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林禪寺
- 所在地:鳳凰山半麓
- 通達道路類型:山路
- 常住出家:60人
歷史,建築,
歷史
60年代,聖一和尚在寶蓮禪寺當職維那及西堂,不時應邀至各道場弘法。他在通往地塘仔及昂平路旁,常常見到一個苦行們淘沙堆土,砌石成室。如是者往返三年,大家只有點頭並無說話。一日,聖一和尚猝問其在作什麼?僧答:“起道場。”聖一和尚績問“多少人住?”僧答:“三十多位同參。”聖一和尚曰:“我幫你。”後來聖一和尚便把在玉蓮禪寺講《法華經》之經資,盡經該僧買鐵及水泥,以完成其志。此僧名悟明,在鳳凰山獨居二十餘年,人以苦行見稱。
悟明法師於1955年在地塘仔開創的道場,即為寶林禪寺,初建成的地寶殿。一年後,當聖一和尚在靈隱寺講《梵綱經》時,悟明長老往生,大眾請聖一和尚接管寶林禪寺,自此聖一和尚常駐錫於此,聖一和尚接任後,即於寺內打了兩年禪七,自此寶林禪寺即以弘揚禪宗為主。夏則安居誦經習教,冬則打七參禪,早晚二時課誦,早午二次過堂用齊;日誦兩部《金剛經》,夜坐兩枝靜香;半月誦戒布薩,出坡種菜,搬沙運石,整修道路,生活清淡恬靜。為保持清修,不招待遊人香客,不承辦法事。惟虔誠善信有比到來亦會接待。
由昂平往寶林禪寺的山路平坦易走,途中有一中間亭可供歇息,路和亭皆為寶林禪寺的僧人所築,近寶林更有石刻“佛弟子尊師重道”。
建築
寶林之山房以地藏殿最高,故在山路可見其掩映樹林中。地藏殿內有一地藏像,是60年代,聖一和尚為鹿湖精舍講《地藏經》及打地藏七,圓滿後鹿湖雲法師把法會經資,塑造一地藏像,送予寶林禪寺。據說,迎送當日,鳳凰山滾下三塊大石,互相撞擊,嚨嚨作響,如放爆竹,滾至寺後不遠止,令人嘖嘖稱奇。地藏殿後埋有聖一和尚燃掉的指骨。聖一和尚之所以燃指,是因為有感建寺後兩年的禪七不甚相應,遂發心燃指供養地藏菩薩,願代眾生受苦。
寶林禪林的大雄寶殿是在1980年落成。殿後有碑刻記載:聖一和尚得到陳道生居士協助,把寶林禪寺向政府註冊,並買地定為十方堂口修行道場。現寺地加租借耕地為四萬多平方英尺,寺門修築得到各方善信捐資,建成各寮房以安僧尼四眾,最後落成大雄寶殿。
寺前山門橫匾寫有“十方道場”,門聯書上“後枕高山鳳嶺巍巍雲蓋頂,前臨大海曹溪滾滾水來潮。”而悟明長老的墓塔則築於寺前右方,寺中人常往打掃,獻上鮮花。
寶林禪寺殿堂建築簡樸,建有:地藏殿、毗盧遮那殿、大殿(兼作禪堂用)及地藏塔等。大殿門聯簡潔:“寶林開鳳山,梵剎接曹溪”。殿內除供奉千手觀音菩薩外,更供奉有珍貴的釋迦牟尼佛舍利讓公眾瞻仰。1997年初,舍利從斯里蘭卡送至寺時,寶林四眾撒花於途,熱烈歡迎。
聖一和尚於1997年秋退任,由住持見智大和接掌寶林禪寺,蕭規曹隨,績保道場清修,禪宗正風。