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姓

寸姓

寸姓:主要分布於雲南保山、景谷、瀘水、通海、德宏、大理、麗江、楚雄,陝西鳳翔,貴州遵義,台灣新竹、桃園,天津武清,山西太原,甘肅酒泉,四川長壽,緬甸(華僑)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寸姓
  • 外文名:cun xing
  • 別稱:寸氏
  • 分布:主要分布於西南,台灣地區,緬甸
  • 始祖:寸慶
  • 名人:寸玉,寸開泰,寸性奇,寸尊福
  • 宗祠:雲南騰衝和順寸氏宗祠
簡介,起源,淵源一,淵源二,始祖,分布,郡望,堂號,家譜,碑記,名人,寸宗,寸慶,寸玉,寸開泰,寸馥清,寸大進,寸性怡,寸品升,寸性奇,寸海亭,寸仲猷,寸樹聲,寸珩,寸待衡,寸發標,寸建強,寸時金,寸強,寸國義,寸愛信,寸雲國,寸得堯,寸向陽,家訓,祠聯,宗祠,通用聯,地名,

簡介

寸[讀作cuàn,亦可讀作cùn,英譯:inch]
寸姓,中華姓氏之一,寸是一個很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但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四百七十三位。現行較罕見姓氏。主要分布於雲南,天津武清,山西太原,甘肅酒泉,雲南景谷、瀘水通海,四川長壽等地均有分布,為漢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德宏地區傣族等姓氏。宋代有寸光孫(富順人,寶佑進士)。
寸氏家譜寸氏家譜
【源】(1)《周禮》爨官,職外內饔之爨亨煑,子孫以官為氏。(2)本姓班氏。東漢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之後。超裔孫漢末食采於爨,因氏。爨,在今山西忻縣、定襄一帶。【變】⑴三國時魏尚書僕射、河南尹爨肅之孫爨習,晉時為建寧太守,後定居建寧同樂(今雲南陸良),子孫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合,史稱爨蠻。爨氏,南詔時為爨蠻大鬼主。今白族寸姓,即出爨蠻爨氏之後。⑵爨姓,或假作寸、炊、竄、篡等姓。
【寸】 。《萬姓統譜》
【源】(1)爨姓字繁,假作寸姓,音仍讀若“爨”。(2)白族姓,本古之爨蠻爨氏,晉武帝時興古太守爨深之後。⑶傣族姓(《梁河縣誌》,1993)。其先白族。⑷僳僳族漢姓(《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其先白族。【望】(1)漢族寸姓,雲南保山、德宏,北京市,河北石家莊、定州、高陽、藁城、鹿泉,山西運城,遼寧瀋陽,黑龍江伊春,上海金山,江蘇常州,四川涼山,浙江嘉興(地區),山東莒縣、乳山,河南洛陽,湖北武漢、荊門,湖南洞口、衡陽(市)、祁東、湘潭(地區),廣東乳山,廣西南寧,重慶市,四川德昌,貴州遵義,陝西鳳翔,雲南麗江,甘肅蘭州、寶雞、臨夏(市)、鎮原,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以及台灣地區有之。(2)白族寸姓,雲南昆明、玉溪、江川、通海、富民、大理、祥雲、永平、洱源、劍川、鶴慶、漾濞、麗江、保山、騰衝、蘭坪、晉寧、玉龍、安寧、昌寧、建水、嵩明、永仁、河口、丘北等地有之。⑶傣族寸姓,雲南昆明、潞西、盈江、梁河、隴川,瑞麗等地有之。⑷僳僳族寸姓,雲南瀘水有之。【人】⑴寸居敬,明嘉靖中四川梓潼知縣,雲南浪穹(今洱源)人,白族。⑵寸開泰,清光緒二十一年進士,雲南騰越廳(今騰衝)人,漢族。⑶寸性奇,蔣中正評價為“抗日軍中一虎將” 國軍陸軍中將三軍十二師師長在民國三十年中條山戰役壯烈殉國,雲南騰衝人,漢族。
清代有寸開泰 字曉亭,號心丹,騰衝綺羅鄉洞坪人,生於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進士。留京任刑部六品主事,簽分山東司行走。庚子變起,聯軍犯闕,慈禧、光緒偕百官西逃,同官勸其南行,寸開泰不為避難全身,堅留京城。待和議成,朝廷為表彰其忠節,以刑部主事加五級,授予正四品中憲大夫銜。
姓氏淵源雲南洱源縣浪穹夷人,有寸姓。續通志世族略云:明嘉靖時有四川梓潼縣令寸居敬。
萬曆餘杭縣誌[明]有寸金雲南鶴慶人,由監生。

起源

淵源一

源於古爨族,出自漢朝末期雲南爨族政權貴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該支寸氏族人,原先住在滇東曲靖到川西南的巴縣一帶,他們分兩次先後來到滇西的騰衝一帶。在隋、唐時期,其寸氏的祖先是滇東曲靖一帶的爨氏族人。唐朝時期,雲南保山一帶有民眾造反,爨氏政權便派出軍隊到保山地區鎮壓,其軍中即有一些爨氏族人,到了雲南騰衝保山地區後,這部分爨氏族人就沒再回去,而是留居當地生息繁衍,這就是來騰衝最早的寸氏族人。著名近現代游旅文學家艾蕪(公元1904~1992年,原名湯道耕,筆名劉明、吳岩、湯愛吾、艾蕪等;四川新都區清流鎮連豐村人)在所著的《南行記》中,就記載有“寸師爺”,並說明該寸氏一族為雲南騰衝地區的望族大姓。
自宋朝以後,爨氏一族中有人確覺自己的姓氏筆劃實在太以繁瑣,便以簡代繁,取近諧音之字改為寸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寸氏族人大多分布在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騰衝和中緬邊境地區,其姓氏讀音仍作cuàn,不可讀作cùn。

淵源二

源於羋姓,出自漢朝劉氏帝王后裔,屬於夷化改姓漢化為氏。在倭奴平安時期(公元794~1191年)的公元815年所編纂的《阪上系圖·新撰姓氏錄》中,記載有一部分出自“倭漢直家族”或“東漢直家族”的漢朝劉氏皇族後裔的倭奴姓氏。
在明朝期間曾有返回中國大陸者,多在長江流域的江、浙、皖一帶經商。後有留居不歸者,復隨漢俗取“寸”為姓氏,稱寸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氏讀音作cùn。

