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溝村遺址,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始建於新石器時代,2006年11月14日,寺溝村遺址入選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寺溝村遺址
- 年代:新石器時代
寺溝村遺址,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始建於新石器時代,2006年11月14日,寺溝村遺址入選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寺溝村遺址,位於河南省澠池縣,始建於新石器時代,2006年11月14日,寺溝村遺址入選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禪果寺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活水鄉口上村寺溝自然村東北。禪果寺遺址依山就勢,建於定晉山岩之下,是東魏至清末近千年間的佛教聖地。現禪果寺已廢,僅有遺址和附屬文物。其中的碑刻有:五代後唐千佛邑碑1通、明代張鏡心草書碑2通、其它記事碑19通。禪果寺遺址為武安市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建築遺址...
寺溝村內有邢台市知名旅遊資源—凌霄山,又名靈霄山、中岩山,主峰海拔1089米,黃巾軍寨遺址位於靈霄山中段,是太平道的發源地,黃巾軍的大本營。凌霄山概況 凌霄山,又名靈霄山、中岩山,在邢台市邢台縣北部山區與內丘縣相鄰之地,距邢台市區35公里,主峰海拔1089米,可供遊覽面積24平方公里。《順德府志》記載“...
寺溝村位於鳳縣西南部,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68戶286人,地域面積26.35平方公里,耕地647畝,退耕還林面積370畝。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98元。2007年南星鎮與寺溝村鎮村兩級緊抓歷史機遇實施了告別窯洞、告別茅草房和單家獨戶的“三告別”工程,分兩期投資700餘萬元完成了整村生態移民搬遷。把移民搬遷工程與...
1981年12月,梅鋪猿人遺址被湖北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梅鋪猿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梅鋪猿人遺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梅鋪鎮西寺溝口村。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梅鋪猿人遺址,路程約54.2千米...
寺溝村位於東冶鎮東南,陽濟公路40公里處,村莊周圍與兩省、三縣、七村相鄰。南與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郭莊村相鄰,東與濟源市克井鎮東灘村、瓮河村相鄰,北與澤州縣拴驢泉、石碑掌村相鄰,西與東冶鎮東莊村、田莊村、孤山村相鄰。人口與土地 寺溝村共有665口人,268戶,350個勞力,8個村民小組,19個自然莊...
寺溝村位於蟒河鎮西南部12公里處,澗河上游北側山溝,東連出水,西鄰河北鎮黃梁村,南界馬甲,北接曹山,縣外環路從村前通過。村小人口少,地面無企業,地下無資源,更無荒山荒坡搞綠化,集體經濟一片空白,純屬農業村。2010年末,全村172戶,388口人,235個勞動力,下轄兩個自然莊,3個村民小組,3個黨小組,...
寺溝村 寺溝村,全村總面積4.91平方千米,轄10個村民小組,共358戶,1358人。現有耕地面積1985畝,主導產業以勞務輸出為主。
寺溝村 隸屬於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青海省第四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
寺疙瘩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戰國、秦漢,地址:延安市甘泉縣道鎮寺溝河村,A區:東至溝灘,西、南至210國道,北至寺溝河村。B區:西、南面同A區,東、北面A區外延50米。2014年6月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寺疙瘩遺址被列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
寺溝村地處山區,位於市區西13千米處。轄寺溝、王家莊、西莊、峰兒背4個自然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180戶,580人。有耕地1297畝,人均耕地2.09畝。年糧食總產量359噸,平均畝產199千克。村民以農為主,種養結合,兼營採集、編造等行業。該村注重果樹種植,盛產黃梨。地埂桑樹較多,栽桑養蠶、養蜂為村民的傳統習慣...
仰韶文化首先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發現。仰韶村遺址位於澠池縣仰韶鄉境內,距縣城1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呈緩坡狀,遺址東西兩側各有深溝,北依韶山,東、西、南三面環水。遺址坐落在縣城北7.5公里飲牛河西岸仰韶村南、寺溝村北的台地上,南北960米、東西480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遺址向北可達晴山的山峰之一...
會聖宮碑,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山化鄉寺溝村的鳳凰山上,它號稱“中州第一巨碑”,千年前北宋皇室祭掃陵墓,先要在此緬懷先祖功德。會聖宮原為“三聖宮”,“會”足重溫、緬懷的意思,“聖”就是君,是每年春秋季皇室祀祖祈福時,臨時住的行宮。碑文中,大量篇幅為宋王朝歌功頌德,描繪了當時會聖宮“隱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