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陝西之行浩然賦此》是詩人馮振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將有陝西之行浩然賦此
- 作者:馮振
《將有陝西之行浩然賦此》是詩人馮振創作的一首詩。
《將有陝西之行浩然賦此》是詩人馮振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石作蓮花雲作台,清辭久服謫仙才。思登華岳三峰頂,一望黃河萬里來。隴右詩雄堪壯魄,長安米貴欲銜杯。帝王都邑秦中地,弔古還能認劫灰。1作者簡介 馮振(1897-198...
在山西省河津縣和陝西省韓城市之間。黃河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書·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盪激:激盪。翻騰衝擊。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盪激崩岸。”訇然:形容巨大的聲響。海津:猶海水。寒山《詩》:“積骨如毘富,別淚成海津。”奔涌...
鼓:石鼓,先秦之物,唐初在今陝西鳳翔出土,計十面,上有大篆之文,其內容與時代眾說紛紜,今人多認為是秦之文物。希聲:聲音微弱。為人:變成石人,如望夫石之類。無偶:天下無匹。梁:橋。註:疏通。投水:抱石投水而死。《韓詩外傳·卷一》:“申徒狄抱石而沉於河。”《史記·屈原傳》:“懷石遂投汨...
62.儻(tǎng):同“倘”。華陰:即華山,在今陝西渭南縣南。上士:道士;求仙的人。63.服食:道家以為服食丹藥可以長生不老。還山:即成仙。一作“還仙”。64.寂:進入微妙之境。傳:至,最高境界。65.丹灶:煉丹爐。不顧:指不顧問塵俗之事。66.鍊金鼎:在金鼎里煉丹。67.驂(cān):三匹馬駕車稱...
姬昌: 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陝西岐山)人,史稱周文王。文王悉心鑽研,將先天八卦、連山八卦及歸藏八卦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19].百家爭鳴: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
⑹羌笛:管樂器名,本出於羌地(今甘肅、陝西一帶),長一尺許,有七孔。胡笳:管樂器名,出於北方一帶少數民族地區。⑺關山月:本漢樂府橫吹曲名,但此處似實指邊關上空之明月。⑻思殺:思極,指思鄉之極。殺,猶煞,極。遊俠兒:輕生重義的少年,指赴邊從軍,企求建功立業的年輕人。白話譯文 其一 渾然...
一、余於戊辰歲會□□先生於西湖之連山草堂,曾為余書天馬賦,數丈始竟,落筆如飛。真有虎跳龍臥之慨。因與餘論擘窠法甚詳。茲卷以徑寸書,純用臂力,能作大書筆勢,所謂不使一實筆者也。海岳亦應避舍矣。戊寅春季獲觀並識,祁豸佳。鈐印:之祥印、祁廌佳印 浩然題跋:書家自右軍父子而外,鮮能無疵...
隴堆:山名,即“隴坻”,亦即隴山。隴山地處寧夏南部,位於西安、銀川、蘭州的三角地帶中心,是陝北黃土高原和隴西黃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曲折險峻。古代盤道六重始達山頂,故名。漠:地名,即今陝西乾縣西北的漠谷。桂車:山名。合黎:山名,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馽騄(zhí lù):行動...
順治四年三月升陝西布政使司參政兼陝西按察司僉事、西寧道。《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四年丁亥三月壬寅朔。癸未,升陝西榆林兵備道副使馮如京為陝西布政使司參政兼按察使司僉事,撫治西寧道。”順治五年,誥授通奉大夫。據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清宮檔案記載,順治五年六月,陝甘巡按御史王世功揭報:“河西一...
華卿16年來遊歷的名山道觀主要有:四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上饒三清山、湖北九宮山、武當山、山東泰山、孔府、湖南衡山、陝西華山、河南嵩山、江蘇茅山、山西恆山、成都青羊宮、廬山仙人洞、武寧太平山。香港青松觀、黃大仙廟、陳仙館等。佛教勝地有:四川樂山大佛、峨眉山、山東濟南大佛、湖北黃梅四祖、五祖寺、廬山...
順治十四年(1657年),顧炎武因江南已無法容身,“浩然有山東之行”,應傅山之邀,千山獨步,天馬行地,來到了太原。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克鎮江,襲南京,張煌言攻安徽,江南反清形勢似轉機,傅山聞訊後,急忙南下,既至南京,鄭張已敗走,他只好帶著又一次地掃興回到太原,其後一直隱居於晉祠雲陶洞。他...
魏國忠獻韓公:即韓琦(1008—1075年),宋相州安陽人,字稚圭,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仁宗時,韓琦任陝西經略招討使,與范仲淹率兵抗敵。後入為樞密副使,嘉祐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國公。韓琦為相十年,臨大事,決大義,雖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為。卒謚忠獻。樂天:即白居易(772—846年),...
浩然建國前在廣州中山大學就讀,1949年5月參軍入伍,為解放全中國盡力。解放初曾在豐順交通部門任職,後到安徽省馬鞍山商業幹部學校教書,直至離休。女秀梅,退休前在北京軍事院校總務處工作。吳逸志後妻羅惠英,廣東南海人,廣州國立中山大學理學士,曾任高中化學科老師,系出名門,雍容嫻秀。生子泰山、華山、衡山、...