始祖

1.得姓始祖劉邦
2.騰衝支祖寸慶
明洪武十五年明軍平定大理之前騰衝地區一直是在梁王巴雜刺瓦爾密盤踞下多種少數民族的土官各自統管。明平定後數年有發生了“定邊之戰”等一系列的叛亂戰爭,到明正統十三年明軍實行衛所制度。《明史記事本末》中“定衛所官軍將帥將兵之法,自京師至郡縣,皆立衛所。大率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一所,一百二十人為百戶所,每戶所設總旗二名,小旗十名,官領鈴束……”建立“兵自為食”的衛所屯田制。至此一部分屯田軍戶入住“陽溫登”,開始了中原以及江南漢文化的大融合。
寸姓始祖:“寸慶,衛指揮使(四品)。”記劉姓始祖:“劉繼宗,總旗官(一百二十人為百戶所,每戶所設總旗二名)”記李姓始祖:“李黑師波,衛所千戶(五品)。”記尹姓始祖:“尹圖功,衛所千戶(從五品)。”記賈姓始祖:“賈壽春,騰衝守御(五品)。”記張姓始祖:“張總,總旗官(一百二十人為百戶所,每戶所設總旗二名)。

分布

寸氏是一個很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但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四百七十三位,以騰越為郡望。主要分布於雲南保山,德宏、大理、麗江、楚雄。陝西鳳翔,貴州遵義,台灣新竹,台灣桃園,天津武清,山西太原,甘肅酒泉,雲南景谷、瀘水、通海,四川長壽。
(1)漢族寸姓,緬甸(華僑)等地均有分布。
寸姓保山市寸姓主要定居在板橋郭里村,金雞鄉金雞村也有分布。保山壩寸姓原籍南京應天府,明代隨軍征戰後先定居蒲縹,後從蒲縹移居板橋郭里村,傳 26 代,人口已逾千人。施甸寸姓與保山寸姓同源,由蒲縹一支遷居,主要定居於由旺寸家村
寸待智,時朝公的孫子,現在在台灣定居,之前有回雲南認祖尋根。為漢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德宏地區傣族等姓氏。華僑較出名的有:孫中山曾表彰和順華僑寸海亭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寸尊壽,曼德勒華僑婦女聯誼會主席寸守斌,緬甸國王的御廚寸建柱,集儒醫商於一身的僑界翹楚寸懷雲,緬甸和平地區華僑會會長寸待耀,玉石名商寸待助。 

郡望

騰越郡:亦稱騰越州。是歷史上曾管轄和影響著怒江以西的廣大地域,位於雲南西部邊陲保山市,離緬甸已經很近。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保山考察了四個多月,花了大量篇幅在他的《滇游日記》里詳細描寫了騰衝,稱其為“極地邊城”。那時的騰衝還叫“騰越州”,是非常繁華的邊城。自唐朝起,騰充(沖)、藤(騰)越之稱即交替使用。後自明朝嘉靖三年(甲申,公元1524年)至中華民國十九年(庚午,公元1930年)的四百零六年間,怒江以西的一個廣闊的大行政區域(州、廳、道)一直以騰越命名(其間民國元年和二年稱騰衝府)。因此,在這片土地上孕育、融匯、發展並於清朝中葉逐漸成型的滇西邊地文化,便被稱為騰越文化。騰越文化是以純正的漢文化為主體,融匯了南詔文化、土著文化、東南亞文化和西洋文化的雲南西陲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這是一種開放的複合型文化,是具有豐富內涵的邊地代表性文化。騰衝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境內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商代晚期已進入銅器時代,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發展著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部落與部落之間進行著廣泛的交流。騰衝地處西南絲綢之路“蜀·身毒國道”的要衝,在秦漢時期已是一個商貿重鎮。唐南詔時“疇壤沃饒,人物殷湊”,築騰充城,為雲南西部重鎮。宋大理國設騰衝府。元朝至元十一年(甲戌,公元1274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縣,元朝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改騰衝府,置騰越、越甸、古勇三縣。元朝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公元1288年)罷州縣,府如故,隸大理路。明朝洪武十五年(壬戌,公元1382年)設騰衝府,後廢。明朝永樂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置騰衝守御千戶所,隸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明朝宣德五年(庚戌,公元1430年)置騰衝土州。明朝正統年間(公元1436~1449年)的三征麓川之役,以騰衝為戰略基地和管制邊境土司的觸角,大軍雲集騰衝。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平息岳鳳之亂,平叛大軍從騰揮戈收復三宣。清朝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公元1687年)裁衛入州。清朝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公元1774年)置騰越州判分防南甸。清朝乾隆四十年(乙未,公元1775年)改騰越協為騰越鎮。清朝嘉慶二十五年(庚辰,公元1820年)升騰越州為直隸廳,隸迤西道。清朝道光二年(壬午,公元1822年)降直隸廳為廳,隸永昌府。清朝道光三年(癸未,公元1823年)改騰越州判為經歷,仍分防南甸。清朝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爆發了抗英的“馬嘉理事件”和“甘稗地之戰”。清朝宣統三年(辛亥,公元1911年),以張文光為首的革命黨人,發動了推翻清王朝的武裝起義,在騰衝建立了雲南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滇西軍都督府,出兵占領了整個滇西,促進了辛亥革命在雲南的勝利。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騰越廳為騰衝縣。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撤消騰衝府。民國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迤西道改騰越道。民國六年(丁巳,公元1917年),五行政區直隸騰越道。民國十九年(庚午,公元1930年),裁騰越道,設雲南第一殖邊督辦署於騰衝。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改第一殖邊督辦署為騰龍邊區行政督署。民國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年)5月,日寇自緬甸侵入中國,占領騰衝城,騰衝人民配合抗日軍隊堅持抗戰達兩年之久,迎來了民國三十三年(甲申,公元1944年)中國遠征軍的滇西反攻,於同年9月14日光復騰衝,作為古城雖成了一片瓦礫場,但反攻戰役中,軍民用生命和鮮血共同譜寫了彪炳史冊的光輝篇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50年成立騰衝縣人民政府,隸保山行政專員公署。1956年保山專區合併入德宏自治州,騰衝縣隸德宏州。1963年恢復保山專區專員公署建制,騰衝縣隸屬保山專區至今。
西蜀郡:秦時秦武公 公元 前697年時漢中郡、巴郡、隴西郡、蜀郡、叄川郡、南陽郡劃為西蜀郡,其統治地區大抵以四川盆地(古為益州)範圍。包括今天的廣元、雅安、敘永、雲陽,平武、青川、北川、寶興、天全、洪雅、馬邊,成都、重慶、綿陽、自貢、宜賓、內江、南充、瀘州等。
四川省重慶府:地處重慶市南部。南宋孝宗淳熙16年(1189年),光宗趙享封為恭王,以藩王受禪登帝位,自是“雙重喜慶”,將恭州升為重慶府,重慶因此得名。元代,四川行中書省領重慶路等9路,省下設四道宣慰司,四川南道宣慰司駐重慶;順帝至正10年(1357年),明玉珍入蜀,攻占重慶,分兵奪取四川各地,16年(1363年),明玉珍稱帝,定重慶為都,國號夏。明太祖洪武4年(1371年),明滅夏,置重慶府。明清均府治巴(在今重慶市渝中區)。清末管轄巴(縣治在今重慶市渝中區)、江津(縣治在今重慶市江津區)、長壽(縣治在今重慶市長壽區)、永川(縣治在今重慶市永川區)、榮昌(今重慶市榮昌縣)、綦江(今重慶市綦江縣)、南川(縣治在今重慶市南川區)、銅梁(今重慶市銅梁縣)、大足(今重慶市大足縣)、璧山(今重慶市璧山縣)、定遠(縣治在今四川省武勝縣城區)共11縣;合(州治在今重慶市合川區)、涪(州治在今重慶市涪陵區)共2散州;江北(廳治在今重慶市渝北區)。

