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考略》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吳式芬, (清) 陳介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泥考略
- 作者:(清) 吳式芬, (清) 陳介祺
-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5月
- 定價:280 元
- ISBN:9787550834798
《封泥考略》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吳式芬, (清) 陳介祺。
《封泥考略》是中國清代金石學著作,吳式芬、陳介祺合撰,共10卷 。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刊行。《封泥考略》著錄四川、西安、山東、臨淄出土的秦漢及少量戰國封泥,共849方。編排以官印、私印 、閒印為序,每種都有原大拓片...
《封泥考略》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吳式芬, (清) 陳介祺。內容簡介 封泥是中國古代封緘物件的遺蹟。當古人把竹簡等所需封緘的物件綑紮之後,為防其內容為他人所知,在綑紮的繩結上捺以特製的粘性泥團,再加蓋上印章,然後用微火烘烤,使其硬化,與物件及繩子連為一體。這種帶有印章的泥塊...
《古刻新韻二輯:封泥考略》是2013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式芬、陳介祺。內容簡介 《封泥考略》全書共收封泥八百四十九方。所收各封泥大體上以內容分類編排,先列官印,後列私印及閒章。每種封泥皆配有原大拓片,真實地反映了秦漢印章篆刻的原貌。而封泥後附有翁大年等所作考釋,所論內容涉及...
封泥考略彙編 《封泥考略彙編》是1982年藝文印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式芬、陳介祺。封泥考略彙編,系集封泥考略、封泥考略續編、封泥考略再續編三書而成。
封泥考釋 封泥是一種官印的印跡,為古代緘封簡牘鈐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驗物,其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王國維《簡牘檢署考》云:“古人以泥封書,雖散見於載籍,然至後世其制久廢,幾不知有此事實。……封泥之出土,不過百年內之事,當時或以為印范。及吳式芬之《封泥考略》出,始定為封泥。”封泥的使用最早...
廣封泥考略·一五·二〇·西漢新莽卷 《廣封泥考略·一五·二〇·西漢新莽卷》是201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封泥為焚瘞牘檢所遺。清末以來,臨淄出土封泥數以千計。出土地點多在齊故城大城南部劉家寨一帶。一坑出土封泥少則數枚,多則數十、百枚。該地當是官署舊址。王獻唐選臨淄封泥454枚編輯成《臨淄封泥文字敘目》。吳式芬、陳介祺《封泥考略》、羅振玉的《齊魯封泥集存》等書,所集封泥,也多出自臨淄。
《秦封泥匯考》是2007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嘉儀。內容簡介 閱於西安北郊出土的秦朝的封泥《西北大學學報》很快在一九九七年的第一期上組成特集,發表了較多研究論文。還有《考古與文物》也同樣對封泥展開了論說。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北京的《收藏》雜誌上,刊登了題不封泥出土狀況的珍貴的彩色照片,再現...
後劉喜海根據《後漢書·百官志》守宮令下本注“主御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最早 為封泥正名,並於鹹豐二年1852年《長安獲古編》摹入西安所得“東郡太守章”、“同心國丞”等封泥30枚。對封泥使用的系統透徹研究始於國學大師王國維的《簡牘檢署考》。1913年,他幫助羅振玉輯成《齊魯封泥集存》,對...
298 新收《閣帖》所見兩宋印跡考 304 元八思巴字私印研究 316 上海出土元明印章的印學思考 332 從考古發現資料看石章時代的開啟 -兼論中國印章形態轉變的歷史契機 341 簠齋印事七題 -關於《十鐘山房印舉》和《封泥考略》364 新見明""沈潤卿刻譜""考 -兼論《漢晉印章圖譜》與《吳孟思印譜》369 學人...
一生著述極為豐富,著有《十鐘山房印舉》《封泥考略》(與吳式芬合輯)《簠齋藏古目》《簋齋藏古冊目並題記》《簠齋傳古別錄》《簠齋古金錄》《簠齋金文考釋》《簠齋藏鏡》《簋齋藏鏡全目抄本》《簋齋藏古玉印譜》等十餘種,還有後人輯的《陳簠齋尺牘》,也保留了豐富的學術資料。未曾發表的著述手稿十幾...
太官令丞是一個古代官名。官名。秦始置太官令及丞,屬少府。漢沿置簡稱太官,也可稱大官成泰宮。又《封泥考略》卷一有“大官長丞”,則大官令也可作大官長,與《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所記不同。三國魏沿置,晉轉屬光祿勛,南朝宋齊梁陳轉屬門下省。北魏分太官為尚食、中尚食;尚食隸於門下省,中尚:...
《古刻新韻二輯》是2013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 上官周等。內容簡介 《古刻新韻二輯》共收錄了包括《晚笑堂畫傳》、《野菜博錄》、《古玉圖考》、《任熊版畫》、《墨法集要墨譜法式》、《素園石譜》、《封泥考略》、《停雲館法帖》,內容涉及中國古代禮制、技術、以及篆刻書法等,反映...
禁圃令丞 禁圃令丞:官名,水衡都尉屬官。禁圃令丞:官名。漢武帝時置禁圃令及丞,屬水衡都尉。禁圃可能是上林苑中栽培蔬菜之類的園地。《漢書·百官公卿表》說禁圃有兩尉,而《封泥考略》卷一有“禁圃左丞”封泥,可能禁圃有左右兩丞,而禁圃兩尉是兩丞之誤。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山東濰坊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清代金石學家,精鑑賞,尤擅墨拓技藝。著有《十鐘山房印舉》《封泥考略》《簠齋藏古目》《簠齋古金錄》《簠齋金文考釋》等十餘種。陳介祺被公認為十九世紀以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金石學翹楚。他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文...
