羅布人是把石板燒熱後,將肉放在石頭上烤熟,後來羅布人遷徙到塔河邊,塔河生長著一種常見植物紅柳。它非常耐貧瘠,也耐鹽鹼。它的枝條韌性很足,所以當地人就用它來當作烤肉的插棒。在烤的過程中紅柳中的油脂會分泌出一種特有的香味,使得肉質鮮嫩,加上外表的酥脆,外面看起來乾乾的,咬下去都是肉汁……味道好極了。後來,這種烤制方法就一直流傳保留了下來。
紅柳烤肉紅柳烤肉
羅布淖爾小油饢
饢,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用饢坑(吐努爾)烤制,饢坑呈圓形,以土燒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麵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饢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羅布淖爾小油饢羅布淖爾小油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