堂號

堂號:紫照堂
堂聯:西川世澤,玉振家聲。
寸氏始祖寸慶祖籍南京,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由西蜀郡(四川重慶府巴縣梁灘里寸家灣)。奉旨隨傅友德、蘭玉、沐英平定雲南滇西後,駐守在騰衝,寸慶(在駐守騰越州時曾被封為領衛指揮兼隨軍參贊)、後因軍功升至總旗,寸氏家族也是最早到和順鄉開基業的五姓(寸、劉、李、尹、賈)始祖之一。定居和順鄉寸家灣其後裔在騰越(騰衝)發展成望族。雲南土司官民載:鶴慶府百夫長寸賜、寸汝珍父子,明崇禎九年進士寸樁堦、寸曜盤,衛指揮寸慶,清乾隆時進士寸式玉。
騰衝和順人寸玉,生於明朝正統年間。其少時隨父在緬經商,由於精通各種語言文字,詔命進京為鴻臚寺序班(外交禮賓官)。從朝庭效命到古稀之年告老還鄉,流傳著關於他的兩則與翡翠有關的故事。寸玉自明朝庭還鄉後,大行善舉。在村外要道上修了一座石橋,橋旁立有一碑,後來有趕馬幫的馬鍋頭在碑下休息,無意中蹬動一塊石板,見上面刻著“橋倒碑修,碑倒自修”。當時馬鍋頭並不在意,把石板蓋回原位。後來有人提醒他這幾個字可能與財富有關,才趕回來在石板下面挖出一缸玉石。寸玉去世後,其名門大戶家道中落,他的後人花光積存靠變賣家中器物度日,最後賣到以楠木等原料製作的長春凳。在春凳被人抬走之前,發現凳子背面書有一行字:“子孫愣,破春凳,只準破燒,不許變賣”,後人遂遵照祖訓,開凳子,夾層里露出許多珠寶翡翠。但是沒過多長時間,這家人還是徹底衰敗了。就在距?0多年前,把房子的宅基地都給賣了,殊不知買者在這個地基上挖出了一罐翡翠,其價值足夠蓋一座四合院。 寸家玉:騰衝五大名玉之首。“中國翡翠大王”寸尊福締造之玉,因寸尊福姓寸,故世人將寸尊福締造之玉稱之為寸家玉,據稱,民國時期著名的翡翠大王寸尊福對翡翠有過人的眼力,加之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誠信無欺,從“福盛隆”商號出來的翡翠因精緻、華美、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珍藏價值,被稱作“寸家玉”!因物有所值,漸漸的“福盛隆”被世人認可,不幾年便名聲遠播,再後來它被人們列入“騰衝五大名玉”之首。當時的富商巨賈,政界名流都以能佩戴一塊“福盛隆的玉”而倍感時尚和自豪!福盛隆的“寸家玉”以工藝細膩,形象逼真,氣韻高雅而著稱於世!
“古有和氏璧,今有寸家玉”是當今世人給予福盛隆的翡翠的稱號,也是寸家玉的文化傳承精髓。
寸氏宗祠臨門月台上左右兩邊曾豎有石標桿,每棵桿上有兩個石斗。一個斗表示,有族人中了舉人,兩個斗是中了進士,寸氏在和順可謂人才輩出。寸開泰於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進士。寸氏先後中舉的有寸式玉、寸性安、寸輔清、寸禧諧、寸矅磐,中進士的有寸開泰。 寸黯 康熙末歲貢,寸秀升,嘉慶丙寅歲貢,寸亮卿 廖生,寸品升 清光緒拔貢,寸時楨( 1884 ~ 1930 年)字乾臣 , 附生,寸尊文 文生。寸品煜,字曉東,和順水碓村人,晚清秀才。

家譜

雲南騰衝《寸氏宗譜》始修於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自四世祖寸定起,十世祖寸澹、十二世祖寸雲生、十八代孫寸開泰都先後主持修建過宗譜。現存(清)寸氏宗譜,寸開泰編修,清朝光緒年間騰越堂木刻活字印本。被收藏在雲南省騰衝市博物館、雲南省保山縣和順鎮寸家大祠堂。

