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學會(專家庫)

中國海洋學會

專家庫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海洋學會成立於1979年,掛靠單位是國家海洋局,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登記管理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國海洋學會業務範圍是開展海洋科技學術交流;組織參加海洋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和考察活動;開展民間與國際以及港、澳、台地區的海洋科技學術交流活動;普及海洋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主辦海洋學術期刊和海洋科普期刊等工作。

據2018年5月中國海洋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海洋學會有會員6700人,團體會員252個;下屬24個分支機構、9個工作委員會和32個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洋學會
  • 外文名: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graphy
  • 簡稱:CSO
  • 創辦時間:1979年
  • 類型:法人社會團體
  • 屬性:學術性、公益性
    全國4A級學會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現任領導:理事長:陳連增
  •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六里橋北里馬官營家園3號樓
  • 主要獎項: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1999)
    科學技術普及先進獎(2005)
  • 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 社會信用代碼:51100000500001413F
發展歷史,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會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學術年會,學術期刊,榮譽表彰,人才培養,文化傳統,形象標識,學會宗旨,學會領導,

發展歷史

1972年3月,以中國海洋學會名義派出由汪德昭為團長,國家海洋局情報所副所長孫學勤為副團長的中國海洋代表團,赴英國布萊頓參加國際海洋博覽會,英國柴契爾夫人會見了中國代表團成員。
1976至1978年,中國海洋學會籌備組織活動,成立籌備會議在北京召開。
1979年7月,中國海洋學會正式成立,對外稱呼Chinese Society for Oceanography(CSO),理事長羅鈺如。掛靠在國家海洋局,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07年8月12日,中國海洋學會六屆二次理事會暨學術報告會在內蒙呼和浩特市召開。
2009年3月28日—29日,中國海洋學會六屆五次常務理事會於在西安召開。
2012年3月25日,中國海洋學會七屆三次常務理事會議在福建省寧德市召開。
2016年1月29日,中國海洋學會第八屆一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召開。
2018年5月22日,中國海洋學會第八屆三次理事會議暨2018年度工作會議(全國海洋科普工作會)在北京召開。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 一、最高權力機構
中國海洋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該學會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二)、制定和修改章程;
(三)、選舉(或以通訊方式進行)和罷免理事;
(四)、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 二、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該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工作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該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審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籌措該學會活動經費,監督經費管理使用情況;
(十一)、決定該學會其他重大事項。
  • 三、下屬分會、委員會
據2018年5月中國海洋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海洋學會下屬24個分支機構、9個工作委員會。
分支機構
海洋環境科學分會
海底科學分會
海洋工程分會
海域和海島分會
海洋物理分會
熱帶海洋分會
海洋地質分會
潮汐與海平面專業委員會
海岸河口分會
海洋遙感專業委員會
海洋化學分會
海氣相互作用專業委員會
海洋水文氣象儀器分會
海冰專業委員會
風暴潮及海嘯分會
海洋調查專業委員會
海洋經濟分會
海洋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
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分會
軍事海洋學專業委員會
海岸帶開發與管理分會
海洋信息專業委員會
海洋觀測技術分會
赤潮研究與防治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
組織工作委員會
期刊工作委員會
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
科技開發與產業化工作委員會
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
女科學家工作委員會
科普工作委員會
老科學家工作委員會
青年工作委員會
參考資料來源

組織會員

據2018年5月中國海洋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海洋學會有會員6700人,團體會員252個。
  • 一、會員分類
中國海洋學會的會員組成有:個人會員(包括普通會員、資深會員、名譽會員、學生會員、港澳台地區會員)和團體會員。
1、個人會員
(一)普通會員
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海洋工作者或與該學會業務有關的科研、教育、管理、軍事和企業人員及海洋科技愛好者。
(二)資深會員
年齡在65歲以上,熱心學會工作,並具有10年以上會齡,並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研究員、教授、正研級高工和管理幹部。
(三)名譽會員
年齡在70歲以上(含70歲),擔任過該會常務理事以上,或年齡在65歲以上(含65歲)擔任過或現任學會分支機構的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以上的會員。
(四)學生會員
高等院校海洋專業及海洋相關專業的在校生,以及有關科研院所的在讀碩士生和博士生。
(五)港澳台地區會員
長期居住在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從事海洋研究、教學和開發活動,具有相當於中級技術職稱資格以上或與海洋專業有關的人員。
2、團體會員
凡與該學會業務有關,具有一定數量涉海方面的科技人員,願意參加該學會有關的活動,支持該學會工作的科研、教學、公益服務、經營開發等企事業單位,軍事和行政管理部門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學術性社會團體。
  • 二、會員加入與退出
1、入會程式
1.1、個人會員
(一)普通會員
本人提交入會申請表,由學會秘書處或分支機構按規定的會員條件審批並登記。
(二)資深會員
本人提出申請,由學會秘書處初審,報常務理事會審批。
(三)名譽會員
由該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根據提名授予。
(四)學生會員
本人提出申請,由該學會秘書處或分支機構審批。
(五)港澳台地區會員
本人提出申請,由常務理事會審查,按規定報批備案。
1.2、團體會員
申請單位向該學會秘書處或分支機構提出申請,由學會秘書處審批。
以上會員證及相關證書由該學會統一制發。
2、退會程式
該學會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該學會秘書處或分支機構,並交回會員證。
該學會會員如有觸犯刑律或嚴重違反學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 三、會員權利和義務
1、權利:
1.1、個人會員
(一)普通會員
(1).享有該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優先參加該學會組織的學術、科普和其他活動;
(3).享有對該學會工作的批評權和監督權;
(4).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二)資深會員
(1).享有普通會員的各項權利;
(2).優惠訂閱該學會的出版物。
(三)名譽會員
(1).享有普通會員的各項權利;
(2).優惠訂閱該學會的出版物。
(四)學生會員
(1).優先參加該學會組織的學術、科普和其他活動;
(2).享有對該學會工作有建議權、批評權和監督權;
(3).減、免參加該會舉辦的學術交流會會議費;
(4).減、免在該學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合著為第一作者,且作者均為學生)的版面費;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6).無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五)港澳台地區會員
(1).優惠得到該學會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可應邀參加該學會舉辦的學術會議及科普活動;
(3).可應邀參加該學會組織的科學考察和展覽等活動。
1.2、團體會員
(一).優先參加該學會組織的活動;
(二).優惠獲得該學會的信息資料;
(三).優先享受該學會提供的科技諮詢服務;
(四)可要求該學會協助舉辦培訓班。
2、義務:
(一).執行該學會的決議;
(二).維護該學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該學會交辦的工作;
(四).積極參加該學會的有關活動;
(五).按規定繳納會費。