包括煌煌巨製《十鐘山房印舉》也非定本,原擬編入的巨璽、封泥、斗檢封等類目均闕如。除痴迷古璽印外,陳介祺對當時尚未引起學界注意的戰國陶文,稽證考釋,首開收藏、研究之先河,並經他倡導,帶動了一批金石家積極參與。他與吳式芬合輯的《封泥考略》,也是第一部系統著錄、考釋古代封泥的專著。陳介祺集古器物收藏...
等一大批藏品精美、編訂嚴謹的名譜。清代內閣大學士吳式芬,字子必,號誦孫。山東海豐(今無棣)人,生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清代海豐吳氏“尚書第”十七世傳人,他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著有《捃古錄》 、《捃古錄金文》、《金石匯目分編》、《封泥考略》、《雙虞壺齋印存》等多部巨著。
技巧令丞:官名。漢初少府所屬有技巧令及丞,武帝時改屬水衡都尉。主管刻鑄錢模子之官。技巧令丞:官名。漢初少府所屬有技巧令及丞,武帝時改屬水衡都尉。《再續封泥考略》卷一有“技巧錢丞”封泥,《關中秦漢陶錄》卷四有西安漢城向家巷出土的五銖范上題有“巧二”字樣。可以推知技巧是主管刻鑄錢模子之...
導官令丞,官名,導官即存米工場。西漢始置導官令及添.屬少府,導的本字為遵,*封泥考略卷一有“遵言丞印”及“渡官遵丞。《說文》說:“攥,禾也;從禾.道聲,”東漢以後改隸大司農,後漢書·百官志三:“導官令·人,六百有”本註:“主春御米及作乾精,導,擇也。”故篡官亦作導官、魏晉及...
現陳列館收藏有:陳介祺生前所用印章、毛筆及玉印摺扇扇面、對聯等16件:其父陳官俊用漆硯、印章及手書折頁9件;《十鐘山房印舉》散頁6頁《十鐘山房印舉》、《封泥考略》等著述古今版本近100冊;銅器、古陶文、石刻等古今拓片24件:古鏡6件;《陳氏祠堂碑記》石碑1塊;全套陳氏祖譜;複製毛公鼎.天仁簋、井人...
35.清稿本《漢官私印封泥考略》36.清鈐印本《筐齋輯漢印》37.清拓本《簋齋藏鐘》38.清陳介祺篆書七言聯 39.清陳介祺篆書七言聯 40.清“濰縣相府陳氏祭器”款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花卉紋方盒、方碟 41.清“濰縣相府陳氏祭器”款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瓷器 第三部分 吉光片羽 玉石器 42.新石器時代大...
收藏家陳介祺的出現與其研究略史——附交友人物簡表 陳介祺研究三題 簠齋印譜 西泠印社藏《籃齋印集》簠齋印事七題——關於《十鐘山房印舉》和《封泥考略》“萬印樓”藏印及《十鐘山房印舉》的成書過程、體例及版本考說 《十鐘山房印舉》及其編印過程 從《十鐘山房印舉》的編例看陳籃齋對古璽的認識 從...
漢代考工點用場地頗大,《漢書·田粉傳記田曾經向漢武帝要求把考工一部分土地劃給他,以擴建府第,武帝不滿地說,你何不把整個武庫都拿去?顏師古註:“考工,少府之屬官也,主作器械。上責此請,故謂之何不遂取武庫,紛乃退也。”考工室置令及丞。*再續封泥考略》有“左工室印”與“右工室丞”封泥,...
四川瀘州“五女”漢畫像考 《漢官私印封泥考略》稿本與《封泥考略》比較研究 山東地區館藏出土商代玉鳥概述 新見“轂陽”瓦當.談儒家“和”文化對山東漢畫像石造型的影響 山東博物館館藏墓誌概述 朱岱林、朱神達、朱緒墓誌與樂陵朱氏考略 章丘東姚村出土元代墓葬壁畫研究 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出土的折角白瓷塔磚...
樂府鐘官 樂府鐘官:官名。漢代樂府令的屬官。鐘官分管鐘。基本概念 樂府鐘官:官名。漢代樂府令的屬官,見《再續封泥考略》卷一。樂府中有許多分管樂器的屬官,鐘官分管鐘。
陳夢家先生根據《漢書》《史記》《後漢書》《封泥考略》《居延漢簡》等文獻相互印證研究統計表明:西漢總計45個部都尉,分布在27個邊郡。部都尉的設定視郡的大小或戰事的頻繁與否而定,每郡設定情況各不相同,或一個部都尉,如武威郡置有北部都尉;或兩個,如上谷郡、遼東郡有西部和東部都尉;有的郡則設定有3...
一生著述極為豐富,著有《十鐘山房印舉》《封泥考略》(與吳式芬合輯)《簠齋藏古目》《簋齋藏古冊目並題記》、《簠齋傳古別錄》《簠齋古金錄》《簠齋金文考釋》《簠齋藏鏡》、《簋齋藏鏡全目抄本》、《簋齋藏古玉印譜》等十餘種,還有後人輯的《陳簠齋尺牘》,也保留了豐富的學術資料。未曾發表的著述...
吳式芬一生篤好金石文考古,從政之暇,即蒐集金石器物,撰寫了《捃古錄》,《捃古錄全文》兩部金石學專著,與他人合著了《封泥考略》。吳式芬博才多藝,一生著書甚多,現原稿多數藏於國家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詳細信息 清代吳氏家族,世稱“進士世家”、“尚書門第”,素有“七侍郎、八巡撫、九封光祿、三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