碑記

前清道光年騰衝和順鄉新建寸氏宗祠序(碑記)
從來本則有本,千枝萬葉不能忘,水則有源,四海九洲何可沒,物因如此,人亦宜然,人受天地之生成,既宜切於敬,蒙祖定之培植,尤應妥其靈。
鼻祖太師慶公原籍南京,於洪武二十三年自蜀來騰衝傳五支,居本鄉者三、遷永昌浪穹二,四世開始吾鄉學,子孫漸繁,處各村寨者難計,不立祠以統之,則渙然而未苹不能別尊卑分長幼,辨內外定親疏,雖曰同姓,勢將混雜而莫可考何之後哉,問心有愧而己矣,不肖等於嘉慶十年,對神前而起念修,建合族欣然樂從,與族長光遠立募薄,分散勸捐,次年腳稅強有支持,後舉式谷,慎重其事,
鳩工庇材、盡心竭力,近仁勤登記、才動日、興國、五百餘年來繁衍已二十四代,人家千餘家,雖無特達襮著者,而蕃滋?裔,萬民鱗櫛,遷徙流漫,在各地方或,以文稱,或以武顯者代不乏人,吾祖之洪仁碩德,足以庇蔭後代於無窮者,而可知也。
吾祖生五子,長支成公、二支亨公、三支通公、四支堅公、五支賜公等,因子孫繁衍,人以地限由近及遠擴張至貴州省遵義及本省各縣者是四、五支之裔孫也,在騰衝屬各鄉鎮及緬甸者是大二、三支之裔孫也。
四代裔孫,文斌公(橋頭老爺)於大明萬曆年間南來發展,曾受緬王之聘,職為翻譯官,三次隨緬使晉北京訪問,被神宗皇帝留意,開辦“四夷館”,職授鴻臚寺少卿。沖騰寸氏家譜略序
吾族原籍南京遷移至四川重慶府巴縣梁灘里寸家灣而於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始祖 慶公奉命入雲南漸至騰衝和順鄉(原名:河上屯,又陽溫登,再河順鄉)寸家灣而家焉者也,吾鄉川籍者寸、釧、李、尹、賈等姓,傳言先後於洪武年間來騰衝者。
吾祖於明初離巴江入滇至騰衝,居家於盈江之旁,鳳嶺之麓,開農田,興水利,創吾騰衝萬世之基。騰衝本不毛之地,諸夷雜居,且地多瘴氣,蛇蠍滋生,則吾祖拋棄骨肉,跋涉險阻,以入荒蠻;非樂斯土之地利與人和,是以堅忍果敢,艱辛締造之狀均可知也。
良修、含英、崢嶸、知良,履萃等共勷舉事,月朔二豎正房大門,十四年夏,式谷病、舉方曉、阿瓦二三次分金俱經手用起兩山牆圍牆,以及廊?,亦甚勤謹,舉光文修正廳前照壁,三年修家堂,五年修暖閣、牌位匾對妝嚴。六年修月台,尚欠兩廂,工力難告竣嗟嗟時事變遷,日月易邁,日久而湮沒人之善,不可對祖宗先靈,不可以對子孫後裔;倘有私縮、神明鑑察,爰泐石以垂永久!
道光九年已丑年仲秋月立
吾族南來則於明萬曆年間,父作子繼,因親及友,
迄及十九代,綿延至,性、品、尊、時、守、待、得、壽、傳、培、根、固、本、敬、厚、客、寬、忠、孝、仁、義、明、道、正、心、謙、和、誠、倍、治、世、證……諸字派,根深枝茂,葳蕤蓊鬱,氏族始稱極盛焉。
春秋祭祀之例,用以敬宗睦族,則為慎終追遠之意也,處此時移世易之際,宗祠無基,更不易聯宗親族、如此代遠年湮,後代裔孫,必定忘根移本,猶慮字派之錯亂,本末倒置、忘宗忘祖,莫知所自也。
第十六代
日應必正性學風朝
第十七代
廷嗣品太自
吾族裔孫務須共同遵守字派之順次,崇宗抱本則源遠流長也。(為恐混淆,妥將每代小支改用之字派附加於旁。十七代有小支改為單字者如寸琛、安、璽等不便加上,恐更模糊,先此附上)
宗祠大殿牌位
大明太師 始祖 慶寸公(墓在後頭坡馺馬壩崗上)
二世祖諱  寸公長支裔孫敬立
二世祖諱  寸公二支裔孫敬立
二世祖諱  寸公三支裔孫敬立
二世祖諱  寸公四支裔孫敬立(四支:已落籍永昌府,即今保山縣)
二世祖諱  寸公五支裔孫敬立(五支:已落籍貴州省遵義)
五支祖賜公貴州歸四川、十八代孫進士開泰公(尊字派)兩次入川查訪,結果未找到五支之裔孫,後在貴州遵義遇到本族,皆云:“由滇來者”。
第十八代可、保、家、浩、育、開、尊、清、長、鏡、進
第十九代賢、源、崇、時、樹、愛、如
第二十代 永、志、守、鎮、映
第二十一代 仕、待、民、轔
第二十二代 得
第二十三代 壽
第二十四代 特
第二十五代 傳
第二十六代 培
第二十七代 根
第二十八代 固
第二十九代 本
第三十代 敬
第31代 厚

名人

寸宗

(生卒年待考)大理國布燮(丞相)丞相,

寸慶

(生卒年待考)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1年)奉旨隨傅友德、蘭玉、沐英平定雲南滇西後,駐守在騰衝,寸慶(在駐守騰越州時曾被封為領衛指揮兼隨軍參贊)、後因軍功升至總旗,寸氏家族也是最早到和順鄉開基業的五姓(寸、劉、李、尹、賈)始祖之一。

寸玉

(生卒年待考)明代弘冶(1488-1505),正德(1506-1521)時鴻臚寺戲班,四夷館教授。雲南省騰衝縣和順鄉早期旅緬華僑。明弘治十七年(1504)因四夷館譯學失傳多年,復開始命雲南等行省鎮守官訪取精通各種外語、民族語併兼通漢語者選入宮廷,寸玉被選入緬甸教授館授教授職,並鴻臚寺戲班,培養外語人才,接待外賓,出使緬甸,為古代中緬友好往來作出了貢獻。寸玉在宮廷服務至正德十一年(1516)始退休回雲南。明武宗賜寸玉敕書,說他“蚤究儒書,兼通譯語,發身癢序,列職京朝……歷年茲久,考績惟勤,宜有渥恩,以市褒勸。”此400餘年敕書碑文,至今尚存。寸玉回鄉後,尚改修了大盈江河道,鄉人至今尚說:“橋頭老爺(寸家住大橋頭)修大河,仿黃河九轉十八灣,澇可排水,旱可蓄水”,有利於農田水利。至萬曆(1573--1620)間金齒騰越參將鄧子龍到騰,曾書“白髮朝儀”匾懸於寸玉家。

