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莊村(山西省霍州市白龍鎮下轄村)

寺莊村位於汾河西岸,毗鄰城區,霍侯一級路縱貫南北,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全村有5個居民區,768戶,2876口人,黨員98名,耕地743畝,境內有兆光公司、省變電站、白龍煤焦公司等省地營企業,有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7個,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500萬元,人均純收入6500元。2006年被臨汾市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黨支部連續12年被市委評為“紅旗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寺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5個居民區,768戶
  • 人口:2876人
地圖信息,
我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充分發揮城郊優勢,科學規劃,真抓實幹,實施舊村改造,花雕仿古門樓、綜合農貿市場、天娛主題廣場、新型居民小區、四化標準國小、多功能文化活動中心連點成片,小康路上走,人在畫中游,全市矚目的靚麗景觀正在成為現實。
一、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抓住兆光公司征地的契機,將2000萬元的征地款貸給兆光公司使用,固本生息,既支持了企業,又使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二是發揮區位優勢,緊緊依託周邊工礦企業發展運輸商貿業,全村共有各種機械和運輸車輛300餘輛,平均創收1500餘萬元,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三是發展特色種、養殖業,豬、羊養殖初具規模,是農民增收的短平快項目。四是新建商貿城一座,投入使用後可轉移我村勞動力300多人。五是組建了6家農民工程隊,常年在外承攬工程,年收入可達150萬元。通過以上主要手段,我村每年可轉移勞動力近千人,二、三產業已占到農民收入總數的90%以上。
二、改善人居環境。
一是村民居住樓閣化。採取村委搭台、市場運作、聯戶開發、分期實施的辦法進行舊村改造。總體規劃:全村分四期實施9.66公頃的舊村改造工程,總建築面積44602m,總拆遷面積13157 m,預算總投資4410.64萬元,可居住396戶,容納1724人。一期工程已完成2.43公頃,建築面積10344.4m,年底將有30戶搬入新居。
二是道路布局網路化。村內道路在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的基礎上,又投資150萬元,完成寺變路1000米×8米的拓寬掃障;投資1000萬元,完成寺兆路1000米×24米的掃障;目前兩條路基已形成,正在進行硬化,10月底竣工。
三是文體活動全民化。投資330萬元,新建占地20000m的天娛廣場,內設:威風鑼鼓雕塑、噴泉、龍抱柱、四百米跑道、舞台、九龍壁、夜景燈光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活動器材以及四個涼亭,將成為我市的農村第一廣場。
四是社會事業公益化。投資110萬元,建成了標準化學校;投資100餘萬元,硬化了村中的大街小巷;投資180萬元,進行了水網改造,解決了人畜吃水和灌溉用水;投資100餘萬元,新建了高標準的“文化活動中心”;投資30餘萬元,興建了“三間、四柱、七樓”仿古式進村門樓,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院落淨化。
五是環境衛生制度化。近一個月來,全村出動車輛1000台次,粉刷牆壁5000 m,清運垃圾6000立方,刷寫標語33條,散發宣傳資料3000份,完成改廁568個,改廚365個,改圈126個。大大地改善了我村多來年髒、亂、差的局面。制定村規民約與衛生公約,並建立長效機制,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大大提高。
三、樹立文明村風。經常利用各種工具,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倡導積極向上的文明新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組建了300人的威風鑼鼓隊和200人的中老年健身球隊,多次參加各種大型表演,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開展“文明創建”、“好媳婦好公婆”等多種創建活動,廣大村民尊老愛幼意識、愛護環境意識明顯增強。
四、強化民主管理。我們堅持以黨支部領導為核心,村民自治嚴格執行“兩議五公開”等相關制度,各項工作的開展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全村無集體或越級上訪案件,社會和諧,政治穩定。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汾河特大橋北3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