文中述及的“灃”、“鎬”、“鄠”、“杜”均是古地名,分別在陝西戶縣東(周文王建都處)、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處)、陝西戶縣北、陝西長安縣東南。作品鑑賞 內容結構 第一段,寫小丘的基本情況。“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兩句,介紹發現小丘...
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8年後...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蓴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出版圖書 相關文獻 山房隨筆 辛稼軒帥浙東時,晦庵南軒任倉憲使。劉改之欲見辛,不納。二公為之地,云:“某日公燕至後筵便坐,君可來。門者不納,但喧爭之,必可入。
邢昺等人於是誣告洪湛接受任懿的賄銀,洪湛剛好出使陝西回朝,而官司已經辦好。這時張駕將死,祁睿又逃走,王欽若因而得以堅持說祁睿是辭去差役後才僱到家裡的,其他奴僕多為剛僱傭的,不認識僧惠秦,所以該案都沒有證據。洪湛坐罪革職,流放儋州,而王欽若得以免罪。正好洪湛代替王旦入知貢舉,任懿已試第三場,...
浩然之氣:盛大剛直之氣。白話譯文 孟德曾經是禁軍神勇營的逃兵。他小的時候很喜歡山林,就入了軍營,“好山林”的願望沒有實現。在宋仁宗嘉祐年間,他守衛秦中,陝西關中這個地方有很多名山。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兒子送人了,他逃奔到華山腳下,用身上的衣服交換到了十個餅和一把刀,就這樣進山了。他心裡想...
明孝宗即位初期對於明王朝來說是一個多難之年,黃河發大水,陝西鬧地震,外加遇到國喪,件件都是麻煩事。而明孝宗位期間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凡是明憲宗親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於是吏部尚書萬安、禮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繼曉等,或殺、或貶,或逐出京師;獲罪較輕的或貶官放逐、或流放邊地、或孝陵司香。大...
”這時太平天國雖己覆滅,但另一支農民起義軍一捻軍與太平軍殘部會合,分成東捻、西捻兩部,活躍在陝西、河南、山東一帶。清軍著名將領僧格林沁全軍覆投,湘、淮等軍也有的被擊潰。後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湘、淮軍統帥設下“畫河圈地”的辦法後,以賴文光、任化邦為首的東捻軍,在蘇北、山東地區遭到失敗。但...
語其能,則多才博藝,迥非凡響,詩書畫印,莫不雋美,且浩然之氣,蓬勃紙上,汪洋恣肆,不可端睨。英概之致,畢現於其筆劃經營之間,其於治印,尤為出色當行。蓋其取法,導源於漢官,故光明俊偉,端嚴莊重,望之如見端冕垂裳大夫,肅然可敬。繼又觀摩明清諸賢之作尤伙,沉吟於文三橋鄧完白之製作,皆能得...
符載(760—822以後),字厚之。風翔(今屬陝西)人,郡望武都(今屬甘肅)。大曆朱與楊衡、王簡言、李元象棲於青城山,建中初又同隱於廬山,稱“山中四友”。後屢充幕職。貞元十九年依西川節度使韋皋,以協律郎攝監察御史為節度支使。元和四年為荊南節度使趙宗儒記室。有集十四卷,《全唐詩》存詩二首。
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後人謂之小杜,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
然陝西、河南等昔日商周重地,時有青銅器出土,羅振玉極力搜羅,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終有《貞松堂集古遺文續編》之作,共三卷,著錄周、秦、漢青銅器墨本345件。前後三書共收錄青銅器墨本總計3451件。羅振玉大半生致力於青銅器墨本收藏,質量均屬上乘,加以借錄友人之藏,故所整理編著《貞松堂集古遺文》及...
湯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號荊峴,又號潛庵,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清朝政治家、理學家和書法家。湯斌於順治年間中進士,授國史院檢討。曾引用宋史元史成例,順治初年,為明臣抗節致命者鳴不平,得到順治帝的慰勉。歷任陝西潼關道,江西嶺北道等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江寧巡撫,今諸州縣立...
[15]“人生為河嶽”二句:宋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此借謂楊漣不論生前死後,其浩然正 氣經天緯地,受人景仰。[16]未能免俗:行事未能擺脫俗例。語出《世說新語·任誕》。此指楊 漣不忘功名而且愛惜金錢,無異於常人。[17]“解者”句:謂洞達事理...
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300多卷,其中最為重要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孟子師說》《葬制或問》《破邪論》...
明代陳繼儒《王文肅公荊石先生像贊》:浩然剛大之氣,蒼然奇古之骨,沛然江海之文,挺然弦矢之直。報主心丹,憂時發白。……人以為不貪不謠,公之隱行;不驕不伐,公之卓識。而無若召對之面褒曰“忠孝兩全”,召起之溫旨曰“時懷明德”,此真吾公之知己,而廷臣之所拱手嘆服而不敢及者耶!晚明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