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將赴朔方軍應制⑴
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⑵。
恭憑神武策,遠御鬼方人⑶。
供帳榮恩餞,山川喜詔巡。
天文日月麗,朝賦管弦新。
幼志傳三略⑷,衰材謝六鈞⑸。
膽由忠作伴,心固道為鄰。
漢保河南地⑹,胡清塞北塵。
連年大軍後,不日小康辰。
劍舞輕離別,歌酣忘苦辛。
從來思博望⑺,許國不謀身。
作品注釋
⑴這首詩載於《乾隆寧夏府志》,《朔方道志》亦收錄此詩。
⑵韜鈐:兵法之書《六韜》和《玉鈐篇》的合稱,此指用兵謀略。
⑶御:《乾隆寧夏府志》作“靖”,此據其他版本改。鬼方:商周時居於中國西北方的少數民族。鬼方常常騷擾商周地區,成為商周的勁敵。為此,在商武丁時,商朝曾和鬼方發生了3年的戰爭,在周人的幫助下才阻止了鬼方的侵擾。此詩用鬼方人借指西北地區的突厥等少數民族。
⑸六鈞: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左傳·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顏高之弓六鈞。’皆取而傳觀之。”杜預註:“顏高,魯人。三十斤為鈞,六鈞百八十斤。古稱重,故以為異強。”謂張滿弓用力六鈞,後因以指強弓。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之一:“賈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
⑺博望:即漢博望侯張騫。張騫,漢中成固人。前139年(漢武帝建元二年)出使月支,經匈奴,被拘留十多年,後逃回;又以校尉從大將軍衛青擊匈奴,因騫知沙漠中水草所在,使軍隊不致睏乏,有功封博望侯。前115年(元鼎二年)又以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支等國,烏孫報謝,西北諸國始通於漢,使中原鐵器、絲織品等傳入西域,西域的音樂、葡萄等傳入中原。
創作背景
唐朝為加強對周邊地區的控制,鎮壓少數民族的反抗,從710年(唐睿宗景雲元年)至742年(唐玄宗天寶元年),在北方設定10個節度使,其中9個在西北地區。721年(唐玄宗開元九年)十二月,朔方行軍大總管改為朔方節度使,駐節靈州。朔方節度使始設時,轄當今寧夏中北部、陝西北部及內蒙古河套地區。722年(開元十年)四月,以大臣張說為首任朔方節度使巡邊。據說,張說這次出任朔方節度使是另有原因的。705年(神龍元年),武則天病死,唐中宗李顯復辟,恢復唐國號,立韋氏為皇后。不料韋後也學起武則天來了,唐朝政局又開始動盪不安了。710年(景龍四年)六月,韋後和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召集韋氏子弟及其親信,擁兵5萬守護京城,準備登基稱帝。但她沒有想到被她陷害的李隆基早就料到她的陰謀。為了保住李唐江山,李隆基在長安的羽林軍中結交了一批猛將勇士,等待時機。唐中宗被害後,李隆基立即發動羽林軍攻入宮中,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清洗了韋氏黨羽,由其父李旦繼承了帝位,是為唐睿宗。712年(延和元年),睿宗將皇位讓給了李隆基,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玄宗。玄宗為了防止後院起火,他裝得很友愛自己的諸王兄弟,但嚴禁諸王與群臣交結。群臣中有與諸王交往的,有的被貶於外地,有的被流放,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擔任左丞相的張說不知是為了何事,曾秘密到岐王李范(玄宗胞弟)的私宅,被人告發,結果被貶出朝,到靈州任朔方節度使。這首詩就是將要赴任之時。
作品鑑賞
張說作為初盛唐之交政壇與文壇的雙重領袖,縱觀其一生,在他周圍曾經形成過數次詩歌創作的高潮,其中三次編錄為集,分別是《岳陽集》、《朝英集》、《集賢院壁記詩》,參與人數之多,創作數量之豐,影響力之大,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在整個唐代也是頗為罕見的。這首《將赴朔方軍應制》是《朝英集》中水平較高的作品。此詩既符合應制溫厚敬上之旨,又能“以老法引奇情,規翔矩步中自有掀髯慷慨之氣”(《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張騫因出使西域有功,被漢武帝封為博望侯,張說“以張騫自比,立言有體”(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一七),表達了許身報國的愛國情操。起筆端重蒼莽,中敘簡潔,“膽由”二句尤合應制之道,“連年大軍後,不日小康辰”兩句對句精妙,末四句呼應題目,收轉至“將赴”,表現為國建功立業之豪情。清人說此詩“骨氣堅凝,氣體雄厚,此工部先鞭也”(清李因培《唐詩觀瀾集》卷九),認為其開杜甫雄健之先河,評價甚高。明人胡震亨云:“凡排律起句極宜冠裳雄渾,不得作小家語。唐人可法者,盧照鄰‘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東’,駱賓王‘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杜審言‘六位乾坤動,三微歷數遷’,沈佺期‘閶闔連雲起,岩廊拂霧開’,玄宗‘鐘鼓嚴更曙,山河野望通’,張說‘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李白‘獨坐清天下,專征出海隅’,高適‘雲紀軒皇代,星高太白年’,此類最為得體。”(《唐音癸簽》卷一〇)把張說《將赴朔方軍應制》與諸大家之五排相提並論,可見其水平。清人李因培云:“燕公五排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時于堅壁中作渾脫舞。後人竭力效之,終不可至。”(《唐詩觀瀾集》卷九)“氣韻沉雄”抓住了張說五排的總體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