業務資產

  • 一、業務範圍
(一)、開展海洋科技學術交流;組織和參加重大及重點海洋科學技術問題的研究和考察活動,促進學科發展;
(二)、開展民間與國際以及港、澳、台地區的海洋科技學術交流活動,促進中國國內外海洋科技團體、科技工作者的交往與合作;
(三)、普及海洋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宣傳海洋強國戰略,增強民眾的海洋意識;
(四)、組織海洋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海洋政策、海洋發展戰略、海洋法規的制定和國家海洋事務的決策諮詢工作,為國家海洋行政管理提供科技支撐;
(五)、主辦海洋學術期刊和海洋科普期刊,編印製作該領域各學科出版物(含音像製品);
(六)、對海洋科技與經濟的重大項目進行科學論證,提出對策建議;接受委託承擔海洋項目評估、科技成果鑑定和評審、技術職務資格評審、科學基金申請書的評審以及海洋標準的編審等有關任務;
(七)、堅持海洋科技創新,發展海洋高新技術,推進產業化;開展海洋科技服務活動,提供技術諮詢和服務,舉辦中國國內國際海洋展覽會,推廣海洋科學技術成果;
(八)、組織評選優秀海洋論著,表彰、獎勵在海洋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和科技工作者,推薦海洋優秀人才;
(九)、開展海洋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舉辦為會員服務的各類活動;
(十)、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
(十一)、興辦與學會宗旨相符的民辦非企業實體。
  • 二、經費來源
中國海洋學會經費來源:
(一)、會員會費;
(二)、社會各界捐贈;
(三)、政府、單位、團體、個人資助;
(四)、在該學會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學會基金;
(七)、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學術年會

截至2017年10月,中國海洋學會學術年會始終以國家發展戰略為主題並開展學術交流,自1979年學會成立以來學術年會已舉辦了30次。
2017年10月31日,中國海洋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暨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在青島市黃島新區舉行。該屆年會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的中國海洋科技”為主題展開大會報告,與會專家圍繞“海洋科技創新”理念,共同探討了新形勢下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策略、理論與實踐,並結合海洋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對有關議題展開了交流。

學術期刊

據2018年5月中國海洋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海洋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有《海洋學報》、《海洋工程》、《海洋科學進展》、《海洋學研究》、《套用海洋學學報》、《海洋環境科學》、《海洋世界》、《海洋通報》、《海洋技術學報》。
《海洋學報》是中科雙百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海洋工程》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海洋科學進展》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海洋學研究》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套用海洋學學報》是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海洋環境科學》是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海洋世界》主要欄目包括:藍鏡頭、提問蔚藍、重點推介、拜訪遠古、未來傳說、海派公民、X檔案、海洋遺產、迷戀島嶼、深藍文學、光影海洋、我是海洋人、少年海洋派、海洋社團、海洋人文、海洋旅遊、海洋美食、海洋運動、對話歷史等。
《海洋通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海洋技術學報》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0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收錄。

榮譽表彰

1999年12月,中國海洋學會被評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01年,中國海洋學會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先進學會。
2002年1月,中國海洋學會獲減輕自然災害學術活動優秀組織獎;3月,中國海洋學會被評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05年,中國海洋學會獲科學技術普及先進獎。
2010年10月,中國海洋學會在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考核中獲優秀。
2012年3月,中國海洋學會獲2011年度科普工作優秀學會。

人才培養

  • 科普教育
據2018年5月中國海洋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海洋學會有32個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國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監測中心
太平洋海底世界(北京)
北京向東國小
雷州珍惜海洋生物國家級保護區
廣東海洋館
青島市同安路國小
中科院南海所海南熱帶海洋生物
試驗站
蓬菜海洋基地世界
上海市長江河口科技館
濟南泉城海洋極地世界
青島嶗山區鳳凰台國小
海爾濱聖亞極地館
大連沙河口區小學生科技中心
中國海監第八支隊83船
-------------------
參考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海洋學會(專家庫)
中國海洋學會會徽為圓形,中間是中國海洋學會英文名稱的縮寫CSO,下面4條波紋;圓形象徵中國海洋學界的團結合作,波紋寓意海洋。

學會宗旨

團結和組織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及涉海單位,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為中心,努力促進海洋科學技術的普及、繁榮與發展;促進海洋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促進海洋管理和全民海洋意識的強化;促進海洋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成長,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實現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做貢獻。

學會領導

中國海洋學會領導
理事長
陳連增
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雷波
副理事長
於志剛
孫松
周守為
蔣興偉
竇希萍
潘德爐
戴民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