寸開泰

(1863~1925年),字曉亭,號心丹;雲南騰衝洞坪人。著名清朝學者。
寸開泰寸開泰

寸馥清

寸輔清,又名馥清,字佐廷,號芝坡,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出生於騰衝縣和順鄉。祖父為前清附貢生,父親為國學生。寸輔清從小聰明好學,16歲入鄉學,24歲考中辛卯科舉人,之後,又三次赴京應試都告落第。但這一切並沒有使寸輔清消沉下去,反而使他更添增了奮發作為的勇氣,並聲言:“此不足為經世之學也。”表現出自己極大的胸懷、理想和抱負。而當時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社會正風雲激盪,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清政府為了支付列強的巨額賠款和籌集“新政”經費,橫徵暴斂,民不聊生,民族災難深重,人民因痛苦不堪而激起的起義、暴動、罷工等反抗此起彼伏。這些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同時也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迅速發展。在這樣的前提下,當時出國留學和在國內開辦新式學校已成為了一種潮流,並為資產階級培養出了大批的知識分子。據資料載,1900年以前,中國留日學生不到100人,1906年激增至8000多人。英、法、美、德、比等國都有中國留學生,他們在留學中,既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教育,又目擊祖國的危難,因此愛國情緒非常強烈。他們中的有些人從西方資產階級文明中吸收到有助於中國革命的思想,從而逐漸擺脫了改良派的思想羈絆,後來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這時,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派作為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寸輔清得以被推薦官費到日本留學,這一年是清朝光緒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同時赴日留學的還有郡人李根源。寸輔清在東京就讀於日本速成師範學校。留日期間,面對異域風情,經歷風風雨雨之後,寸輔清激情噴發地寫下了大量的詩文。這些詩文後來在李根源編纂的《永昌府文徵》中,被收錄有詩72首(篇)。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孫中山由歐洲重返日本,八月二十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正式成立,到會的百餘人中,除甘肅省無留學生外,全國18個省都有人到會,寸輔清與李根源同時加入了同盟會,從此開始了宣傳革命,反對清朝的活動。是年,寸輔清畢業回國,創設永昌師範學堂,接辦騰越高等國小堂,為滇西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同時,在和順鄉組織“成新社”,宣傳革命思想。後來,寸輔清的這些行動,遭到舉人賀時雍的嫉恨,賀便以倡導革命之說密告到永昌府,致使寸輔清的行動受到監視。為此,寸輔清只得以知縣選用身份,赴廣西法政學堂學習,畢業考試列最優。之後,雲南光復起義,寸輔清返滇後,任雲南都督府軍機參贊,同時任咨議局議員。寸輔清在任鎮南縣(今南華縣)知縣時,因力保一方平安,成績卓著,得到大總統嘉獎,並被授予“六等嘉禾章”一枚。寸輔清還與楊覲東、李根源共同倡議修築騰越鐵路,在省里成立“滇蜀騰越鐵路公司”,並隨糧認股,積資錢銀一百多萬兩,此後的個碧鐵路,就是動用這筆錢款所修建成的。1915年,騰衝中學創辦,寸輔清調回騰衝,任騰衝縣立中學第一任校長。 民國四年(公元19l5年),寸輔清終因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終年49歲。李根源先生贊日:“潤富存鄉獻,成濂爭邊土,輔清創學校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8月,在來鳳書院院址建立騰衝縣立中學,委任寸馥清為第一任校長,為騰衝開辦中學之始。次年,學校遷新財神廟。

寸大進

(1854~191942年),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抗日將領寸性奇之父,前清騰越守備,駐守邊關多年功勳卓著,常受朝廷表彰,英殖民常常入侵雲南邊境,寸大進帶領邊境軍民英勇反擊。

寸性怡

寸性怡,字懷雲,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於騰衝和順鄉上村一個貧苦農家,是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隨沐英、傅有德征雲南時,由重慶巴縣徵調到騰的寸姓一世祖寸慶公的第十六代孫。清朝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赴永昌府應歲試,一舉考取了文生,也就是成為了秀才。
寸性怡生前多年擔任寸氏族長,他辦事公道、認真,盡心料理宗族事務,排解族間各種糾紛,倡善抑惡,因而深得闔族老幼頌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任其族長期間,寸氏宗祠年久失修,他除了從資金上大力鼎承外,還親自在緬甸請建築設計師規劃設計,並顧請了印度工匠到和順按圖施工,用馬幫運回來許多水泥——當時叫作“比臘泥”(即英國水泥)及鋼筋等建築材料,修建了跟和順其他7家宗祠迥然不同,別開生面的宗祠大門,典型的南亞建築風格在整個騰衝建築史上可謂獨樹一幟,為騰越文化是中華文化與南亞、東南亞文化交匯的產物作了最好的物證註腳。可惜的是“文革”浩劫將原有建築毀於一旦,近年才又用火山石按原式樣複製,目前這道別具韻味的大門已成為了和順魅力名鎮最富特色的建築名片之一。

寸品升

(生卒年待考),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其所起草的“討袁檄文”被胡適稱為“天南第一筆”。後為民國成立為眾議院議員。

寸性奇

(1895~1941年),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日英烈。

寸海亭

(1855年--?待考),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旅緬僑領、老同盟會員,“寸家玉”創名者。

寸仲猷

(1898~1942年),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教育家。在雲南騰衝保山縣和順鎮,有箇中國第一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他的創始人,就是寸馥清和寸仲猷。和順圖書館的前進路上,有汗水,有智慧,有心血,還有生命。1938年寫下《本館經濟史略》的寸仲猷先生,是和順書報社的兩名發起人之一,是和順圖書館的一名“接生婆”。寸仲猷是位文化多面手,不僅古文功底深厚,且精通緬、英兩種語言。還為益群中學的建立出過大力,為和順“星光音樂社”捐贈過音樂器材,是騰衝集郵界的先驅。為了家鄉的文化事業,為了和順圖書館這個“嬰兒”健康成長,寸仲猷往來於中緬之間。除了募籌資金外,在緬甸設立駐緬經理處,北京、上海等內地城市出版的書報經香港到仰光轉入騰衝,解決了內地書報遲遲運不到邊城的困難。
可惜的是1942年4月,日寇席捲緬甸,寸仲猷滿腔悲憤,將各地寄給圖書館的書報和家產打理好馱運回國,路上被土匪殺害。劫匪們打開馱子大失所望,看見的是大量書報和集郵郵票,根本就沒有什麼金銀珠寶。這位活了四十四個春秋的和順圖書館的奠基人之一雖然肉體毀了,但寸仲猷制贈給館裡的鋼印至今還在使用。印把上“寸嗣徽贈”四個大字灼灼耀眼,銘記著他的奉獻,輝映著他的人生,也使人看到當時和順鄉人的拳拳赤心。

寸樹聲

(1896~1978年),字雨洲;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

寸珩

(1935~ ),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遺傳學研究員。1959年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醫療系。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所室主任。兼任廣州、長春兩市血液中心細胞研究室窖座教授。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擅於進行細胞工程研究工作。進行人類腫瘤細胞分離培養,1983年創建了我國第一株人骨髓瘤細胞株IBTCHM8310。為當時可供人-人雜交瘤單抗母體細胞的世界第三株細胞。為我國開展人-人雜交瘤研究作了貢獻。
1987年獲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四川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承擔國家“七五”醫學重點攻關研究期間先後共創建了六株人類細胞株。其中兩株通過同行專家會鑑定為國內首創。人胎兒細胞株HFT8810在體外培養二年多共傳二百餘代仍一直保持著分泌人胸腺素的功能為國際領先水平。
1992年被評為醫科院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分子,1993年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寸待衡

