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相樓

寶相樓

寶相樓位於慈寧宮花園北部,代原為鹹若館東配殿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為樓式建築,是園中主體建築鹹若館的東配樓,清代時為皇太后太妃們的禮佛之所。

基本介紹

建築結構,用途,

建築結構

寶相樓坐東面西,上下兩層,面闊7間,琉璃瓦黃剪邊卷棚歇山式頂。前檐明間開門。下層南北牆各闢1小門,門內為樓梯間,循梯而上即可至2層。上下層均隔為既連通又獨立成室的7間佛堂,除明間外,其餘6間均於下層天花處開天井,使上下兩層因天井而貫通,上層環天井設紫檀木圍欄。
樓下明間原供釋迦佛立像,其餘6間分置“大清乾隆壬寅年敬造”款掐絲琺瑯大佛塔6座,塔頂直達天井口。塔周圍三面牆壁上均掛通壁大唐卡,共畫護法神像54尊。

用途

樓上明間原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三面牆壁掛釋迦畫傳、宗喀巴畫傳唐卡。其餘6間正面設供案,供顯、密主尊像,每室9尊,共54尊,與樓下6室所供54尊護法神像相對應;兩側面設壁嵌式千佛龕,每間供小銅像122尊,6室總計732尊;千佛龕下為壁隔式紫檀木經櫃,藏貯各種佛經。
寶相樓除明間外,其餘6室依顯宗、密宗、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父續、無上瑜伽部母續分別配供佛像、唐卡、供器,集顯宗、密宗為一體,體現了藏傳佛教格魯派顯密兼修的修持特色,成為清宮佛堂的一種重要模式,清宮檔案中稱之為“六品佛樓”。
大修後的寶相樓大修後的寶相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