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Cùn Jīn Cǎo
【英文名】Herb of Bigflower Clinopodium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inopodium megalanthum (Diels) C.Y.Wuet Hsuan ex H.W.Li[Calamintha chinensis Benth.var. megalantha Diels]
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莖多數,自根莖生出,高可達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簡單或分枝,四稜形,具淺槽,常染紫紅色,極密被白色平展剛毛,下部較疏,節間伸長,比葉片長很多。
葉三角狀卵圓形,長1.2-2厘米,寬1-1.7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近淺心形,邊緣為圓齒狀鋸齒,上面欖綠色,被白色纖毛,近邊緣較密,下面較淡,主沿各級脈上被白色纖毛,餘部有不明顯小凹腺點,側脈4-5對,與中脈在上面微凹陷或近平坦,下面帶紫紅色,明顯隆起;葉柄極短,長1-3毫米,常帶紫紅色,密被白色平展剛毛。
輪傘花序多花密集,半球形,花時連花冠徑達3.5厘米,生於莖、枝頂部,向上聚集;苞葉葉狀,下部的略超出花萼,向上漸變小,呈苞片狀,苞片針狀,具肋,與花萼等長或略短,被白色平展緣毛及微小腺點,先端染紫紅色。花萼圓筒狀,開花時長約9毫米,13脈,外面主要沿脈上被白色剛毛,餘部滿布微小腺點,內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疏柔毛,果時基部稍一邊膨脹,上唇3齒,齒長三角形,多少外反,先端短芒尖,下唇2齒,齒與上唇近等長,三角形,先端長芒尖。花冠粉紅色,較大,長1.5-2厘米,外面被微柔毛,內面在下唇下方具二列柔毛,冠筒十分伸出,基部寬1.5毫米,自伸出部分向上漸擴大,至喉部寬達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較長,均延伸至上唇下,幾不超出,花葯卵圓形,2室,室略叉開。花柱微超出上唇片,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扁平。花盤平頂。子房無毛。小堅果倒卵形,長約1毫米,寬約0.9毫米,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8-11月。
產地生境
產中國
雲南、
四川南部及西南部,
湖北西南部及
貴州北部;生於山坡、草地、路旁、灌叢中及林下,海拔13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主要變種
6b. 粗壯變種
var. robustum C. Y. Wu et Hsuan ex H. W. Li in Act. Phytotax. Sin. 12(2): 203. 1974.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粗壯,.分枝多數;葉大,長達5厘米,寬達4厘米,葉柄長4-5毫米;花大,長約1.8厘米。
產雲南西北部;生於路旁,海拔25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洱源。
6c. 美麗變種
var. speciosum C. Y. Wu et Hsuan ex H. W. Li in Act. Phytotax. Sin. 12(2): 203. 1974.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植株矮小,高約10-15厘米;葉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0.8-2厘米,寬0.4-11厘米;輪傘花序生於莖的上部,花紫色,長約1.5厘米。
產雲南西北部;生於山坡上,海拔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
6d. 居間變種
var. intermedium C. Y. Wu et Hsuan ex H. W. Li in Act. Phytotax. Sin. 12 (2) : 203. 1974.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卵圓形,長1-2.2厘米,寬0.8-1.2厘米,葉柄長2-3毫米;植株毛較少。
產雲南西北部;生於山坡、谷地、灌叢、礫石草地,海拔23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維西。
6e. 披針葉變種
var. lancifolium C. Y. Wu et Hsuan ex H. W. Li in Act. Phytotax. Sin. 12(2): 203. 1974.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多分枝,密被向下短柔毛及微柔毛;葉披針形,長2-3.8厘米,寬0.7-1.6厘米,上面被極疏短硬毛,下面脈上被貼生短硬毛;苞片比萼略短。
產雲南西部;生於山坡上,海拔約28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賓川。
可分二變型:一為原變型 f. lancifolium;一為近無毛變型 f. subglabrum C. Y. Wu et Hsuan ex H. W. Li in Act. Phytotax. Sin. 12(2): 203. 1974. 後一變型與前一變型不同在於莖與葉近無毛,葉具鋸齒,苞片與花萼幾等長,產雲南西北部,生於山地,海拔約29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白水河坡地上。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播種期有秋播和春播,秋播在9-10月,春播在清明前後。播前先將種子用水浸泡12小時,用2倍體積濕沙拌勻,2-3天后再播種,處理期間注意攪拌,保持溫度和濕度上下一致,冬播不需處理種子。播時先用耬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再用耙翻過來平兩遍,使土蓋沒種子,澆水保滴,以利出苗。每畝播種量2-3公斤。
栽培技術
整地
選地勢平坦,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
水肥
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乾旱天氣立即澆水,陽雨天氣,及時排水。現蕾後,應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氫鉀5公斤。但通常第一年種植不用施化肥,以免倒伏,一年可連種兩次,第二次可不用再播種子。
採收
從種到收3個月,在立冬前後播種的6月中旬採收,春播的在7月中旬採收,夏播的9月中旬採收,待其種子90%成熟時,用鐮將上部種枝割掉,曬乾,脫粒,揚淨雜質,即可入藥出售,以色黃、粒飽、香濃者為佳品,畝產量200公斤。
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有
葉斑病,可於發病初期用4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每星期一次,連噴3次。白粉病可於發病初期用粉銹寧防治。
害蟲主要有花紋青蟲咬食葉片,或裹粘蟲吃食花蕾,可用辛硫酸和殺滅菊脂殺滅。
主要價值
藥用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1、抗心律失常:蛇床子的水提物對氯仿誘發的小鼠室顫、氯化鈣誘發的大鼠室顫及對鳥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均有預防作用,對後者還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2、局麻作用:蛇床子的水提液對蟾蜍離體坐骨神經有阻滯麻醉作用,對豚鼠有浸潤麻醉作用,並可被鹽酸腎上腺素所增強,對家兔有椎管麻醉作用,但對家兔角膜沒有表面麻醉作用。還可明顯地延長戊巴比妥鈉的致睡時間。
3、抗過敏作用:蛇床子有抗過敏作用,能治療過敏性疾病,如濕疹、痒疹、蕁麻疹等,但這些皮膚病辨證以血熱濕熱為多,因此蛇床子需與清熱涼血的抗過敏、抗變態反應的中藥同用,如黃芩、丹皮、生地等。
4、抗誘變作用:蛇床子水提物,通過Ames、離體細胞的姐妹染色單體互換及活體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畸變和多染紅細胞微核試驗,表明了該藥有較強的抗誘變作用。
5、治療不育症:蛇床子能提高性激素,雄性雌性都能提高。對男性和女性不育症都可治療。《本草綱目》上記載其能“暖丈夫陽氣,助女人陰氣”。既可治療男子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泄,與淫羊藿、鹿角片同用,也可治療女子性功能減退和不孕,可與巴戟天、杜仲等同用。如感內火大,可與生地、麥冬同用,以寒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