(1940~ ),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地方電子學工程師,原騰衝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主任。1964年9月於昆明農林學院林學專業分配到保山行署林業局。1981年調騰衝縣林業局,進行地、省和國家級科研成果獎。1987年2月調騰衝縣農廣校從事農職業教育。在沒有專職校長的情況下政府任命為教導處副主任及領導小組成員。剛到校時,一無場地二無設備三無教師四缺經費,但其乾一行愛一行,在縣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下,與其它同志一道努力拚搏建蓋了一千五百平方米木樓兩幢,購置了電教設備、十台微型計算機、一輛車,固定資產達二十萬元,辦學條件總值三十三萬元。十多年累計招生二十二個專業兩千一百餘人,其中中專學歷生一千九百餘人,畢業六百餘人,專修班六十餘人,畢業五十餘人,在專一百餘人。
1987年在全省首次創辦全日制菸草班畢業後成為全縣創建菸草行業的骨幹。全日制班共辦七個,三百五十餘人,畢業三百餘人。分管學籍管理中,堅持一個“勤”字,學員個人檔案及集體檔案均規範管理,便於查尋,為教學和用人單位提供依據,並隨時可提供各級所需數據。還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教學質量較高為發展騰衝縣農村經濟發揮了一定作用。數次被省評為辦學先進集體,先後幾次被省農業廳、行署農業局、縣農業局給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殊榮。現雖接近退休,但仍熱愛職業教育,為科技興農再盡一點微簿之力。

寸發標

(1962~ ),白族,雲南鶴慶草海人。著名民族手工業大師。1978年國中畢業隨父學藝(系家中多六代傳人),走南闖北做活,先後到過雲南、貴州、廣西、西藏、寧夏、甘肅、陝西等省區的少數民族縣居區。
1987年到拉薩從事民族手工藝的開發研製,聘為西藏自治區福利企業總公司民族用品加工部經理設計製作了大量佛事和藏民族生活用品。
1996年回新華村創辦“寸發標手工藝作坊”,製作以九龍杯、酒具為代表的民族手工藝品。專業特長與成就:在十多年的實踐中,熟練地掌握了金屬雕刻製作的技藝,能用黃金,白銀和黃、紅白銅等作原料,設計製作出數十種民族手工藝品和生活用品,主要有九龍壺酒具、九龍噴霧火鍋、鶴陽八景酒具、九龍獎懷、銀包木碗、金龍、金剪刀等。曾多次參加省、州旅遊產品交易會,產品銷售到省內及西藏、四川、貴州、廣東、深圳、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產品遠銷到美國、法國、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多件精品被雲南省民族博物館收藏。多次被雲南民影學院民族藝術系聘請講學和指導學生學習。榮譽與獎勵:1996年首創的“標樣牌”九龍酒具獲國家專利。
1999年6月被雲南省文化廳首批授予“雲南省民族民間高級美術師”稱號,是全省首批獲該稱號的十三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寸建強

(1963年- ):雲南德宏人,德宏奇石觀賞協會會長,勐巴納西珍奇園創建者,勐煥大金塔建造者。

寸時金

(生卒年待考),雲南盈江昔馬人。蓮山(盈江)獨立支隊長,愛國人士,抗戰英雄,後背被漢奸出賣犧牲,1943年2月,蓮山獨立支隊寸時金得到偵查員報告,日軍將分4路進犯昔馬,好,機會到了,寸時金立即率領他的游擊分隊埋伏在巨石關,待日軍進入伏地,槍聲炸響,前面的鬼子應聲倒地。寸時金打得高興,忘了敵我懸殊,憑藉險峻地勢,與日軍激戰了兩天。後,日軍增援部隊趕到,把寸時金部團團包圍住,寸時金頑強抵抗,激戰5天仍堅守住陣地。這時,明增慧率領他的游擊隊趕來了,與寸時金部形成內外夾擊之勢,日軍被反包了餃子,被迫潰退。

寸強

男,漢族,1960年10月生,1977年10月參加工作,1984年9月入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1977.10--1978.10,德宏州潞西縣勐戛公社插隊;
1978.10--1983.08,潞西縣財政局法帕稅務所工作;
1983.09--1985.07,雲南財貿學院財政系學習;
1985.08--1991.11,德宏州稅務局工作;
1991.11--1994.05,德宏州稅務局副局長;
1994.06--2003.01,德宏州地方稅務局黨組書記、局長;
2003.01--2010.05,思茅行署副專員、思茅市、普洱市副市長
2010.05--,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寸國義

(1933~2002),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緬甸歸僑,文藝工作者。文山州僑聯副主席,男中音歌唱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本人作詞,劉世坤作曲《疇陽河連著中南海》發表於1973年9月雲嶺新歌(雲南創作歌曲)。1982年10月在廣西演出,在江日報報導“民族藝苑綻新花”作者,東明,永年。“寸國義同志的男中音獨唱,聲音渾厚明亮,吐字清晰,演唱自然,感情樸實,獲得了觀眾的熱烈讚揚”。
1961~1984年在文山州民族文工團任歌唱演員,歌唱隊隊長及聲樂教員,二十多年堅持上山下鄉到部隊為工農兵演唱,到過州外和省外及越南河江省演出,省廣播電台曾錄音廣播。
1980年9月在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擔任雲南代表隊歌唱隊副隊長。該團的彝族舞蹈《銅鼓舞》轟動了北京舞台,現該舞蹈已拍攝在《奼紫嫣紅》影片中,其領唱和伴唱,此錄音帶以後被省歌舞團帶到東南亞幾個國家演出時使用,外專州和延邊歌舞團和中央民族歌舞團也來信要此錄音。
1981年10月到扣林山主峰陣地九勇士所在地和有名的“80年代上甘嶺”為解放軍指戰員演出,演唱了《駝鈴》、《我和班長》、《懷念戰友》等歌,深受歡迎。雲南省華僑歷史學會會員,文山州政協第七屆委員、雲南省僑聯第五屆委員、雲南省僑聯第六屆名譽委員。
1982年6月、8月、12月曾先後出席文山州、雲南省、全國歸僑僑眷僑務工作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1986年10月被全國僑聯評為僑聯工作積極分子。
1987年9月出席雲南省歸僑僑眷僑務工作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寸愛信

