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籍,作者是馮天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建
- 作者:馮天瑜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1日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70337
《封建》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籍,作者是馮天瑜。
封建,漢語詞語,拼音:fēng jiàn。1.一種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讓他們在這土地上建國。中國周代開始有這種制度,其後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歐洲中世紀君主把土地分給親信的人,形式跟中國古代封建相似,中國也把...
封建社會是一種社會形態,特徵是地主占有土地,農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全無土地,只能耕種地主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被地主剝削。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前進了一步,農民可以有自己的個體經濟,但終身依附土地,實際上仍無人身自由。保護封建剝削制度...
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古代帝王的後裔和商的遺民以及立功的將士,讓他們在地方作“諸侯”,分區管理,輔佐周王,被封的“諸侯”在“封國”內繼續分封,通過...
中國封建社會是指從中國古代戰國時代開始,其起止年限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名稱含義 有兩種含義:狹義上指分封制的社會結構,這種提法最早是指西歐中世紀的國家結構,中國夏商周先秦時期也存在類似的制度。但根據馬克思主義史學(原本...
封建王朝是指實行封建制度的歷史王朝。在中國存在的具體時間段為前221年至1912年,即從秦朝到清朝。秦滅六國後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封建王朝。例如21世紀中還有許多國家,實行的可能還是封建制度,設定皇帝。沿革 在歷經2000多年的奴隸制...
封建思想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封建社會瓦解以後,仍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影響人們的思想和社會生活。在我國,封建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封建思想的影響既廣且深。基礎 封建社會時期思想基礎是儒家的禮制思想,核心是”三綱...
封建時代,一般是指實行封建制度的時間段。封建時代的典型是指從公元8世紀到15世紀的西歐社會。中國的所謂“封建時代”至晚在公元3世紀即已開始,4世紀以後領主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11世紀時已從領主制經濟向地主制經濟轉化。這裡所說的...
一般指封建社會地主制經濟下,憑藉土地所有權,主要以地租形式剝削農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會中領主制經濟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領主亦稱地主。 地主制經濟以中國封建社會最為典型。中國的封建地主對自有土地採取多種經營形式:有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作為封建地主制核心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從廣義說,是指以地主土地私有制為主體的土地關係體系。它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它打破了貴族對土地的壟斷,庶民也可以同貴族一樣獲得私有土地。它的形成,是從庶民份地的...
《封建》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籍,作者是馮天瑜。內容簡介 本書從“封建”詞義的歷史考察入手,進而在概念史的論析上展開,即由詞義史之“考”,導入思想文化史之“論”。新名“封建”的泛解已經約定俗成,本書試圖從...
封建制就是最高統治者把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分封給各個領主的一種制度,封建制國家的典型是中國周朝實行的分封制(封邦建國)和從公元8世紀到15世紀的西歐社會。簡介 封建制國家是封建地主階級專政的國家。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基本生產資料—...
中國封建土地制度指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國封建土地制度包括多種所有制形式,國有制與私有制長期並存。發展 國有制有屯田和各類官田,私有制有貴族、官僚、庶民等各種不同類型地主所有制。此外還有不專屬於封建土地制度,而在...
中國封建社會婚姻關係成立與解除的制度。封建婚姻關係是建立在封建經濟基礎之上、男女兩性間的一種社會關係,其性質和特點是由封建生產關係所決定的。簡單的說,包括傳統的父母包辦婚姻即所謂的“父母之命”。以及中國的媵妾制,封建法律為了...
西周實行分封制,它與嫡長子世襲的宗法制緊密結合。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
封建主義思想是基於封建的經濟關係和政治制度而產生並為它們服務的思想體系。思想介紹 其基本內容是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以及“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女子的“三從四德”(即未嫁從父、既嫁從...
封建禮教,指封建社會的禮儀教化。引證解釋 所謂“禮”,是指源於氏族社會具有宗教意義的習慣和禮儀。在封建國家產生以後,具有原始習慣意義的禮經過統治階級的改造和完善,成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具有法律的性質和效力。但是,作為一種行為...
封建製法,是指體現封建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由封建制國家制定和認可,並以其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和。目的在於確認和維護有利於封建主階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是建立在封建制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特點:...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上的物質資料謀得方式。是繼奴隸制生產方式之後的又一個人剝削人的社會生產方式。土地主要由地主所有,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地主肆意剝削、壓迫人民,農民還要繳納高昂的地稅,人民生活苦不堪...
封建制度有三大最基本的特徵:領主(封君/宗主;le seigneur/le suzerain)、封臣(附庸;le vassal)和采邑(le fief);封建制度的結構由這三大元素配合。領主是擁有土地的貴族,並把所屬領地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世襲化,在西歐封建社會...
封建主義:一種社會制度,它的基礎是地主占有土地,剝削農民。《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封建主義的解釋是:“feudalism”,一種以土地占有權和人身依附關係為基礎的關於權利和義務的社會制度。馬克·布洛赫著的《封建社會》一書中,封建主義...
中國封建正統法律思想是為了適應、鞏固和發展封建大一統的需要而出現的法律思想 ,因此作為維護封建統治基本工具的法律思想也必然會受到統治思想的左右。適應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文化理念是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形成的直接動力。形成背景 夏商時期人們...
中國封建統治者為調整家庭內部關係,確保父權、夫權統治,以便維護封建秩序而建立的一整套制度。這套制度在整箇中國封建法律系統中占有突出地位,從而構成了中國型封建法制所獨具的一大特色。沿革 在中國,以父權、夫權為中心的封建家庭制度有...
封建地主道德,是一種由封建制經濟基礎決定的、在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占有土地等生產資料,不完全占有農民,自己不勞動,或只有附帶勞動,靠剝削農民為生。這種生產關係決定了地主階級道德的特點和基本內容:(...
是對西歐封建國家的主要的政治形態的一種統稱。它是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物。歷史來源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成了日耳曼民族的天下。那時日耳曼民族有許多分支,相應地也建立了許多小的王國,長年混戰。封建君主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