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涼州詞二首
- 作者:孟浩然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涼州詞二首
其一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
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
其二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涼州詞:樂府歌曲名。《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辭》一:“近代曲者,亦雜曲也,以其出於隋、唐之世,故曰近代曲也……《涼州》,《樂苑》曰:‘《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時屬隴右道,今甘肅武威。”
⑵渾成:天然生成。紫檀:紫檀木,紫紅色,質地堅實,多用做貴重家具和樂器。晉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金屑文:即金屑紋,指紫檀木天然生成的金色紋路。金屑,黃色花粉。文,同“紋”。
⑶琵琶:樂器名。《初學記》卷一六《琵琶》:“《風俗通》曰,琵琶,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長三尺五寸,法天地人與五行也。四弦象四時也。《釋名》曰,琵琶,本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因以為名。”聲入云:形容聲音高昂悲越。
⑷“胡地”二句:《西京雜記》:“元帝後宮既多,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獨王嬙不肯。匈奴求美人為閼氏,上按圖以昭君行。及召見,貌為後宮第一。”石崇《王明君辭》序:“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那堪,怎能忍受。馬上,指琵琶為馬上所奏的樂曲。明君,即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後以賜匈奴呼韓邪單于,入胡為閼氏。
⑸異方:指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域。令人悲:指樂聲令人生悲。
⑺關山月:本漢樂府橫吹曲名,但此處似實指邊關上空之明月。
⑻思殺:思極,指思鄉之極。殺,猶煞,極。遊俠兒:輕生重義的少年,指赴邊從軍,企求建功立業的年輕人。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其一
渾然天成的紫檀木配以金屑文飾,用它做成的琵琶聲音洪亮,直上雲霄。
這裡與胡地相隔萬里之遙,怎能忍受昭君出塞時所奏琵琶曲勾起的思鄉之情呢?
其二
聽到邊地的樂曲,徒然令人悲傷,不要再吹那羌笛胡笳了。
看這邊地月夜之中,將士們都已被離思鄉愁所壓倒。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至開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第二次赴長安拜謁名流,以期賞識,求舉薦入仕未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其一
這首詩通過描寫琵琶、羌笛和胡笳的樂聲,抒發了思鄉之情。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紫檀木做成的琵琶渾成天造,巧奪天工,奏出的樂聲悠揚深遠,直達雲霄。詩句脫口而出,朗朗上口,在樸質自然的文字中蘊含著深厚的送別情意,渲染了濃郁的離彆氣氛。邊塞地區天高地闊,樂聲在雲際飄揚迴蕩,這不僅是描寫琵琶質地優良,還著重表明琵琶聲調的高亢激越。這些帶有地方色彩的樂器,常常出現在唐代的邊塞詩中,藉以反映異域情調,抒發征戍者的感情。詩人正是以高亢激越的琵琶聲,點染邊塞送別的特定環境、氛圍。
“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朋友去的地方是高漠的胡地,迢迢三萬里,道路是多么遙遠。“迢迢”疊詞的運用,使詩句更顯口語化,路途的艱難險阻也盡在不言中。末句抒傳送別之情,承上自然傾瀉而出。“多情自古傷離別”,古代道路崎嶇,交通工具不便,一別動輒幾年,有時甚至成為永別,因此詩文中的送別場面常常是淒涼悲切的。更何況朋友要去的是荒漠的邊塞,路途遙遠,荒山萬里。現在朋友已騎在馬上,分別就在頃刻之間,依依惜別的悲愴之情,詩人難以禁受。用“那堪”的反問句式,把此情此景表達得更為含蓄深微,酣暢淋漓。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這些膾灸人口的詩句,都將邊塞地區的荒涼蕭索,離愁別恨的感情表達得委婉蘊藉,深厚博大。與之比較,這首詩感情表達更為直露,全詩一氣呵成,自然渾成。
其二
這首詩是邊塞軍士另一面的反映,戍邊軍士們有驍勇善戰、上陣殺敵的勇猛一面,亦有聽樂思鄉、愁腸百轉的柔情一面。詩人聽到悲愁的邊地樂曲,設身處地想到守邊將士聞樂的愁思,創造出一個關山夜月、胡樂盈耳、征人望鄉、愁思縈迴的境界,不失蒼茫之感,又兼幽遠淒清。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詩歌一開始宕開一筆,不寫人悲,先寫邊塞地區的樂曲令人黯然神傷,悲痛欲絕。羌笛、胡笳是古代西北地區的一種樂器,它們發出的聲音淒切哀婉,令聽者傷悲,愁者添愁。人們愁緒滿懷,羌笛、胡笳的吹奏越發動情,更使人愁上加愁,因而發出“不用吹”的感嘆和祈求。這兩句是用富有異域情調的悲涼樂曲顯示氣氛特徵,襯托人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淒切心情。
“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遊俠兒”因景抒情,抒發邊塞戰士的綿綿情思。關山月,從字面上看,萬里關山,明月當空,點出邊塞戰士所處的獨特環境。因為看到關山月的景色,觸景生情,結句的抒情自然引發出來。《關山月》也是樂府古題,邊塞詩里常有出現,多半表現離愁別緒。這首詩也是以此進一步渲染悲涼的氛圍。詩歌水到渠成,運用口語,直抒胸臆,表達了邊域戰士強烈的悲愁情緒。久戍邊塞,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無限的情思全都包含在“思”中。“坐”字巧妙地將三四兩句緊密聯繫了起來,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出語自然,不事雕琢,渾然天成,創造了統一的富有特色的氛圍,顯示出渾厚的詩的意境。感情的表達真切、含蘊,縈迴蕩漾於全詩。全詩雖無警策之句,卻顯示出完整美和自然美來。
名家點評
近代范況《中國詩學通論》:此由反及正之章法也。夫樂以遣懷,今以如此美材,作為琵琶,如此妙聲,而愈增明君之痛,則凡戍客羈孤,與明君同遇者,痛應相似矣;由首章言之,若馬上明君之痛,全因琵琶而起,異方之樂,令人悲也;故笛也,笳也,皆異方之樂也;縱使笳笛無聲,而涼州風物,觸目傷情;兼以月照關山,邊愁自起;然而明君之痛,豈真為琵琶發哉;蓋言涼州之不堪也。兩章共八句,卻有六句反,止末二句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