(1935~ ),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地方僑務工作者。
畢業於雲南省騰衝縣益群中學。現任雲南省盈江縣僑聯副主席兼秘書長、僑辦副主任,兼盈江縣首屆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自從事僑務工作以來,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僑務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為僑民服務的宗旨,廣泛開展聯誼工作,積極為僑民排憂解難。1991年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僑鄉昔馬鄉參加“雙文明”建設工作期間,親自領導高產雜交玉米種植實驗成功,為大面積推廣高產雜交玉米,解決僑鄉昔馬的缺糧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著馬遭到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和土石流災害後,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地配合鄉黨委、政府領導抗洪救災和重建家園工作,並帶頭髮起捐資捐物活動,深得僑鄉民眾好評。盈江縣城是省級對外開放口岸,為促進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1992年,憑著在僑界中的威望,對僑商多方宣傳開導,解除顧慮,動員五戶僑商申報開辦盈江縣首批“三資”企業,使五家“三資”企業得以順利開張營業。適應改革開放的大潮,開辦了縣僑聯直屬企業“邊僑商號”,緩解了縣僑聯經費的不足。
1993年該縣一僑商與廣東某個體戶發生價值上千萬元的經濟糾紛案,其以事實為依據出庭作證,協助法務部門圓滿解決了此案,為僑商挽回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當地及緬甸邊境產生了很大影響。個人曾先後三次被縣直機關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被評為雲南省僑務工作者先進個人。1999年業績入編《中國僑界模範人物名典》。

寸雲國

寸氏十七代孫寸雲國,寸慶第二子寸亨之後裔(由騰衝和順遷居盈江勐弄勐典村)清朝人士,盈江勐弄地區著名商人,來往於中緬之間經商,騾馬三千,家纏萬貫。人稱寸三老闆,由於家道中落其裔孫遷入勐弄崗房。

寸得堯

男,漢族,1972年出生,大專文化。2004年創辦德宏象城(藥業有限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綜合農貿市場、盈江縣怡城大酒店),主營藥品、房地產開發、市場經營、酒店,職工數150人,創業以來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150人。在經營過程中誠實守信、照章納稅、依法經營,同進,在捐資助學、自然災害、重建家園、關愛愛滋孤兒、關愛老年人等事業中慷慨解囊。曾獲2007年度“光彩事業”、2008年度“一片丹心助孤兒”獎。

寸向陽

寸向陽,本姓爨,陝西知名青年作家,任職於西安某報社。著有小說《世如春夢了無痕》、《透支愛情》、《72小時》、《罪愛》等。其中《透支愛情》於2004年由華夏出版社出版。

家訓

清代光緒已末進士寸開泰書寫寸氏家訓:禮 義 廉 恥 忠 信孝 悌 寬 和 僅 勤 慈 讓 恭 儉,寸氏家訓共十六字包括做人的方方面面。

祠聯

宗祠

寸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擴建於清代嘉慶十年(1806年),,當時的族長寸光遠組織闔族在國內外展,勸捐’活動,將所捐得的錢在緬甸用於經商所賺錢財用於修建宗祠。先修大門,爾後次第修建逐步完善。歷時18寒暑,初具規模,是和順宗祠中歷史最為悠久之一。公元1935年,清同治秀才、寸氏宗族族長寸性怡主持重修和順寸氏宗祠新大門。坐落於大石巷右側。 宗祠選址極其考究,它位於鄉間的中心前沿,視野開闊,其向深遠。自里向外有正殿、兩廂、內院、前廳、前院、大門、小月台,越鄉道即大月台,更低處還有一池荷塘。拾級而上具有步步高升之勢,且縱貫於一中軸線上。更有考究者,始祖墳位於後山正中橄欖坡下靈秀的一坡腦上,如將宗祠及遠眺之筆架山連在一起,又恰在一更大的中軸線上,真可謂神奇的風水寶地。
與其它宗祠不同的是大門,系中西合璧,三道羅馬式圓拱門,每道門上有一個近三角形的頂,圖案為浮雕,有創意。使用的材料水泥、鋼筋、瀝清都是從緬甸馱來,資金耗費不少,同時還在主門兩側的石柱上鑲嵌“五嶽宗山百川赴海,千秋報本萬古流芳”的楷書石刻楹聯,至今保存完整。大門外有兩層石月台,臨門月台高出鄉前通衢175cm,左右兩邊有石標桿,每棵桿上有兩個石斗(為清光緒乙未科進士寸開泰所立)。通衢外又有一個更大的月台,前有荷池一塘,眼界開擴,風景無限。寸氏宗祠自上世紀20年代時為子孫受教育計,前賢慨然將其提供初等國小校舍延續至2005年。在僑鄉教育史上留下了餓厚重的一筆。族人接管宗祠以來,各方踴躍,凡清明時節,各方族裔前來瞻拜祭祀,禮儀隆盛。此族人之極大凝聚力所為,展現出對祖先之英德景仰、追遠、承襲之情。

