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道觀

寺廟道觀

壇廟建築是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文廟(如孔廟)、武廟(如關帝廟)、泰山岱嶽廟、嵩山嵩岳廟、太廟(皇帝祖廟),各地還有祭社(土地)稷(農神)的廟,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布局與構建原構與宮殿建築一致,只是建築體制略有簡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黃色。

佛寺、道觀的建築原則與平面布局也都同於宮殿建築,只是規模較小,並且在裝飾及室內擺設上帶有各自的宗教色彩。寺、觀內建有對稱的鐘樓鼓樓;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譯稱為 “浮屠”。中國工匠用漢式樓閣建築的構架技術修成佛塔式樣,稱為漢式塔,有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

中國的寺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的第一座寺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寺廟道觀
  • 代表天壇地壇
  • 國家:中國
  • 用處: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
基本信息,呂梁寺廟道觀,

基本信息

莫乾山寺院,肇始於南朝梁,發展於五代,至清康熙乾隆進期鼎盛。鴉片戰爭前,有佛教寺教宮觀400餘座,可謂“緇流雲集”,梵宮琳宇遍布。相傳,天池寺有位寺僧,從信地出發,日防一寺院,期年後才返。清代後期,災禍頻仍,不少寺廟或毀於兵,或焚於火或困於布施,致使寺宇衰人敗僧離散一蹶不振。至20世紀20年代公存70餘座,且大多破敗不堪。50-70年代,僧人還俗,寺廟陸續倒坍、拆除。80年代後,或修復,或重建。今存雲岫寺、圓聖古寺、黃廟法華寺、靜心庵等多處,另有天池寺蹤跡。
黃 廟
在瀑布路旁,掩映於茂林修竹叢中。民國25年夏,由黃郛及張靜江、張嘯林發起並集資建造。初名“莫乾山講經堂”,後改“蓮社”、“黃廟”,為上山避暑者定期參禪、誦經之所。有堂屋五楹,金黃色琉璃瓦屋頂,朱紅屋檐,門窗雕八仙彩圖,外牆飾半圓玻璃,結構宏敞,為一宮殿式建築。今為娛樂場所。
物保
雲岫寺
在二都境內,宋淳熙八年建,元至正五年(1345)僧文粹重修,明嘉靖間毀。萬曆間宗伯顧端屏捐資重建,“佛像輝煌”,寺廟改觀。清乾隆初遭戰火,寺院再度衰頹。光緒十三年復興,住持廣嚴禪師奉旨進京,賜大藏經12部鑾駕1副,慈禧親書“藏經閣”,光緒帝“清淨圓通”時僧徒七八十人,殿宇九十九間半,後幾經戰火,香火漸衰1955年政府撥款重修。1989年12月,列為省級重點文護單位。寺不遠處有石門洞,兩側壁立如屏,上覆巨石。
天池寺蹤跡
天池寺位於天池山,元至順年間(1330-1333)建,翁信禪師開山。至正間間毀,明嘉靖間玉芝禪師整修、擴建殿宇。玉芝號月泉,幼通經籍,去氏從釋,“防陽明於稽山”,“參夢居禪師於金陵碧峰寺”。回歸天池寺後,常與師共“契良知之學,倡儒釋大同之旨”,並數次上山講學。玉芝既通經籍,又諳詩文。為點綴寺園景色,列天池寺周圍為瀑布泉、叢竹徑、望月台、半雲亭、石屋岩、寂照池、寸壁峰、仙人洞、仙鋸板、臥仙石、伏獅崗、洗劍池十二景。

呂梁寺廟道觀

安國寺
安國寺原名“安吉寺”,位於離石城西7公里的烏崖山谷,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於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曾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扈地,代宗以佛牙二賜公主,置於銅塔貯藏,今寺中銅塔樓就是當年供奉佛牙之處。今天王家塔村山樑上有一古石砌台基,為昌化公主的點將台。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鎮西人王公佐在該寺做寨,稱“安國王”,之後“安吉寺”改名“安國寺”。  安國寺依山而建,院中有院,殿宇禪房相連。寺院分上下兩層,偏院分內外兩進,共四處院落。現存主要建築有佛殿、銅塔樓、于成龍讀書樓、於清端公祠、於中丞公生祠、觀音樓、鐘樓、鼓樓、關帝閣、十王殿、萊公別墅、石牌坊、磚塔等二十餘處。佛殿內有彩塑菩薩3尊,造型生動,色彩明亮;壁畫124幅,112平米,碑碣石刻65塊。 安國寺周圍山巒聳立,絕壁懸崖,群山環抱,松柏叢生,鬱鬱蔥蔥。尤使人驚嘆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盤根外露。那林中異狀萬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間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錦似繡,競相爭艷。寺內水源豐富,清泉長流不息。
曾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賜與昌化,置銅塔貯之,今寺中銅塔樓就是當年供奉、貯放佛牙之處。當地還流傳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該寺依山勢而建,整體布局錯落有致,亭台樓閣、殿宇禪房比比相連。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銅塔樓、鐘鼓樓、萬佛閣、關帝閣、觀音樓、十王殿、洞賓樓,又有於清端公祠、於萊公祠、于成龍讀書樓,還有萊公別墅、石牌坊、磚塔等。
大雄寶殿為元代建築,多處留有唐代遺風。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布瓦,雙翹單下昂,五踩斗拱,中間花拱,單檐懸山式木結構建築。殿內供奉著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達4.8米,造型獨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傳壁畫,採用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動。銅塔樓為重檐歇山頂,二層木構建築,上下層四周有圍欄設木梯可攀登上樓,下又有暗室三間。鐘鼓樓為單檐歇山式建築。磚塔為宋式須彌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層,束腰部分有磚雕圖案,塔身全部採用磨磚對縫仿木構築。
偏院又稱清靜處,有於清端公祠,樓上是關帝閣。後院古剎禪院,環境幽雅,建有于成龍讀書樓。于成龍,永寧州(分離石)人,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兩江總督,死後被謚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現有讀書樓碑記可考。還建有洞賓樓、萬佛閣等。
寺後百米石崖下是萊公別墅,是于成龍之孫於準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龐大石崖下修築而成。其地勢險要,景色奇特,構築精巧。前臨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匯為細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絕壁,懸崖飛瀑,遇雨天則水簾垂掛,其景十分壯觀。絕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鑿成的石室,石壁上有“龍”、“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間永寧州知州王繼賢親筆書寫的山寺石室文。石室為于成龍之子於廷翼築,又鑿通石壁為石窗,依窗眺望,遠視中陽縣城,近視寺周美景,南川風光,一覽無餘。
古剎安國寺,雄居於烏崖山中,以其形勝殊異,風景優美著稱。內有三十二景可供遊人觀賞。若逢夏季,氣候清爽,真乃避暑勝地。多少年來有不少仕宦達官、顯赫名流、墨客騷人匯集於此,也曾孕育過歷史清官于成龍這樣的時政英才。這座清雅古寺,四季鳥語花香,遊人、香客絡繹不絕。這處融自然風景與古建為一體的名勝,已成為革命老區的一顆晶瑩奪目的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