通用聯

五嶽宗山百川赴海(上聯),千秋報本萬古流芳(下聯)。
暖閣楹聯
隨莊礄以開滇喜姓著九邊勛垂百代(上聯)
佐沐英而定越幸職肩千戶祀享萬年(下聯)
大廳楹聯:
扶王道於五千年既安既東(上聯)
勒宗功於二十紀有守有為(下聯)
左廂樓楹聯:
耀祖光宗當追司馬才華親題玉柱(上聯),
課孫訓子好奮元龍志氣大啟瓊樓(下聯)
右花園楹聯:
仗先祖之有靈桂折杏探南園家聲從此振(上聯)
憶故園其無恙瓜棉椒衍西川世澤到今存(下聯)
客堂楹聯:
嘉佳來臨喜促膝談心表揚先德(上聯)
高堂戾止願本身作則訓誨後昆(下聯)
大門楹聯:
五嶽宗山百川赴海(上聯)
千秋報本萬古流芳(下聯)
立德立功願萬世子孫書香遠繼(上聯)
有源有本問兩川父老祖澤猶存(下聯)
惟道帷德帷功緬宗風於先代(上聯)
日謙日慈日儉留家法於後人(下聯)
廚房楹聯:
知稼穡艱難力服先疇未敢自安暇逸(上聯)
采藻萍清潔勤修祀典還期永享蒸嘗(下聯)
寸開泰作品內容曾參與編修《騰越廳志》,主編《騰越鄉土志》、《龍陵縣誌》、《寸氏家譜》等。傳世著作有《八十一株梅花館詩文稿》《梅花記》《庚子紀變詩》多卷。
龍光台長聯 寸開泰 清代
幾層樓獨撐東南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弔古,時而猛士籌邊,最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野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 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如長歌短賦,拋撒些綺恨頭愁;曲檻迴廊,消受得好風細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樓俯首,看、看、看,哪一塊雲是我的天。
氣壯山河成仁取義;光昭日月生榮死哀:雲南騰衝來鳳書院門聯 寸開泰 清代
寸氏家訓共十六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寬、和、謹、勤、慈、讓、恭、儉。清代光緒乙未進士寸開泰手書的“寸氏家訓”
梅花頌 寸開泰 清代
百劫修來貞潔身,
獨殊群艷占先春。
雪中莫問和美事,
且作花間共醉人 。
  • 寸發標手工藝術作品:
  • 寸品升(生卒年待考) 字平階,雲南騰衝和順人,清光緒拔貢,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其所起草的“討袁檄文”被胡適稱為“天南第一筆”。後為民國成立為眾議院議員。著《居竹軒詩文集》四卷。錄詩16首,文兩篇。自號蕉溪酣睡子的寸平階,是位狂士。:一醉鰲峰當枕眠,但丹敢照人豐彩綺。
  • 寸品升《討袁檄文》(民國三年即公元1914年5月為孫文起草):
壬子之二月,國民憫構兵之慘,許清室舊臣自新,竭誠志以臨時政府付袁世凱,四海之內,莫不走相告曰:息兵安民,以事建設,是大仁大義舉也。吾民既竭誠以望袁,今袁所報民者何如哉?辛亥之役,深[流]血萬里,人盡好生,何為而然?若知袁種之暴戾更甚於清,則又何苦膏血萬戶,以博一人皇帝之雄哉!所以寧死而不悔者,誓與共和相始長耳。
今袁背棄前盟,暴行帝制,解散自治會,而閭閻無安民矣;解散國會,而國家無正論矣;濫用公款,謀殺人才,而陷國家於危險之地位矣;假民黨獄,而良懦多為無辜矣。有此四者,國無不亡!國亡則民奴,獨袁與二三附從之奸,尚可執挺銜璧以保富貴耳。嗚呼!吾民何不幸,而委此國家生命於袁氏哉!自袁為總統,野有餓莩,而都下之笙歌不徹;國多憂患,而郊祀之典禮未忘。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吾儕昔以大仁大義鑄此巨錯,又焉敢不犯難,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今長江大河,萬里以內,武漢京津,扼要諸軍,皆已暗受旗幟,磨劍以待。一旦義旗起,呼聲動天地。當以秦隴一軍,出關北指;川楚一軍,規畫中原;閩粵旌旗橫海,合齊魯以搗京左。三軍既興,我將與諸君子扼揚子江口,定蘇浙,以樹東南之威。掣庭掃穴,共戮國賊,期可指日待焉。
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正義所至,何堅不破?願與愛國之豪俊共圖之!
寸黯 康熙末歲貢,有詩文集,已迭,錄文一篇。
寸式玉,字章五,號德山,乾隆丙午舉人,培成甚眾,主講來鳳書院八年。著有詩文集多種和《家居詩》。僅存《北上吟草》一卷,錄詩48首。
寸秀升,嘉慶丙寅歲貢,,錄文一篇。
寸輔清 字 佐廷(1867——1915)和李根源一樣,是1904年以官費送日本留學者,他倆一起赴日留學,並於次年首批加入同盟會。1911年,在昆明舉行重九起義中,根源攻上五華山,輔清則為大漢軍政府雲南都督撰寫第一張安民告示。先後任廣西補用知縣,雲南鎮南知縣。先後創辦永昌師範,騰衝中學,並首任校長。著《芝軒詩文鈔》《留日歸國日記》。文革中被毀。錄詩72首,文一篇。
寸品升 字平階。雲南騰衝和順人,清光緒拔貢,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其所起草的“討袁檄文”被胡適稱為“天南第一筆”。後為民國成立為眾議院議員。著《居竹軒詩文集》四卷。錄詩16首,文兩篇。自號蕉溪酣睡子的寸平階,是位狂士。:一醉鰲峰當枕眠,丹敢照人豐彩綺。
寸亮卿 (生卒年待考),字翊清 廖生雲南騰衝和順人。廖生,教師,後旅居緬甸,詩文著作頗豐,多已流失。錄詩四首。 在寸亮卿翊清的倡議下,組成秀峰詩社。當時,亮卿先生撰《秀峰志盛》
《秀峰志盛》今我秀峰詩社開,陸海潘江魚貫來。傾談笑語放達出,天際歡聲震若雷。須臾片雲黑上首,跋扈風雨催詩吼。若者昂頭縱嘯歌,若者雍容欣酌酒。
寸時楨 字乾臣。附生,教育家,錄詩一首。
寸仲猷:字嗣徽(公元1898~1942年),雲南騰衝和順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教育家。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生於騰衝縣和順鄉的一個清貧的華僑家庭。自幼聰慧勤學。1912年於和順兩等國小畢業,因品學兼優,與寸樹聲同時被鄉里公費選送到大理雲南省立第二中學深造。畢業後赴緬甸習商。他勤奮自學,幾年的時間就能用緬語對話、書寫,用英語書信,講閩粵方言。他熱心公益,善於交際,到仰光後,廣泛接觸新聞、教育、文化、工商界人士,和緬英當局政府官員也有往來,常出入當時進步的《新覺民日報》社,於報刊常有詩文發表。
寸嗣徽先生精於集郵。1938年“和順圖書館”新館屋建成,他除捐贈了經費和圖書外,還贈送一些精美的郵票給圖書館,裝入幾大鏡框排成圖案加注文字說明,長期懸掛在館內,向民眾展出。這是雲南繼昆明文廟郵展後的又一次集郵展覽。著有《騰衝家庭的緬化和教育的落後》《和順圖書館的前車——鹹新社》《說從儉》《本會會務進展要務》《本文作者致總部書》《婚禮改良議》《緬甸森林管理法及概況》《由旅緬滇僑概況及社團組織說到選舉》《本館經濟史略》等。
寸樹瓊 字佩久。雲南騰衝和順人,崇新會重要骨幹,和順教師,和順圖書館館務經理,後旅緬經商,愛國僑領。著有詩詞聯200餘首(副)。
寸守綱 字維三(1912——1985).。曾為和順圖書館館務經理,彎樓子教師和益群中學教師。善書善畫善詩文。
寸尊文 字郁廷 ,文生。七絕2首

地名

騰衝縣瑞滇鄉寸家寨,騰衝縣勐連寸家寨,保山市龍陵縣寸家寨,保山市施甸縣寸家村,騰衝縣界頭鄉寸家營,雲南省保山市騰衝縣和順古鎮寸家灣,盈江縣勐弄鄉麻立園寸家巷。楚雄州祿豐縣碧城鎮北廠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